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 祖茔 讣 闻 ☛
气
气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语见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于此见“气”对于文学创作和批评鉴赏的重要。以气论文,虽始于曹丕《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等,但有其历史必然性。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皆由气所构成,人体亦不例外。不但以气解释人的生命、生理现象,而且以气解释人的精神、心理现象。如《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其气指坚强的自信心、强大的精神力量;养气即进行道德修养以培养此种力量。又如《荀子·修身》提出“治气养心”之说,认为“血气刚强”、“勇胆猛戾”、“狭隘褊小”等性格、品质特点均与气有关。“治气”即矫正、改变性格。两汉时期,人们用气解释宇宙和人体、人性更为普遍,且显得较完整而有系统。如董仲舒说人有仁、贪之气,故有仁、贪之性(见《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王充认为人之先天禀受,有天气、仁气、勇气等,因其所禀之多寡厚薄,遂有不同的品行。又认为人之所以有不同的才能,之所以有贵贱贫富,也都由于禀气不同之故。汉代人还常用土地之气不同来解释各地人民性质、风气之异。又有人用五行之气不同以说明人们气质之多样性。至汉末三国时期,随着上层社会品评人物风气的盛行,气的概念遂也用于评价、称道具体人物,如蔡邕称申屠蟠“禀气玄妙”(《后汉书·申屠蟠传》),称胡根“应气淑灵”(《童幼胡根碑》),佚名《中论序》称徐幹“含元休清明之气”,陆绩《述玄》称扬雄“受气纯和”,韦昭等《吴书》称虞翻“有高气”,杨戏《季汉辅臣赞》称庞士元“雅气晔晔”等。正是在此背景上,曹丕以气评论作家的性格、气质特点和此种特点体现于作品而形成的总体风貌。曹丕认为这二者是统一的。他称徐幹“时有齐气”,是说徐幹为齐人,禀受齐地水土之风气,性格舒缓,而其作品亦有舒缓风格。“公幹有逸气”,指刘桢为人少所拘忌,其作品亦有奔逸不羁的风貌。“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言孔融之为人既高风跨俗,其文章亦给人卓越不凡之感。曹丕又以气解释创作才能。《典论·论文》云:“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谓创作才能之高下,取决于先天禀气之清浊。气从此被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后来渐渐成为文论中的重要概念,其意义大体沿袭曹丕,就作家、作品两方面而言。刘勰《文心雕龙》称曹操、曹丕、曹植“气爽才丽”(《乐府》),称刘桢“气褊”(《体性》),均指作者之性格、气质而言。刘勰还把各种性格气质概括为两大类,说“气有刚柔”(《体性》);又称建安诗人“慷慨以任气”(《明诗》),则指作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精神状态。建安诗人遭乱流寓,内心激动不平,故情感尤为强烈,不可阻遏,喷发而出,即所谓“任气”。刘勰也认为作者的气质、精神状态与作品的风貌一致,即所谓“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体性》)。后世诗文评仍大量使用气以指说作品风格,如奇气、雄健之气、清拔之气、纵横之气、伧气等。又,气以盛大为美。如《文心雕龙》有“气伟而采奇”(《诸子》)、“气盛而辞断”(《檄移》)、“气扬采飞”(《章表》)、“骨劲而气猛”(《风骨》)等语,均指作品具有雄奇、劲健、昂扬的阳刚之美。而“索寞乏气(《风骨》)则是说作品给人以萎靡不振、无生气之感。钟嵘《诗品》称刘桢诗“仗气爱奇”、“气过其文”,也是指刚健有力的风格而言;称陆机“气少于公幹”,是说其诗不如刘桢诗富于力量。至唐宋时,古文家也多有论气者,指作家的精神状态或文章的气势。他们往往将气与道、理相联系,认为道在气之上,气应受道的统帅和支配。他们所说养气,则多是指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修养。
☚ 绘事后素 文气 ☛
气
气 “气”在中国文化的范畴里,不仅仅是指自然的云气、气息和气味。它主要是指气势、气质和哲学概念。《左传》上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指战场上的一种气势。《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一种气质。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中,“气”则常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易·系辞上》云:“精气为物。”疏: “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汉代王充在《论衡》中也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旭)
☚ 丰 心 ☛
气 古人用以表示宇宙万物构成始基的哲学范畴。“气”是中国哲学的特有范畴,类似西方哲学的 “物质” 概念,但又难以完全对应。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 “原子” (如德谟克利特) 或“元素” (如恩培多克勒)形成的,原子或元素都是可数的单元,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宇宙万物; 中国先哲所谓的 “气” 则是不可数的整体,“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充斥于浑沌空间,化生万物。因其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又称 “元气”。东汉哲学家王充说: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 “浑沌” 的概念,一是 “化生” 的概念,这是中国先哲对 “元气” 特点的概括。“气” 或 “元气” 并不等于现代汉语中的 “空气” 或“气体”,它是古代先哲根据风雨云气变化所设想出的一种原初物质。“气”有清浊邪正,故物有美丑,人有贤愚。南宋理学家朱熹就是这样来解释人性善恶的。《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说: 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禀; 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禀; 而 “中间人物” 则兼禀正邪二气。这种观念现在看来颇觉荒唐,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却是非常严肃的话题。
古词语“气”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主页 > 诗词典故 > 古代词语典故 > 气 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国语·周语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管子·枢言》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
《管子·内业》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庄子·至乐》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
《庄子·则阳》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旬子·王制》
【评】气的思想的产生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特点。气被用来说明万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气既是表现客观事物现象,又是表现事物的变动性和扩展性。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上》
【评】孟子认为,气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复明。
《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
寺(待)地气之发也,乃梦(萌)者梦(萌)而兹(孳)者兹(孳),天因而成之。弗因则不成,[弗]养则不生。
战国《十大经·观》(《马王堆汉墓帛书》[壹])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
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辰。
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
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论。浑论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汉《易纬·乾凿度》(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评】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气的变化决定的,这是一种元气自然论。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汉·王充《论衡·谈天》
元气,天地之精微也。
汉·王充《论衡·四讳》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禀气于元,与物无异。
汉·王充《论衡·辩崇》
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
汉·王充《论衡·论死》
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汉·王充《论衡·自然》
【评】王充认为,自然界以元气为其精微的本质,元气是世界的统一原理,是万物的本源,万物及人都是从元气中派生出来的。
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万精合并,混而为一,莫制莫御。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
天之以动,地之以静,日之以光,月之以明,四时五行,鬼神人民,亿兆丑类,变异吉凶,何非气然?及其乖戾,天之尊也气裂之,地之大也气动之,山之重也气徙之,水之流也气绝之,日月神也气蚀之,星辰虚也气陨之,……莫不气之所为也。
汉·王符《潜夫论·本训》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三国魏·嵇康《嵇康集·明胆论》
浩浩太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
三国魏·嵇康《稽康集·太师箴》
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成天地者,气也。
盖气,自然之体也。
晋·杨泉《物理论》
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昒黑皙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天对》
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天说》
【评】气是世界万物的本体,自身包含着发展变化的动因。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宋·张载《正蒙·乾称》
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
宋·张载《正蒙·神化》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
宋·张载《正蒙·太和》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
宋·张载《正蒙·参两》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宋·张载《正蒙·神化》
【评】张载认为,气是对立统一的物质实体,整个世界统一于气,无形的太虚和有形的万物是同一物质实体——气的两种存在形态。
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数者气之用也。
气化之在人与在天,一也,圣人于其间,有功用而已。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粹言·天地》
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五
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地。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六
凡物之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原之理。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五
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五
【评】二程认为有理然后有气,有气然后形化万物。事物的发展可分为气化和形化两个阶段。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理。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搭处。
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
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
疑此气是依旁这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气则能凝结造伴,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鸟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
一元之气,运转流通,略无停间。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
【评】朱熹认为,理在气先。气充满天地,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气造化万物。理与气不相离,理是根本,气是其次。有理有气方能产生万物。
愚谓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即造化人物之道理即此而在,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
天地之先,元气而已矣。元气之上无物,故元气为道之本。
明·王廷相《雅述》上篇
天内外皆气,地中亦实,物虚实皆气,通极上下造化之实体也。
明·王廷相《慎言·道体篇》
气,物之原也;理,气之具也。
明·王廷相《慎言·道体篇》
元气化为万物,万物各受元气而生,有美恶,有偏全,或人或物,或大或小,万万不齐。
明·王廷相《雅述》上篇
【评】王廷相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没有什么来主宰元气。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所演化,理只是气所具有的规律。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叙条理精密,变化而日新。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理只是以象二仪之妙,气方是二仪之实。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告子上》
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
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通一而无二者也。
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无形,……凡虚空皆气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阴阳具于太虚絪緼之中,其一阴一阳,或动或静,相与摩荡,乘其时位以著其功能,五行万物之融结流止、飞潜动植,各自成其条理而不妄。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
【评】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物质的变化都是气的运动。理为气之理,且依于气。气具有阴阳和动静的功能。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气化之于品物,是谓道。
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
清·戴震《原善》
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评】戴震认为,宇宙是气之生生不已的过程,气不断运动变化,由气化而产生万物。理是气化流行之条理,气化流行的过程即是道。气与道相结合。
气 读音q·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去既切,去,未韵。 ❶物体的三种形态之一的气态,即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扩散的物体。 ❷特指空气。 ❸气息。 ❹气味儿。 ❺人的精神状态。
上一条: "> 下一条: 氣
气qī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例:这人可怜,~~~,给送俩馍去。 ❍ 他家牲口没词料了,~,给揽些去! 《说文》:“气,馈客刍米也。”
气qi4 (动)略蒸一下,使冷了的饭菜变热或使其保持一定的热度:包子是蒸熟了的,放在蒸笼里~一下就可以吃了。|她回身来把菜收拾进蒸饭的甑子内,座在锅里~着。(潮283)
气 〔qi〕kib; nhangl。 气冲冲 〔qi chong chong〕nhangl gongd gongd. 气喘 〔qi chuan〕 toud xand;gieaxseat。气愤〔qifen〕dandghand;kib. 气臌〔qigu〕kibbedxand。 气候〔qihou〕qibhoub。 气力〔qili〕ros. 气恼〔qinao〕budjud. 气色〔qise〕lianssex。 气味〔qiwei〕1.ghobkad:羊肉~重。nieaxyongxzheaxkad.2.ghobsanb:狗闻着~了。dabghuoudlitdaotghobsanbjul。 气性〔qi·xing〕ghobghand;hadloul.
