字词 | 《教育哲学导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育哲学导论》 美国乔治·F·奈勒著。奈勒是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学教授。1936年得伦敦大学文学硕士,1940年获耶鲁大学比较教育和哲学博士。奈勒是美国教育总署拉丁美洲问题高级专家,美国教育哲学学会远西部分会主席和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主编《教育学基础》(1963),其他主要著作有:《教育哲学导论》(1964)、《存在主义与教育》(1964)、《教育人类学》(1965)、《教育的逻辑与语言》(1966)、《教育与经济思想》(1968)、《教育与科学头脑》(1971)、《当代教育思潮》(1984)。 《教育哲学导论》在各类教育哲学著作中具有代表性,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截止60年代教育哲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流派,尤其详细而精辟地分析了当代西方最为活跃的两大教育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和分析的教育哲学。 在《哲学与教育》一章中,作者认为教育的一切主要问题,在实质上都是富于哲理的问题。因此,教育哲学则力图用指导选择教育目的与政策的一般概念解释教育,以达到从整体上理解教育。正如普通哲学对各种不同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解释和协调一样,教育哲学则对与教育有关的各门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解释。教育哲学有赖于形式哲学,因为大多数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哲学本身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普通哲学的问题,我们就不能批判现行的教育理想和政策,或者提出新的理想和政策。这类普通哲学的问题有:什么是有道德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是教育所应该实现的;什么是人自身的本质,因为人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什么是社会的本质,因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什么是实在的终级结构的本质,因为一切知识所力求透彻理解的就是实在的终极结构,如此等等。这样一来,教育哲学就是形式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育哲学象普通哲学一样,是思辩的、规范的和批判的。 作者进一步认为,在教育哲学的思辩方面,教育哲学力图建立起关于人、社会和世界的本质的理论。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对教育研究和人文科学的有争论的资料进行解释并使之有条理。教育哲学也应当是规范的。这就是说,教育哲学应当规定教育必须追求的目的,以及达到那些目的的一般手段。教育哲学也是批判的和分析的,在这种意义上,任何一种教育哲学的作用应该是:不仅分析它在其他学科中发现的理论,还要分析它自己的思辩的和规范的理论。教育哲学应当检查我们的教育理想的合理性,我们的教育理想与其他理想的一致性。教育哲学应当检验我们概念中的逻辑性以及这些概念是否适合于我们试图解释的事实。 作者在考察了“传统的教育流派”以后,就转入了“当代的教育理论”的探讨,分别论述了永恒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和改造主义教育。最后,作者用了相当篇幅讨论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源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教学观念,然后指出:“我越是考虑到今日公共教育的混乱情况,我就越发深信存在主义者指示了改革教育的道路。我们的儿童象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独特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的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的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也使教师异化了。现在已经到了要改善的时候了。” 在《分析的教育哲学》一章中,作者认为分析哲学对教育具有八点重要意义: 最后,《教育哲学导论》的作者要求建立一套教育哲学,并指出教育哲学的价值不可忽视,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著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