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佉二体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三國、晋、十六國 > 漢佉二體錢 漢佉二體錢 hànqū’èrtǐqián 亦稱“和田馬錢”。東漢魏晉時期西域于闐國發行的錢幣。因幣文兼用漢字與佉盧文二體,圖案多作馬形,且多於新疆和田地區古城遺址出土,故名。幣以銅打製而成,圓形,無孔,大小分兩種。錢之一面用篆體漢文標明幣重,大者文曰“重廿四銖銅錢”,或讀爲“銅錢重廿四銖”。中間有一“ 汉佉二体钱亦称“和田马钱”。通行于1至3世纪古于阗国。分大、小两种。铜币压制、无孔、周廊。大钱正面为汉文“重廿四铢铜钱”,背面有马像及佉卢文,意为“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小钱正面为汉文“六铢钱”,背面有骆驼或马像及佉卢文,意同大钱。 汉佉二体钱 汉佉二体钱古于阗国铜币。亦名和阗马钱,是迄今所发现的新疆最早的一种自铸币。英国人福赛斯(T.D.Forsyth )在新疆和阗首次发现。在 民丰县安迪尔遗址亦有发现。钱币两面分别有汉文和佉卢文,故名。又因钱币一面中央打压有马形图案,故又名和阗马钱。其实,除马之外,还有骆驼等动物形象。铜质,圆形,无孔无周郭。采用新疆和中亚各国古代传统的打压方法制成。分大小两种: 大者直径约2.4,厚0.4厘米; 重14.8克左右;有六个汉字篆书铭文: “铜钱重廿四铢”(或读“重廿四铢铜钱” ),中央有 “贝”符,另一面中央为一匹马或一峰骆驼,作站立或行走状,动物周围一圈佉卢文字,前半部是制主的称号,其后是制主的名字。小者重约为大者的四分之一,正面汉字篆书 “六铢钱”三字; 背面与大钱相似。这种钱币主要流通于和田地区,流行年代一般认为在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3世纪末之间。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田地区文管所等处。 ☚ 苏巴什古城波斯银币 新疆出土突骑施钱 ☛ 汉佉二体钱 汉佉二体钱古于阗国铜币。亦名和阗马钱,是迄今所发现的新疆最早的一种自铸币。英国人福赛斯(T.D.Forsyth )在新疆和阗首次发现。在 民丰县安迪尔遗址亦有发现。钱币两面分别有汉文和佉卢文,故名。又因钱币一面中央打压有马形图案,故又名和阗马钱。其实,除马之外,还有骆驼等动物形象。铜质,圆形,无孔无周郭。采用新疆和中亚各国古代传统的打压方法制成。分大小两种: 大者直径约2.4,厚0.4厘米; 重14.8克左右;有六个汉字篆书铭文: “铜钱重廿四铢”(或读“重廿四铢铜钱” ),中央有 “贝”符,另一面中央为一匹马或一峰骆驼,作站立或行走状,动物周围一圈佉卢文字,前半部是制主的称号,其后是制主的名字。小者重约为大者的四分之一,正面汉字篆书 “六铢钱”三字; 背面与大钱相似。这种钱币主要流通于和田地区,流行年代一般认为在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3世纪末之间。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田地区文管所等处。 ☚ 苏巴什古城波斯银币 新疆出土突骑施钱 ☛ 汉佉二体钱 汉佉二体钱见“和田马钱”。 ☚ 和田马钱 太平百钱 ☛ 汉佉二体钱见“和田马钱”(1448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