气 氣 ㄑㄧˋ qì 一 0850 ① 名 力气。 ⑴ 中原官话。 河南洛阳〖 〗。 我害完病儿,身上连一点儿~都没有了。 ⑵ 闽语。 广东中山隆都。 ② 名 事儿。 闽语。 福建厦门〖 〗。 空~事情‖空空~~繁琐的事儿。 ③ 名 景况。 闽语。 福建厦门〖 〗。 否~景况不好‖转~景况转变。 ④ 名 劲儿。 闽语。 福建厦门〖 〗。 一~一个劲儿。 ⑤ 名 派头。 闽语。 福建厦门〖 〗。 格~摆起派头。 ⑥ 名 一段时间。 闽语。 福建厦门〖 〗。 即~这阵子‖迄~那阵子。 ⑦ 名 会儿。 ⑴ 西南官话。 云南腾冲〖 〗。 坐~嘛。 ⑵ 吴语。 浙江苍南金乡〖 〗。 ⑧ 名 指产生的某种效力。 闽语。 福建厦门〖 〗。 药~药效‖食了会行~吃了会产生效果。 ⑨ 动 埋怨;怪;责备。 闽语。 海南琼山。 ⑩ 动 略蒸一下。 西南官话。 四川成都〖 〗。 包子是蒸熟了的,放在蒸笼里~一下就可以吃了。 克非《春潮急》一二:「她回身来把菜收拾进蒸饭的甑子内,座在锅里~着。」 贵州沿河〖 〗。 把冷饭拿去~一下。 ⑪ 动 被蒸气烫伤。 西南官话。 四川成都〖 〗。 不要揭锅盖,看把手~倒! ⑫ 动 忌妒。 晋语。 山西忻州〖 〗。 ⑬ 量 次;顿;阵。 ⑴ 冀鲁官话。 山东淄博、桓台〖 〗。 一~干完‖这些砖分两~搬。 ⑵ 胶辽官话。 山东长岛〖 〗。 干一~活儿‖干两~活儿。 山东牟平〖 〗。 干儿两~活儿。 ⑶ 晋语。 山西忻州〖 〗。 她哭咾一~。 山西阳曲〖 〗。 打一~。 ⑭ 量 胎。 闽语。 福建莆田〖 〗。 一~猪子九头。 气 太极拳内功名词。也是中国古典哲学、医学的重要概念。练太极拳讲究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在传统中医里,“气” 是一种特殊的表现物质,通过它可以观察、判断身体状况,也可以通过调理“气” 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在太极拳中,“气” 是内练的对象,也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现代研究表明,“气” 是人体内部精微的物质能量形态。
气 〈隐〉旧时编席业指数目一。参“气、西、沙、苦、球、屋、色、分、旭、架”。
气氣qì ❶△吸~。 ❹生气;使生气 △ ~恼|~人。 ❺恼怒的情绪 △ 怄~。 ❻气味 △ 香~。 ❼精神;气势 △ 志~。 ❽作风;习气 △ 娇~。 ❾姓。
气qì 气氣 ❶气体;特指空气:~态︱~流︱~压︱~温︱煤~︱沼~︱雾~︱热~︱暧~︱毒~︱瘴(zhang)~︱暑~︱爽~︱打~︱通~︱撒~︱跑~︱热~腾腾︱乌烟瘴(zhang)~。 ❷气息:~喘︱~急︱~短︱吐~︱嘘~︱吭(keng)~丨叹~︱缓~︱歇~︱闷(men)~︱闭~︱憋~︱屏(bing)~︱断~︱~呼呼︱~吁(xu)吁︱~咻(xiu)咻︱~急败坏︱~喘吁(xu)吁︱有~无力︱闷声闷~︱粗声粗~︱唉声叹~︱低声下~︱怯(qie)声怯~︱扬眉吐~。 ❸自然界的冷暖阴晴等现象:~象︱~候︱天~︱节~。 ❹鼻子闻到的气味:香~︱臭~︱膻(shan)~︱腥~︱臊(sao)~︱香~扑鼻︱臭~熏天︱同声相应(ying),同~相求。 ❺人的精神状态:~宇︱~度︱~量︱~概︱~质︱~色︱~馁(nei)︱~沮(ju)︱神~︱心~︱生~︱志~︱英~︱豪~︱勇~︱朝(zhao)~︱浩~︱骨~︱和~︱稚~︱傻~︱意~︱傲~︱怒~︱火~︱怨~︱煞(sha)~︱泄~︱懈(xie)~︱ 丧~︱脾~︱民~︱~宇轩昂︱~味相投︱意~相投︱朝(zhao)~蓬勃︱神~活现︱怒~冲天︱趾(zhi)高~扬︱颐(yi)指~使︱心平~和︱浩然之~︱平心静~︱灰心丧~︱垂头丧~︱回肠荡~︱一鼓作~。 ❻人的作风习气:~派︱秀~︱正~︱义~︱侠~︱阔~︱小~︱洋~︱ 土~︱俗~︱狂~︱官~︱娇~︱脂粉~︱书卷(juan)~︱方巾~︱老~横秋︱一团和~︱妖里妖~︱怪里怪~︱ 土里土~︱歪风邪~。 ❼气势;气氛:~概︱~魄︱~焰︱口~︱胆~︱锐~︱活~︱文~︱喜~︱杀~︱~昂昂︱~冲牛斗︱~冲霄汉︱~贯长虹︱~吞山河︱~壮山河︱~势汹汹︱~势磅(pang)礴(bo) ︱死~沉沉︱喜~洋洋︱理直~壮︱盛~凌人︱杀~腾腾。 ❽恼怒;使人发怒:~性︱~恼︱~愤︱~杀︱火~︱闲~︱惹~︱动~︱生~︱压~︱出~︱撒~︱解~︱消~︱杀~︱斗(dou)~︱忍~吞声。 ❾欺压:受~。 ❿中医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虚︱~血︱元~︱血~︱血~方刚。 ⓫指命运,是迷信的说法:~数(shu)︱~运︱福~︱运~。 ○~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力~(筋肉的效能;气力)︱客~((一)在交际场合有礼貌。(二)对人谦让。(三)说客气的话)︱一~((一)不间断地做某事。(二)声气相通。(三)一阵)︱一~呵(he)成︱通同一~︱串通一~。
气qì ❶ 气体:煤气│浊气│汽车尾气。 ❷ 特指空气:透气│气流。 ❸ 气息:喘口气儿。 ❹ 气味:馥郁的香气。 ❺ 自然界的雨雪风晴等现象:秋高气爽│气象万千。 ❻ 人的精神状况:气色│气昂昂。 ❼ 气势:气冲霄汉│气吞山河。 ❽ 发脾气、愤怒:气得发抖│气破肚皮。 ❾ 人惯有的作风:娇气│小姐气。 ❿ 让别人生气:气他一下。 ⓫ 欺负,压迫:受气。 ⓬ 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个器官正常工作的原动力:元气│ 气滞血淤。
气
气 ❶本指云气,引申为一切气体的通称。 ❷中国哲学概念。通常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 ❸中医、养生用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气分布于人体不同部位。其主要功能是激发和推动人体的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的体温,防御外邪入侵,固摄精液等。古代养生家以养气作为健身祛疾的主要方法。
☚ 三花聚顶 中气 ☛
气qì ❶ 呼吸,气息。《礼记·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郑玄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悲回风》:“气於邑而不可止。” ❷ 气氛。具体指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象或景象,如自然界的冷热阴晴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❸ 人的精神状态。《孟子·公孙丑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九辩》:“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 ❹ 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充溢于宇宙间的无形物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天问》:“何气通焉。”
气 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术语, 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是构成一切物质和精神并推动其发展变化的东西。 后转用于文章, 指作者的精神、 气质、 才性在文章中的体现并贯穿于文章整体的内在逻辑力量以及外在表现形式 (如自然音节、语气、气势等)。清代方东树 《昭昧詹言》中说: “观于人身及万物动植, 皆全是气所鼓荡。 气才绝, 即腐败臭恶不可近。 诗文亦然。”这就揭示出气由哲学领域移入文学领域的奥妙。为文须文气贯通, 这不仅关系到文章的风格, 也可使文章内在联系紧密, 呈现磅礴的气势和令人信服的力量。 先秦时代的孟子提出了 “知言养气”说, 可看作是以气论文的源头。 以后三国时代的曹丕在 《典论·论文》中提出: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即文章是以作家的气 (个性、 气质) 为主,但每个人的清浊 (即阴、 阳) 二气不同, 组合方式不同, 所以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在文章中的表现也千差万别, 这不是后天 “力强” 所能改变的。 至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更详尽地论述了气在文章中的地位、作用: “气盛, 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气就象水, 言是水上所浮之物, 只要水大, 自然 “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此后, 宋代苏轼的 《上枢密韩太尉书》, 清代刘大櫆的 《论文偶记》和章学诚的 《文史通义》等, 对气均有进一步的论述。 文章的气有内在之气和外在之气的分别。
气qi 气泵 气禀 气喘 气窗 气锤 气粗 气垫 气顶 气动 气度1 气短 气筏 气氛(fen) 气愤 气腹 气概 气割 气根 气功气臌 气管 气锅 气海 气焊 气候 气化 气话 气辉 气机 气急 气节 气井 气疽 气孔 气口2 气浪 气类 气冷 气力 气量 气流 气楼 气脉 气煤 气门 气闷(men) 气囊 气恼 气馁气逆 气派 气泡 气喷 气魄 气枪 气球 气人 气嗓 气色3 气刹 气势 气数 气态 气体 气田 气筒 气团 气味 气温 气息 气象 气性 气胸 气嘘 气旋 气血 气压 气眼4 气焰 气宇5 气郁 气运 气韵 气胀 气障 气质6 气滞 氨气 傲气 憋气 屏气 才气7 岔气 潮气 出气 喘气 串气 打气 大气 呆气 胆气 氮气 电气 动气 斗气 毒气 赌气 短气 断气 废气风气 服气 福气 负气 肝气 骨气 官气 贯气 光气 氦气 豪气 好气儿 浩气 和气 缓气 晦气 活气 火气 娇气 骄气 脚气 接气 节气 解气 景气 客气 吭气 空气 口气 狂气 阔气老气 冷气 力气 流气 煤气 美气 闷(men)气 闷(men)气 民气 名气 暮气 奶气 牛气 怒气 暖气 怄气 脾气 贫气 氢气惹气 热气 锐气 撒气 丧气 臊(sao)气 杀气 傻气 煞(sha)气疝气 伤气 神气 生气 声气 湿气 时气 士气 手气 受气 暑气 爽气 松气 俗气 痰气 叹气 胎气 淘气 天气 通气 土气吐气 外气 文气 雾气 习气 喜气 闲气 消气 小气 笑气 歇气 邪气 泄气 懈气 心气 腥气 性气 凶气 秀气 嘘气 血气压气 咽气 洋气 养气 氧气 一气 义气 意气 英气 硬气 勇气 油气 语气 元气 怨气 云气 运气(qi) 运气(qi) 瘴气 朝气 沼气 争气 蒸气 正气 志气 稚气 气昂昂 气保护 气包子气不公 气不忿儿 气冲冲 气喘喘 气垫船 气动力 气鼓鼓 气管炎 气哼哼 气候图 气候学 气呼呼 气化热 气孔砖 气轮机 气囊囊 气门心 气溶胶 气头上 气雾剂 气象潮 气象台 气象学气咻咻 气吁吁 气压表 气压场 出气筒 摆阔气 不景气 沉住气吹大气 发脾气 方巾气8 放空气 孩子气 卖力气 闹脾气 牛脾气 石油气 书卷气 书生气 水蒸气 探口气 碳酸气 天然气 土腥气 药性气 液化气 一口气 一连气儿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喘如牛 气喘吁吁 气度不凡 气高志大 气功疗法 气贯长虹 气急败坏 气弱声嘶 气势磅礴 气势汹汹 气吞山河 气味相投 气息奄奄 气象火箭 气象雷达 气象卫星 气象万千 气压水瓶 气焰嚣张气宇轩昂 气韵生动 气壮山河 才气过人 大气磅礴 浩气长存 老气横秋 傻气腾腾 神气活现 生气勃勃 死气沉沉 一气呵成 有气无力 朝气蓬勃 正气凛然 颐指气使 趾高气昂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低声下气 怪里怪气 沆瀣(xie)一气9 浩然之气 灰心丧气 回肠荡气 酒色财气 平心静气 怯声怯气 歪风邪气 瓮声瓮气 乌烟瘴气 小家子气 压缩空气 扬眉吐气 一鼓作气 一身正气 一团和气 阴阳怪气 珠光宝气 气象观测船 二十四节气 一鼻孔出气
气qi ❶气体,特指空气:氢气球有些漏~|车胎里没~了|给篮球打足~。 ❷气息;呼吸:忙得人喘不过~来|他刚回过~来就有人找他 ❸生气;发怒:他~得拍桌子|我~他故意跟我找麻烦。 ❹使生气:说这话是想~一~他|你这种行为真~人。 ❺欺负;欺压:解放后,农民再也不受地主的~了。
气qì ❶自然界寒、暖、阴、晴等现象:正值风清~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四一·939)林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本无甚大病。(二九·681) ❷景象;气势: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水,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二·35)(田庄)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十七—十八·360) ❸呼吸;气息: 自己不敢出~,是生怕这~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六五·1593)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二九·682) ❹气味:宝玉便把脸凑在脖项闻那香油~,不住用手摩挲。(二四·532)(宝玉)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七七·1915) ❺指人的身体素质:(黛玉)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三二·740) ❻声势: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二二·506) ❼(~儿)气忿;生气:我一肚子~没人煞性子,正要拿他奶奶出~去。(五五·1296)金荣~黄了脸,说,“反了!奴才小子都敢如此。”(九·208)你再略煞一煞~儿,难道这些人的脸面和你讨一个情,还讨不下来不成? (五九·1398) ❽使生气: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五七·1359)半月光景,(金桂)忽又装起病来,只说心疼难忍,四肢不能转动,请医疗治不效,众人都说是香菱~的。(八十·1990) ❾人的习气,气度: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子儿女~,只管找我去。(五七·1356)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袭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然后好下箴规。(十九·422) ❿一种哲学概念,常指构成万物的物质: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器物赋了成形。”(三一·725)当今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二·39)使男女秉此~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二·40)
气qì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名類 > 氣2
氣2 qì
泛指臟器組織的機能。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素問·生氣通天論》:“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争,九竅不通。”《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榮腧所人爲舍。”
气qì ❶旧时北京和天津的瑞蚨祥号绸布洋货店常用货价暗码,谓数目七。参“瑞、蚨、交、近、友、祥、气、招、远、财”条。 ❷旧时席子业谓数目一。参“气、西、沙、苦、球、屋、色、分、旭、架”条。
气
气 古代文论中源自哲学、医学的一种内涵颇大的概念。往往随文而有义异,要而分之,其类有三:(一) 就创作客体言,指构成反映对象独特的存在状态、情趣的元质。清·叶燮《原诗》:“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然具是三者,又有总而持之,条而贯之者,曰气。”或指反映对象的生机。《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或指环绕作家、影响作家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风俗。唐·司空图《司空表圣集·与王驾评诗书》:“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沉积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二) 就创作主体言,指作家的生理心理质性。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或指作家精神志气的外现。韩愈《昌黎先生集·答李翊书》:“气,水也; 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或指作家的道德修养。陆游《渭南文集·付给事外制集序》:“某闻文以气为主,出处无愧,气乃不挠”。或指创作灵感。唐·李德裕《文章论》:“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或指作家的生理心理状态。《文心雕龙·养气》:“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玄神宜宝,素气资养”。(三) 就文学作品言,指作品的总体风貌。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秦汉以前,其气浑然”。或指作品中流转鼓荡着的情志。张戒《岁寒堂诗话》:“阮嗣宗诗,专以意胜; 陶渊明诗,专以味胜; 曹子建诗,专以韵胜; 杜子美诗,专以气盛。然意可学也,味可学也,若夫韵有高下,气有强弱,则不可强矣”。或指作品中显现的作家的精神个性。锺嵘《诗品》评刘琨诗:“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或指作品语言的力度。《文心雕龙·通变》“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或指作品的结构形态及结构脉络。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奇气最难识: 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或指作品语言的音声节奏。清·姚鼐《惜抱轩全集·答翁学士书》:“文字者,犹人之语言也。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言于此,无气则积字焉而已”。古代文论中由“气”又推衍出一系列复合词,含义各有侧重,侧重于创作主体者有:“志气”、“意气”、“气力”、“风气”、“生气”、“神气”、“才气”、“体气”、“逸气”、“浩气”等,侧重于文学作品者有:“辞气”、“气势”、“气魄”、“气象”、“气格”、“气韵”、“气脉”、“气味”、“气候”、“客气”、“习气”等。
☚ 骨 体 ☛
气qì 〖名词〗 一、云气(1)。《杂说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可是龙乘这片云气,可以在辽阔无际的太空中到处游动。 二、气息(1)。《杂说一》: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龙吐出气就变成云,云原来比不上龙灵异。 三、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4)。《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一天,天气晴朗,惠风和煦。《待漏院记》: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这是因为掌管四季和五行的天神,疏通了那自然之气。《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它能够摧残草木使之零落的原因,是一股自然界的肃杀之气的无穷威力。 四、气味(1)。《报刘一丈书》:恶气袭衣袖。——臭气味钻进衣袖。 五、中国哲学概念,通常指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1)。《小石城山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这里的地气灵秀,不创造伟大的人物。《里革断罟匡君》:行诸国,助宣气也。——让人民都这样做,是帮助宣泄地下的阳气。 六、指人的精神状态,气势(10)。《曹刿论战》:对曰:“夫战,勇气也。”——回答说:“打仗,依靠的是勇猛的士气。”《子鱼论战》:金鼓以声气也。——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士气。《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此,气概激动风云,立志安定政权。《心术》: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已经交战的时候,应该鼓励士兵的勇气;已经取胜后,应当锻炼、培养士兵的思想感情。 七、气质(14)。《诸葛亮前出师表》:恢宏志士之气。——发扬志士的气质。《留侯论》: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所以重重地磨去了他的青年人刚强锐敏的气质。《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气质的外貌。 八、气恼,生气(1)。《触詟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太后气恼地等着他。
气氣qì ❶ 云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杜甫《秋兴八首》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满函关。”泛指气体,空气。《列子·天瑞》:“天,积~耳,亡处亡~。”方苞《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 ❷ 指自然界的时令、天气等自然现象。陶潜《饮酒》:“山~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方苞《狱中杂记》:“春~动,鲜不疫矣。” ❸ 呼吸,气息。《论语·乡党》:“屏~似不息者。”(息:呼气。)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始缢即~绝。” ❹ 气味。曹植《洛神赋》:“~若幽兰。”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袭衣裾。” ❺ 指人的精神状态。《曹刿论战》:“夫战,勇~也。”《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而揖之。” ❻ 气派,气概。《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吞万里如虎。” ❼ 古代哲学概念,指构成万物的本源。《孟子·公孙丑下》:“我善养吾浩然之~。”《吕氏春秋·尽数》:“精~之集也,必有入也。”
气* 氣qi C6F8 ❶无固定形状、体积的,能自由流动散布的物质:~体/氧~。 ❷专指空气:透~/~压。 ❸自然界中阴晴、冷热等现象:天~/~象。 ❹呼吸;气息:去摸摸他还有~没~/喘~。 ❺味儿:~味/香~四溢。 ❻指人的精神状态或思想作风:意~风发/娇~。 ❼中医用语。指人体内流动着的能使各器官正常发挥作用的原动力:元~/中~。也指某种病象:疝~/湿~。 ❽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认为气是形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实体:阴阳二~。 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语。多指作者的才情、气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作品的风格:体~高妙/~韵生动。
气象
气象 气(意~) 光景霸王气象: 霸气王者的气象: 龙盘凤翥 龙盘凤舞国家升平的气象: 清和盛世和乐气象: 登春台富有生命力的气象: 生意(~盎然) 生机勃勃新的气象: 新光亮堂堂地使人看到新气象: 焕然一新 焕焉一新 焕然如新 奂然一新 赫然一新 崭然一新 灿烂鲜明,焕然一新: 烂焉一新 光彩绚丽,焕然一新: 华焕一新壮丽的气象: 丽气气象旺盛: 葱葱气象宏大: 阔远气象宏伟: 鹏翥 鹏飞新气象的到来: 春回大地气象阴森或沉闷: 云遮雾罩 云迷雾罩 云遮雾障 雾遮云障 雾迷云障 雾隔烟遮 烟笼雾罩 雨笼烟幕 (情景;情况: 气象)
另见:事物 景象1 状态 情景 气势
☚ 景象1 面目2 ☛
景象2
景象2 气(气色;气象)某一视觉内的自然景象: 画面天空的景象: 天象(夜观~) 玄象 元象县象 悬象 圆象 证候 天象变异: 异气街的景象: 街景奇丽的景象: 诡容静谧的景象: 静象 恬静的景象、环境: 静色带有诗意的景象: 诗痕 (自然界的现象、状况: 景象)
另见:环境 风景 天气 现象 状况
☚ 景象2 自然景象 ☛
气候
气候 气(气序;气象;风~) 风日 风候 天时 大时风土气候: 风气风物气候: 风候时令气候: 节候 温暖的节候: 煖律寒冷的气候: 风刀雪剑气候好与坏: 和厉节候不正常: 时失气象反常: 逆数 气候错乱: 错氛异常的气候: 异候大寒过后微微寒冷的气候: 料峭余寒气候寒冷: 惨烈 隆烈 山寒水冷 气候寒冽: 气劲气候寒冷恶劣: 风刀霜剑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毛蝟磔 马毛猬磔气候不同: 异气气候冷热不定: 忽冷忽热节候的流转变化: 气运气候变化多端: 朝晖夕阴 (一定地区较长时间总体的气象情况: 气候)
另见:季节 天气 寒冷 暖和
☚ 气候、温度 气候好 ☛
气焰
气焰 气(气概) 氛焰声威,气焰: 声焰势力,气焰: 势焰(~熏天)锋芒,气焰: 锋焰人的气焰: 芒头 悍妇的气焰: 阃威 恶人的气焰: 鬼气 叛逆者的气焰: 逆焰 贼人或反叛者的气焰: 贼气 贼焰 敌人的气焰: 寇氛 敌焰 敌氛 氛枪高门大族的势焰: 贵焰显赫的威势气焰: 威焰谗毁他人的气焰: 谗焰强横霸道的气焰: 霸气凶恶的气焰: 凶焰 凶锋 凶炽 毒焰 虿锋 贼人的凶焰: 贼风狂暴的气焰: 狂锋残暴的气焰: 虐焰嚣张的气焰: 暴气余下的气焰: 余炎 余猋气焰逼人: 熏灼气焰上升: 猖炽 气焰嚣张 恶人气焰嚣张: 鸮鸣鼠暴 聚集的人多,气焰嚣张: 鸱张蚁聚气焰炽盛: 炎沸 熏赫 赫赫炎炎 有权势者气焰之盛: 眼语颐指 (人的威风气势: 气焰)
另见:威风 气势 嚣张 高涨
☚ 威风 威严2 ☛
预示之气
预示之气 显示吉凶的云气: 气朔预示吉凶的云气: 氛(~云) 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气(气象)吉祥之云气: 瑞霭 黄气 玉气 休气 瑞气祥瑞的云气: 霱 祥气 睿气 嘉气 喜气 瑞色 大云 景云 祥云 瑞云 庆云 卿云 彩云(~现瑞)黄云 非云 昌云 宝云 梢云 庆霄 云祥 卿霭 紫气 五色祥云: 非烟 雯华 紫色的瑞云: 紫烟帝王之气: 王气 灵气 龙气 黄云天子气,瑞气: 龙光兵戎之气: 兵气 龙虎气不祥之气: 祲(祲气;祲氛;祲沴;祲厉) 氛 凶气 沴气 不祥的云气: 逆氛 逆沴 残余的凶气: 遗氛能发生震雷的云气: 震气邪恶之气: 氛邪 气邪怪异的云气: 怪气灾异之气: 祥眚 恶气,灾气: 毒沴妖异之气: 妖气 妖氛 妖祲 妖沴 妖雾 魔氛 雾祲 贼雾 黄色的妖气: 黄妖 弥浸的妖气: 鸿妖 高扬的妖氛: 高祲 残留的妖氛: 余氛
☚ 云气 云情 ☛
义气
义气 气 心义讲义气: 扙义 扶义 仗义 赴义 负义 好客仗义: 惜客好义 刚直仗义: 伉侠 果断仗义: 果侠 英勇仗义: 英侠重感情,讲义气: 多情多义有胆略,讲义气,肯舍己救人: 侠义忠诚,讲义气: 忠义 忠义之气: 香气 对君王或国家忠义无比: 义贯白日看轻钱财,讲义气: 轻财仗义豪爽而讲义气: 负气仗义勇敢而有义气: 豪侠人品高尚,很讲义气: 高义薄云 高义云天 高谊凌云 高谊云天 高情薄云 云天高义哥们间所讲究的义气: 江湖义气豪爽而崇尚的义气: 豪侠尚义 (为人敢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义气)
另见:义行
☚ 各种勇气 气概豪迈 ☛
屏息
屏息 屏(屏气) 驻气 迸气 伏气 累气 累息 迸息 闭息闭住气息: 气敛住气息,不敢呼吸,多表示恐惧: 胁息因恐惧而屏息: 慑息 慑气 竦息 惵息因惶惧而屏息: 悚息畏惧而屏息: 詟息 (暂时抑止呼吸: 屏息)
☚ 气息 喘气 ☛
云气
云气 气(霞气) 氛 雰(雰祲) 霄(霄气;浮~) 霭(霭气;香霭;淡~;轻~) 雾(雾翳)云肤 云衣 云精云气和灵芝: 云芝雨色云气: 雨霭天上的云气: 天霄 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风花春天的云气: 暖霭 暖云秋令的云气: 白炜黄昏的云气: 暮霭 暮气傍晚时的云气: 晚霭夜间的云气: 夜气 宿云山间的霭气: 山岚林中的云气: 林霏 林霭 林岚 傍晚山林中的云气: 夕岚日出前或日没以后的云气: 霄霞日旁的云气: 晛 鑴 谲 霓 日气 日中之气: 正阳 日下的黄色云气: 承福 承霓白色的云气: 白气 玉气 雪气 曳练 山间的白色云气: 霜岚黄色的云气: 黄云 黄祲青绿色的云气: 翠气 碧霭彩色的云气: 虾虹 彩晕美好的云气,祥云: 香云美丽的云气: 美气清明的云气: 清氛清朗的云气: 晴霭状如旌旗的云气: 云旍飘荡不定的云气: 云波游动的云气: 游气 游氛 流霭久积的云气: 宿霭密布的云气: 昙 弥漫的云气: 霏升腾的云气: 龙蒸混沌状态中的云气: 鸿沆 (稀薄流动的云: 云气)
☚ 流云 预示之气 ☛
天气
天气 天光 风日天气、季节等: 天(天时;冷~;暑~;三伏~)气象,天气: 气(气象) 天象气候,天气: 天道 (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各种气象变化情况: 天气)
另见:气候 气象 温度 天色 暖和 冷 热 季节
☚ 天气 天气好 ☛
气味
气味 气(气息;气韵;酒~;泥土~) 味(香~;药~) 臭(臭味;香臭;无声无~)气味不好闻: 难闻 气味呛鼻难闻: 刺鼻 呛鼻气味败坏: 臭败气味辣: 辛辣气味美: 香(花~;稻~;饭~;肉~;酒~;菜~) 好闻气味纯正: 味正气味浓: 喷(~香) 浓郁 淑郁 浓馥(桃李~) 扑鼻(香味~) 裂鼻蜇鼻 破鼻 氛氤 熏天(臭气~) 蔬菜气味浓: 荦辛 清香扑鼻: 扑冽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异香扑鼻气味浓重强烈: 酷 浓烈 酽冽 气味强烈: 热扑扑 清新浓烈: 清严 浓烈刺鼻: 辣(~眼睛) 冲(冲鼻;~菜;~劲儿)气味淡: 清淡没有气味: 无味
另见:鼻子 闻 物品 气体 感觉
☚ 气味 各种气味 ☛
气息
气息 气(窍气)口中呼出之热气: 雾唾从鼻腔出入的气息: 鼻息 鼻气病人的气息: 病气 蔚气生命的气息: 活气最后的一点气息: 奄奄一息 一息奄奄精神愉快,气息通泰: 神融气泰气息堵塞: 气塞气息哽噎: 气噎气息微弱: 奄 气息细缓: 静气 呼吸急促,气息微弱: 喘喘 气息微弱的样子: 奄奄 奄然气息短而急: 喘喙病情沉重,气息仅存: 绵惙 (呼吸时出入的气: 气息)
☚ 呼吸不畅 屏息 ☛
节令
节令 节(气节) 气令 时月 时节 景候 岁时节令气候: 气(节气;朔气) 节候 灰管启闭 节气的顺序: 节度 节序 节叙时令,节令: 令一年的各个节气: 四时八节 八节四时春季的节令: 春令 立春: 打春 春分、秋分: 二分 日中 春分: 春至 分春夏天的节令、气候: 夏令夏至、冬至: 至(至日;二至) 夏至: 至(北至;长至;日长至) 日永长日 养日 冬至: 日短 冬日 冬节 景旦 严节天正 履长 亚岁 养夜 阳生 南至 日短至 阳回节古称八节: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二十四节令: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农民耕作、收种的时令: 农时 民时农节有关耕获的时令节气: 人时美好的节令: 景序剩余的时令节气: 余律适合当时的节令: 应景节令和顺: 节和节令错乱: 缪节 (节气时令: 节令)
另见:节日 气候 农时
☚ 传统节日 早晨 ☛
景象1
景象1 景(~光;~状;~相;~观;~气;光~) 观 色(物~;景~;暮~) 气(~色;~状;~象;光~) 概 风(~范;~烟;~日;~水) 状况 体状当前的景象: 近景(~规划)将要出现的景象: 前景 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曙光(~在前) 所向往的前景: 愿景 前景不错: 看好将来的景象: 远景梦中的景象: 梦境节日的喜庆景象: 张灯结彩前所未有的景象: 创观奇异的景象: 异象 异观 罕见的景象: 奇观糟糕混乱的景象: 乌烟瘴气 灰烟瘴气景象多种多样,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气象万千景象或气势极其雄伟壮观: 长河落天景象不同: 异象景象完全变了样: 气象一新 一片模糊的景象、状态: 浑浑噩噩 (现象;状况: 景象)
☚ 景象1 气象 ☛
保佑
保佑 保(保祐;保右;迪保) 佑(拥佑;庇佑) 祚 福(福助) 加被还资 覆护保佑子孙有福运: 福孙荫子天上保佑: 天保 天佑 徼天 天意保佑: 诱衷好人会有上天保佑: 吉人天相 吉人天佑天相吉德 天相吉人受老天保佑: 承天之佑神灵保佑: 神庥 神佛的保佑: 冥佑 神佛庇佑: 冥应 神灵庇护,保佑: 呵护显灵保佑: 显佑降临保佑: 格保 神灵降临福佑下士: 庆阴赐予保佑: 垂佑 赐福保佑: 胙 禟 福佑 福祜 神灵的福佑: 灵休庇佑,保佑: 孚佑护卫保佑: 护佑 护祐 呵护保佑: 护呵 护诃帮助保佑: 赞佑怜惜保佑: 愍护余荫庇佑: 余分 气互相保佑: 相佑暗中保佑: 默佑有神灵保佑,命运好: 福星高照皇天不怜悯保佑: 昊天不吊 不吊昊天 皇天不吊 旻天不吊 (神佛的保护帮助: 保佑)
☚ 保护2 荫庇 ☛
气氛
气氛 氛(战~) 气(空~)景象,气氛: 景气笼罩在某个特定场合的气氛和情调: 氛围气氛活跃: 风生气氛热烈: 热气(~腾腾) 热乎 热呼 火红 氛氤 大锣大鼓 气氛活泼热烈: 活跃 活泼 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论风生 气氛、情绪热烈高涨: 热火朝天 气氛更加热烈: 烈火烹油气氛欢乐而融洽: 欢洽气氛和睦融洽: 一团和气 一堂和气气氛重: 浓厚 浓重 浓郁 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意盎然气氛使人感到敬畏的: 严 肃(~静;严肃;森~) 穆 沉静严肃: 渊肃气氛紧张: 闹麻 气氛或神情十分紧张: 如临大敌 如御大敌气氛充分流露: 洋溢(热情~)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盎然充满欢喜的气氛: 喜气洋洋 喜气冲冲 充满了增添贵子的喜庆气氛: 紫气充闾佳气充闾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一室生春 欢乐的气氛很盛: 薄海欢腾气氛沉闷,不活泼,无生气: 死沉 死气沉沉气氛令人抑郁沉闷: 愁云惨雾 愁烟苦雾愁云惨雨 愁云苦雨 愁云苦雾 愁云怨雾 愁云毒雾 惨云愁雾 惨雾愁霾 惨雨愁云气氛让人感到沉重压抑: 沉闷 阴沉 阴郁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刀光剑影充满了厮杀或杀人的气氛: 杀气腾凌气氛凄凉: 猿悲鹤怨 鹤怨猿悲气氛沉闷凄惨: 云愁雾惨气氛悲壮苍凉: 雾惨云愁气氛、情调悲凉: 寒蝉凄切 寒蝉鸣咽 寒蝉哀咽 寒蝉哀鸣 寒蝉泣露气氛凄凉悲惨: 猿惊鹤怨 鹤怨猿惊 鹤怨猿啼 鹤怨猿悲 猿吟鹤怨 猿啼鹤唳 猿啼鹤怨 猿愁鹤怨气氛变和缓: 缓和 降温 (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 气氛)
另见:景象1 环境 情景 严肃 活泼
☚ 气氛 各种气氛 ☛
气概
气概 气(气岸;气骨;骨气) 器宇 骨头 骨肋气概和魄力: 风力风度气概: 风宇才能气概: 材气心胸气概: 腰板(挺起~)志向气概: 意气志节气概: 节概 阴灵的节概: 灵风 忠贞有节概: 忠概极有气概: 气壮山河 气壮河山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气贯长虹气贯虹霓气概威武: 龙骧(~虎啸;~虎视) 雄纠纠气慨威武雄壮: 龙骧虎步气概雄伟: 震天撼地 拏风跃云气概高昂: 生气体貌庄重恭敬,气概轩昂: 颙颙卬卬精神振奋,气概轩昂: 鼻头出火 鼻端出火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扬厉 扬励 意气风发 纵横意气 意气纵横 意气横逸 英俊威武,意气风发: 英姿勃发 意气风发的样子: 昂首伸眉 昂首信眉气概轩昂的样子: 昂昂 (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行动和气魄: 气概)
另见:气势 气魄 魄力 志气 气度 气节 精神1
☚ 气概 各种气概 ☛
生气2
生气2 气(动气;挂气;着气;起气;见气;没好气) 嗔 嗔(生嗔) 恼(着恼;发恼;惹恼) 挂火 起火 上火 动火 冒火 发狠 发恨 瞪眼发脾气,生气: 发气 闹脾气闹情绪,生气: 怄气 呕气,生闷气: 呕 闹别扭,生闷气: 呕气 呕气,生气: 治气美女生气或发怒: 凤眼圆睁无故地生气: 动无名火 无名火起 无明火起看了之后内心生气: 黑眼定心郁闷生气: 闷忿懊恼生气: 恼懆 恼躁发怒,生气: 气恼 气闷 窝火 憋懆 憋噪 因受惊吓而招致的气恼: 惊气 烦躁,气恼: 憋憋焦焦烦躁生气: 鳖懆 鳖燥骤然动气: 急怒变脸,生气: 脸急由高兴变为生气: 回喜作嗔 回喜变嗔瞪大眼睛,跟人生气: 瞪眼有气,无法生气: 干鼓肚子生气的样子: 作色 努嘴胖唇 努唇胀嘴拧眉瞪眼 拧眉立目 嗐声跺脚 嗐声顿脚生气或不高兴的样子: 怫然(怫然不悦;怫然不乐) 咈然不悦 艴然不悦生气、发怒的样子: 吹胡子瞪眼睛生气、愤恨的样子: 气恨恨生气时呼吸急促的样子: 气呼呼因生气而不高兴的样子: 忿然不悦很生气的样子: 忿忿 愤愤生气、愤怒或争议时情绪激动的样子: 鼓睛暴眼十分生气和愤怒的表情: 秋风黑脸非常生气的样子:气冲冲(不高兴;发怒: 生气)
另见:发泄 发怒 排遣 愤恨 怒气 吵闹1 骂
☚ 生气2 发脾气 ☛
气运
气运 气(气脉) 禄 理运 机缄王朝的气运: 德运武事的气运: 武运食禄的气运: 禄运 禄气时代盛衰治乱的气运: 世运 灵运 天步天蹴兴旺的气运: 旺气气运变更: 换转 (气数,命运: 气运)
☚ 命运 人的命运 ☛
气势
气势 气(气矜) 势(头势) 意 鼻息份儿气势和风格: 气体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 气派 派势 势派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的气势: 气魄气势奔放: 飘扬 疾进 气势激荡奔放: 猖狂气势豪放,不可阻挡: 不可羁缚 不可羁勒 不可羁御气势庄严宏伟: 显赫气势威武: 鹰扬虎视气势极高涨: 烛天 冲天(势焰~)气势凶猛放肆: 猖獗气势翻腾汹涌: 湓涌 气势汹汹的样子: 蹶张气势柔弱,不强硬: 馁荏人的气势宏大豪迈: 豪气凌云 壮气青云壮气凌云 气凌丹霄气势昂扬的样子: 意气扬扬 意气洋洋 (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气势)
另见:气魄 气概 声势 威力 力量 形势 雄壮 雄伟
☚ 气势 有气势 ☛
病状
病状 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病况,症候: 证中医称某些病象: 气(肝~;湿~)胸闷: 胸满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 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 寒热瘴气所致的疾病: 瘴疠中暑: 暍(暑暍) 受暑咳嗽: 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 呛喀 哮喘病: 吼(~疾;~儿病) 哮 齁肢体麻木: 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 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 酥麻 轻微的麻木: 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 酸麻 麻木火辣: 麻辣 麻木无知觉: 顽痺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 气虚人体血色素不足: 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 血虚 气血衰竭: 血败气索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 心悸闭塞,郁结: 闭结大小便不利: 小便失禁: 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 癃 小便不通的病: 癃闭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 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呼吸
呼吸 息(息息;喘息;呼息;透息)气(出气) 吁吸 吐翕 嘘歙 出入 呿吟 呿唫 欠须 喣嘘 呼嘘 呼噏 喘气使气从口或鼻中出来: 呼(呼气;吁呼;呼出气) 吐气 噫气 吁气 咻气 仰天吐气: 嘘天有口能呼吸者: 喙息美女的呼吸: 吹气胜兰睡眠时的呼吸: 睡息大气鼓荡,吐纳呼吸: 嘘吸尽力吸气再尽力呼出: 深呼吸人疲倦或初醒时,自然张口深深地呼吸: 欠呵 呵欠困倦时嘴张开,深深吸气,然后呼出: 哈欠 哈什 打呵欠 困倦时张口出气: 欠 伸腰打呵欠: 身欠 打呵欠,伸懒腰: 欠伸呼吸短促: 气短 呼吸短促的样子: 惙惙呼吸急促粗重: 气喘如牛 喘气如牛 生气而呼吸急促: 气哺哺气管受刺激而强烈地呼吸: 咳嗽微弱的呼吸: 游气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 呼吸微弱,失去知觉: 闭气 呼吸微弱,几乎要断气: 一丝两气 一丝二气 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气息奄奄残息奄奄 奄奄残息因喘息而呼吸困难: 喘噎 仅存的一点喘息: 残喘(苟延~) 余息弥留之际的呼吸: 纩息停止呼吸: 气绝 气尽 气索 断气 落气 呼吸受阻停止: 闷窒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 屏气敛息 屏气窃息 屏气累息 慑气屏息 屏息静气 屏息敛气 屏气摄息 屏气吞声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突然暂时停止呼吸: 背气因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障碍而暂停呼吸: 窒息恢复正常呼吸: 缓气 (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
另见:吹 吸 生病 死亡 气体 恐惧
☚ 呼吸 呼吸不畅 ☛
气氣qì 去既切,去未。 ❶气体,云气。《礼记·月令》:“天~下降,地~上腾。” ❷气息,鼻息。《后汉书·李膺传》:“鞠躬,屏~。” ❸气味,滋味。《大戴礼记·四代》:“食为味,味为~。” ❹气象,气候。陶渊明《杂诗》:“~变知时易,不眠知夕永。” ❺气概,气势。《文心雕龙·体性》:“~以实志,志以定言。” ❻习气,气质。元好问《范宽秦川图》:“元龙未除江湖~,李白已是蓬蒿人。” ❼古代哲学概念,指形成宇宙万物的根本物质。《荀子·王制》:“水文有~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气energen 构成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是一种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黄帝内经·素问》:“人以天地之气生。”《元亨疗马集》“论马儿骡禀气不同者何也”: “夫马者, 禀清气于天, 受元气于丙。”《黄帝内经·灵枢》:“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有机体的一切生长、发展和变化, 都是由于气的推动和激发所产生的。气在古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 是东方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 即元气论, 也称精气学说。这种自然观起源于先秦, 确立于秦汉, 同时也渗透到中医和中兽医学术领域中, 以探究人和动物生命的活动规律。 气的来源 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 ❶肾中之精气: 禀受于父母, 秘藏于肾, 是构成动物体的原始物质, 又称先天之气。 ❷水谷之精气: 来源于食入的水草谷料经脾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微, 它不仅是动物体生后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也是体内其他各种气的物质基础。 ❸吸入的清气: 是动物体通过呼吸运动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经肺吸入的清气和经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统称后天之气。在生命活动中,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后天之气的充养, 先天之气就要耗竭而消亡; 没有先天之气的滋养, 后天之气也不能化生而存在。 气的运行及运动形式 气是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运行于周身, 环流不息, 推动和激发着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行称为气机, 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行方式, 但可总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在运动所产生的变化, 称为气化。气化运动是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 脏腑的气化运动表现为气机升降出入的矛盾统一,构成了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升降出入协调,气机调畅, 则脏腑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升降出入紊乱,气机失调, 则脏腑功能发生种种病态:升降出入运行停止, 则生命停息。 气的功能 ❶推动作用: 机体的生长发育, 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血液的运行, 津液的输布等均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气可推动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 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 ❷温煦作用:气具有温煦机体,维持机体正常体温的作用,是机体热能的来源之一。 ❸防卫作用: 气具有致密腠理, 开合汗孔,护卫肌表,抗御外邪,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❹固摄作用:气可固摄全身的气、血、精、津液, 使血液沿脉管正常运行, 使汗、尿、涎唾和津液等有节制的排泄, 并维系脏腑器官于正常的解剖学位置。 ❺气化作用: 泛指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新陈代谢, 即气、血、精、津液之间通过脏腑功能相互化生的作用。此外, 肾、膀胱和三焦对体内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分别称为肾的气化、膀胱气化和三焦气化。 ❻营养作用: 作为物质的气对动物体有营养作用, 它不仅能“肥腠理”, “荣四末”,而且能“内注五脏六腑”, 营养动物体的内外上下。 气的分类 体内的气, 因分布和作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❶元气: 又称原气、生气、真气, 发源于肾,含元阴、元阳之气, 是先天之精所化生, 故属于先天之气。元气虽为肾精所化, 但又必需后天之气的滋养, 才能不断发挥作用。元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❷宗气: 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化生之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故属于后天之气。它形成于肺而聚于胸中, 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 故称宗气, 又名大气。宗气能维持肺的功能, 主管呼吸运动。宗气贯注心脉, 帮助心气鼓动心脏搏动, 而具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 ❸营气: 又称荣气, 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运行于脉中, 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具有营养作用。《黄帝内经·灵枢》: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❹卫气: 源于下焦肾,滋生于中焦脾胃,宣发于上焦肺, 运行于脉外, 布散于肌表以及胸腹, 具有护卫肌表, 防御外邪, 司汗孔开合,调节体温, 温煦脏腑, 润泽皮毛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关(开)合者也。”此外, 还有脏腑之气(心气、肺气、脾气等)、经络之气(经气)等。 气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 气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 从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量子力学、生物物理学等多方面对气的实质进行了探讨, 已有不少新的报道。认为气是一种带电的胶体微粒集合体, 微粒直径小于60±2微米; 内气是生命的场, 它在有生命的机体内起到力量和能量的作用。活细胞学说认为,元气的本质相当于活细胞, 在于细胞生命。对气的功能研究认为, 气具有微循环功能, 能够反映脏腑功能的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针灸得气后能使微循环改善,而认为气是热能。从机体的免疫机能、气功实践、针刺止痛、体液调节以及机体的信息调控作用等方面研究, 认为气的作用与机体神经功能吻合。此外, 尚有人认为,元气主要是生殖细胞中的DNA (脱氧核糖核酸),谷气主要是从食物中得到的ATP(腺苷三磷酸),其作用与食物消化吸收的慢速调节和快速调节等有关。
气 ❶形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实体。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分阴阳,提示质与能的统一,以及万物由气所化的原理。反映于人,则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是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力,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气、卫气、营气和宗气等(各详该条)。但一般概念均以气作阳气,强调功能方面,故在病机上,气亢指功能过盛的火热之证;气虚即为功能衰退、阴寒弥漫之证;气的障碍则为气郁、气逆或变生闭厥瘀滞诸证。此外,气的概念还引申于各个方面,如致病物质的邪气、湿气、疠气等(各详该条);病机或病证的厥气、肝气、水气等;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 ❷温病辨证气分证的简称。详该条。
气
气 中医学对于流通于体内的具有活动能力的细微物质的称谓。人体的气,从来源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禀受于先天,又称原气(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下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推动脏腑组织活动;后天之气得之于呼吸、饮食,按其来源、性能与分布部位,又可分为宗气、营气与卫气。营气与卫气。均源于脾胃,化生于水谷精微,根据其性能与分布,一分为二。其中富于营养者,性精专柔顺,化而为血,行于脉中,输布全身起营养作用;性慓疾滑利者,善于窜透,不受脉道约束,在外傍脉而行,输布胸腹皮肉,起着温养、护卫作用,所以前者称为营气,后者称为卫气。营气与卫气虽然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同源于水谷,其功能活动又密切联系,中医学以营属阴、卫属阳,营卫阴阳互济互用、相互转化认识其间关系。宗气。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大自然之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所生成,其积聚之处称为气海,是一身之气流行的出发点和归宿之处。此气上出于喉咙而行呼吸,下贯心脉以行血气,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等感觉功能以及心搏强弱和节律,皆与宗气盛衰有关。所以称宗气者,尊称也。此外,中医学又有真气、正气、脏腑经络之气等多种名称,均系气的基本概念所派生。真气是原气与宗气的结合体;正气是对应邪气而言的机体抗病物质及其能力;脏腑经络之气是真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起推动和维持其生理活动的气的别称。又,中医学将气运动变化发挥的各种生理作用称为气化,如精、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与排泄,包括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转化成气血、津液,津液代谢而后化汗、化尿,饮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化为糟粕排出等均是,因此气化过程就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
☚ 精 气血 ☛
气 ❶指人体功能活动,与血相对而言。二者互相依存和制约,“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滞血凝”;“血能生气,气能统血”;气血运行于经络以营养脏腑全身。 ❷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气这一概念在中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生理、病理,以及辨证施治的各个方面。
气
193 气1 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物质。气的观念起源甚早。西周末伯阳父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国语·周语》)春秋时医和提出:“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战国时,开始出现把气看作为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的思想。《老子》:“万物负阴抢阳,冲气以为和。”《管子·内业》:“精也者,气之精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西汉董仲舒认为: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刑相生》)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南宋朱熹提出“理先气后”说,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卷二)(2)指一种精神状态、道德境界。孟子认为“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的 (见《孟子·公孙丑上》)。《管子·内业》:“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以安德。”(3)指气数、命运。《程氏遗书》卷十八:“问‘上古人多寿,后世不及古,何也?莫是气否?曰:‘气便是命也’。”
☚ 理 玄 ☛
气
☚ 望 廿四节气 ☛
气
气qi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重要范畴之一。原指云气,接着扩大为一切气体,最后扩大到看不见摸不着而能起作用的一切细微物质。古代哲学家用气解释一切现象。人是天的精气与地的形气相结合而成的,精气产生人的精神,形气形成人的形体。宇宙最先是气,由气化生出天地万物来。这种最原始的气又叫元气。元气是混浊的,经过长期分化,清浊分开,清气叫阳气,浊的叫阴气。气跟八卦学说结合产生卦气,与五行学说结合,产生五行之气。阴阳之气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有害气体又叫害气、戾气、厉气。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赋予气某些精神成分,如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有道德内容。北宋张载以气为宇宙本体,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气的聚散。太虚无形,是气的本体。气聚合产生万物,万物消亡又复反于气。虚空是气的本体,万物是气的客形。这就是气本体论,又叫气一元论。明代王廷相、王夫之等人都继承了这种气一元论思想。王廷相认为气能化生万物是由于气中有万物的种子。程朱理学认为气和理是一对基本哲学范畴,理在先,是形而上的,理生气,气是形而下的。这表明理学家哲学是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理派生气和万物,气是组成万物的材料。理派生出气以后再也离不开气。
☚ 天 五行说 ☛
气
气 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和医学名词。在哲学上气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极细微的物质。这一概念被引进中医后,其意义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中医书籍中的“气”,既在某些情况下做通常意义的云气、气体、气候等解释,也有特指人体流动着的精微物质或某些功能等意义。如气喘,其中“气”就是指呼吸之气;但元气、正气、营气、卫气、五脏之气等等,则分别有其特定的意义。根据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分有邪气与正气之分(参见“邪气”、“正气”)。根据气的来源分有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又称“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及原动力,与生俱来;后天之气是生命降生之后由饮食、呼吸形成营养人体的精微物质。根据生理功能分有“营气”与“卫气”(参见其本条)。人体脏腑、经络亦各有其气。脏腑之气是构成脏器本身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本源物质,它们往往通过其功能是否正常表现其气的状态,常用的名词有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胃气、肾气等等。经络之气存在于经络之中,可维持经络发挥正常的功能。气在人体虽名目众多,但也有共同之处。其作用主要有推动作用(推动血液和水液运行)、温养作用(维持正常体温)、防卫作用(防御外邪侵入)、固涩 (摄)作用 (让血液及其他体液在正常的道路运行或分泌排泄)、气化作用(各种生命物质的相互转化和新陈代射,参见“气化”)。气在人体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四种。不同脏器、经络之气,其正常运行方式也不一样。例如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肺气宜宣、肝气宜疏泄等等。气的运动一般称之为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的运行失常,就会出现各种病变。人身之气不足,称之为气虚,主要表现为脏腑虚弱,功能活动减弱,机体抗御病邪能力下降。气虚中又有气陷,多表现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大小便滑泄。气机不畅,有气滞、气郁、气结等名称。其表现为脏腑功能障碍,常出现闷胀、疼痛。气逆的症状随脏器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肺气上逆出现咳喘,胃气上逆表现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可见头晕、昏厥、呕血等。中医中的“气”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应区别理解。
☚ 女子胞 血 ☛
气 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术语。指万物的物质本原,也指人进行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都属于这一范畴,它决定作品的个性、艺术高度和审美价值。参见“哲学”中的“气”。
气 ❶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活动力很强,不断运动着的特性。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如精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是一切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力,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从生理功能上大致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❷温病辨证气分证的简称。
气 中国哲学范畴。❶指一种细微的物质,以之为万物的本原。西周末伯阳父有“天地之气,不失其序”的说法。战国时庄子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西汉董仲舒赋予气以道德属性,以德、刑释阴阳。东汉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提出元气自然论。北宋张载以太虚释气,初建元气本体论。南宋朱熹以理释气,提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之说。明清之际王夫之以“虚空皆气”之说发挥、发展元气本体论。近代严复等人以“以太”释气,使元气论具有某些科学色彩。 ❷指人的精神状况、道德境界。孟子提出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孙膑主张:“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❸指人之命运。二程有“气便是命”之说。
气
气 中医养生用语。是充养人体的精微物质及人体脏器的功能活动。如《庄子》中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在古代医学里、气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根据其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 儒家气功 真气 ☛
气氣qì ❶无一定形状、体积,能自由扩散的物体。如:空气,煤气,透气,气压。 ❷呼吸,气息。如: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 ❸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如:天气,气象。 ❹嗅到的味儿。如:香气,臭气。 ❺发怒,使之发怒。如:气冲冲,生气,气人,气愤。 ❻人的精神面貌。如:英雄气概,勇气,气昂昂,朝气勃勃,气吞万里如虎。 ❼欺负、欺压。如:挨打受气。 ❽作风, 习气。如:官气,将气,盛气凌人。 ❾中医学指使人体器官发挥功能的原动力或某种症象。如:元气,气虚,湿气,疾气。
气
气 (1)指构成天地万物的特质微粒。气的观念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即以阴阳二气的力量消长解释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老子把气纳入其哲学体系。《管子·内业》提出 “精气”说,认为天上列星、地上五谷和人的精神都由气构成。庄子以气之聚散解释人之生死。东汉王充提出 “元气”说,认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即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禀气即人生来对气的禀受。人的生死祸福由禀气而定。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气本论”,以气为宇宙本原,认为凡虚空皆气,世间一切都是气的聚散而成,聚而成为万物,散而复归于太虚。张载、王夫之认为,万物阴阳动静的变化,事物种类和特性的形成,都是生生不息的气的运动 (气化) 的结果。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也肯定气的物质性,但认为“气”是“理” 的派生物,理在逻辑上先于气、主宰气。二程、朱熹认为,理是本体,气是理的材料或功用,理离不开气。(2) 指一种精神境界。孟子的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所向披靡。古代儒生、士大夫认为,人应当具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道德风貌。平日要“养气”,即加强人格修养,培养志气、气节。(3) 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如元气、气虚等; 又指一些病象,如气湿等。(4) 旧指气数、命运,即决定国家盛衰、人之安危的一种神秘力量。
☚ 天人合一 阴阳 ☛
气qì ❶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❷泛指脏器组织的机能, 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又根据来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 可分为原气、营气、卫气和宗气等, 详各条。 ❸温病辨证的部位或阶段。参见气分证条。
气(氣)qì Ⅰ ❶ (气体) gas: 毒 ~ poisonous [poison] gas; 煤 ~ coal gas; gas; 沼 ~ marsh gas; methane ❷ (空气) air: 打开窗子透一透 ~ open the window to let in some fresh air; 给气球充 ~ blow air into a balloon; 这球已打足了 ~。 The ball is fully swelled with air. ❸ (气息) breath: 喘不过 ~ 来 lose one's breath; gasp for breath; 上 ~ 不接下 ~ be out of breath; gasp for breath; 停下来歇口 ~ stop to catch one's breath; ~ 喘喘地说出几句话 gasp out a few words; speak between pants; 我怎么也缓不过 ~ 来。 I could not get my breath anyhow. ❹ (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 weather: 秋高 ~ 爽 fine autumn weather ❺ (气味) smell; odour: 臭 ~ bad odour; foul smell; 香 ~ 扑鼻。 A sweet smell assailed the nostrils. ❻ (精神状态) spirit; morale: 垂头丧 ~ in low spirits; 打 ~ boost the morale; cheer on; 朝 ~ 勃勃 vigorous; full of youthful vigour; ~ 可鼓而不可泄。 Morale should be boosted, not dampened. ❼ (作风; 习气) airs; manner; style: 官 ~ bureaucratic airs; 孩子 ~ childishness; 书生 ~ 十足 bookish in the extreme ❽ (受到的欺侮) insult; bullying: 忍 ~ 吞声 swallow an insult; submit to humiliation; 过去, 在那个封建家庭里, 她受了不少 ~。 In the old days, she used to be bullied in the feudal family. ❾ {中医} (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vital energy; energy of life: 元 ~ vitality; vigour Ⅱ ❶ (生气; 发怒) get angry; be enraged: ~ 得直哆嗦 tremble with rage; 他为受到愚弄而 ~ 得发昏。 He got insanely angry at being made a fool of. ❷ (使人生气) make angry; enrage: 我故意 ~ 他一下。 I was deliberately trying to annoy him.; I got him angry on purpose. ◆气昂昂 high morale; high spirit; full of courage; full of mettle; full of dash; 气包子 [口] a person who is easy to take offence; 气爆 gas explosion; 气刨 scarf ̄ing; gouging; gouge; 气泵 {机} air pump; 气波 wave; aero-dynamic wave; 气层 air layer; 气冲冲 furious; beside oneself with rage; in a rage; angrily; enraged; 气冲霄汉 have a nobl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great enthusiasm; one's spirits soaring to the firmament; 气喘 be short of breath; {医} asthma; gasp; assmus; phthisic; polypnea; 气喘吁吁 pant; pant for breath; be short of breath; be out of puff; breathe heavily; gasping for breath; puff hard; 气窗 transom (window); scuttle; lourer; lourre; fairlight; fanlight; 气锤 {机} air-hammer; pneumatic hammer; 气促 anhelation; shortness of breath; polypnea; panting; 气带 band of gas; 气袋 {工} air pocket; air trap; 气道 air flue; air passage; 气得要命 be mad as a wet hen [a hornet]; 气灯 gas lamp; 气笛 air whistle; 气垫 air cushion; airpillow; airmattress; air-spring; hovership; air-cushion vehicle; cushion craft; 气垫船 hover marine; hydro skimmer; surface-effect ship; hovercraft; 气电焊 electrogas welding; gas arc welding; 气吊 pneumatic hoist; 气顶 {石油} gas cap; holder-on; 气动 pneumatic; 气动机器人 pneumatic robot; 气度 tolerance; bearing; 气度非凡 impressive appearance; impressive in bearing; 气短 breathe hard; be short of breath; pant; lose heart; be dejected; be discouraged; 气阀 air valve; gas check; 气氛 atmosphere; air; 气愤 indignant; furious; angry; with anger; in anger; 气封 air seal; atmoseal; seal leakage; 气概 lofty quality; mettle; spirit; heroic manner; 气缸 {机} air cylinder; cylinder; 气缸壁 cylinder wall; 气割 {机} gas cutting; scarfing; blowpipe; 气功 qigong, 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 ̄cises; breathing technique; 气功疗法 qigong therapy; 气功培训班 qigong training class; 气臌 {中医} distention of the abdomen caused by accumulation of gas due to dysfunction of the spleen or to emotional factors; wind-dropsy; 气管 air tube; windpipe; trachea; weasand; tracheal sac; 气贯长虹 imbued with supreme heroism [soaring resolve]; have a spirit as lofty as the rainbowspanning the sky; full of noble aspiration and daring; imbued with a spirit as lofty as the rainbow spanning the sky; 气罐 air bottle; gas tank; 气锅 steamer; 气焊 gas welding; acetylene welding; 气候 climate; weather; climate; situation; successful development; 气候学 climatology; 气呼呼 in a huff; panting with rage; angrily; gasp out (e.g. in anger); 气化 pneumatolysis; gasifying; aerification; gasification; gasify; vaporization; 气急 flustered and exasperated; 气急败坏 get (so) exasperated; burning with a frenzy of rage; can scarcely gasp even in great pants; flustered and exasperated; fuming with rage; in (angry) desperation; One's face turned red [pale] with too much anxiety.; take ... in high dudgeon; utterly discomfited; yell [be] in exaspera ̄ tion; 气节 integrity; moral courage; fine quality; 气井 {石油} gas well; 气绝 breathe one's last; 气绝身亡 There was no breath in one's nose.; A person dies as soon as he ceases to breathe.; breathe out one's life; breathe out the feeble remnant of one's life breath; One's breathing has ceased.; slip one's wind; 气孔 {矿} blowhole; {植} stoma; {动} spiracle; pore; stigma; {冶} gas hole; gas pocket; {建} air hole; 气口 gas port; 气喇叭 air horn; 气浪 air billow; blast (of an explosion); 气冷 {机} air-cool; air cooling; gas cooling; 气冷式 ventilation type; air-cooling type; 气力 effort; energy; physical strength; 气量 tolerance; ability and insight; 气流 {气} air current; airflow; wind current; airstream; {语} breath; 气楼 clerestory; monitor; 气路 gas circuit; 气轮机 gas turbine; 气铆锤 pneumatic riveting hammer; 气门 {机} air door; air valve of a tyre; {动} spiracle; stigma; stoma; 气密 airtight; gastight; gasproof; {冶} air seal; 气敏(的) air-sensitive; 气膜 air film; gas film; 气囊 air sac; air float; gasbag; gas cell; pneumatophore; pneumato ̄ cyst; pneumathode; envelope; cell; aerocyst; aerostats; 气恼 get angry; take offence; be ruffled; be peeved; 气馁 down-hearted; become dejected; be discouraged; lose heart; 气逆 {中医} circulation of vital energy in the wrong direction; 气派 manner; style; air; 气泡 air bubble; bubble; bubble cell; pin hole; 气喷 {石油} gas blowout; gas gush; 气平怒息 calm down and cease to be angry; forget one's anger and come round; with one's rage cooled down; 气瓶 air bottle; gas cylinder; 气破肚皮 One's anger boiled over.; 气魄 boldness of vision; breadth of spirit; daring; courage; 气枪 air gun; pneumatic gun; air rifle; 气腔 air cavity; air space; 气切割 lancing; 气球 balloon; airballoon; 气圈 air ring; {气} aerosphere; {纺} ballooning; ballon; 气色 complexion; colour; tinct; 气势 momentum; imposing manner; 气势磅礴 of great momentum; grand and magnificent; great and momentous; with a tremendous momentum; powerful; 气势汹汹 in a (very) threatening manner; an aggressive posture; fierce; overbearing; ready to bite off sb.'s nose; truculent; with overweening arrogance; 气势雄伟 imposing; 气室 air chamber; gas cell; 气数 fortune; destiny; fate; 气胎 pneumatic tyre; 气态 {物} gas state; gaseity; gaseousness; gaseous state; 气体 gas; gaseous fluid; 气艇 airship; 气筒 inflator; bicycle pump; 气头上 in a fit of anger; 气团 {气} air mass; 气吞山河 imbued with a spirit that can conquer mountains and rivers; full of daring; majestic and powerful; 气味 smell; odour; flavour; smack; taste; 气味相投 have the same likes and dislikes; be birds of a feather; be like-minded; be congenial to; be of the same cast of mind; be of the same tastes and temperament; be two of a kind; congenial to ...; friends attracted to each other by common tastes; (Both) have lousy taste.; having the same tastes and temperament; Like attracts like.; people of the same tastes; 气温 {气} air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气涡 gas eddy; 气雾 aerial fog; 气息 breath; flavour; smell; 气息奄奄 One's breathing is barely perceptible.; at death's door; at the point of death; be at one's last gasp; be breathing only weakly; be dying by inches; feeble breath — patient about to die; like a person who is sinking fast; moribund; One's breathing is thin as a thread.; 气箱 gas tank; 气象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meteorology; atmosphere; scene; 气象台 observato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气象图 meteorogram; meteorological chart; 气象万千 majestic and grand; a magnificent and changeful prospect; a wonderful and mighty panorama; majestic in all its variety; spectacular; Things change in countless ways.; 气性 {医} gas; gaseous; 气性 temperament; disposition; 气胸 {医} aerothorax; pneumothorax; 气吁吁 panting; gasping for breath; 气虚 {中医} 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气旋 {气} cyclone; low; 气压 {气} pressure; atmospheric pressure; barometric pressure; gas pressure; air pressure; 气压表 barometer; gas-pressure meter; rain glass; 气眼 {建} air hole; air-drain; {冶} gas hole; 气焰 arrogance; bluster; 气焰嚣张 swollen with arrogance; behave with unbearable insolence; 气-液 solution-air; gas-liquid; air-hydraulic; 气液 gas-liquid; air and hydraulic; 气翼艇 airfoil; 气油 gas and oil; gas-oil; air and oil; 气宇 tolerance; bearing; 气郁 {中医} obstruction of the circulation of vital energy; qi depression; 气运 fate; destiny; 气韵 artistic conception; 气闸 air brake; man lock; gas lock; damper plate; 气胀 {医} physiosis; flatulence; 气质 temperament; disposition; mould; qualities; makings; 气肿 wind-puff; emphy ̄ sema; aerocele; 气钻 pneumatic drill; air drill; 气壮如牛 fierce as a bull; as tough as bulls; strong as an ox; 气壮山河 with a heroic spirit that conqu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a heroic spirit that whelms the heaven and earth; 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 sublime and heroic; magnificent; The spirit is so vigorous that it affects even the mountains and the rivers.; 气锥 {油工} gas coning; 气阻 air-resistor; 气嘴 air cock; air faucet; air tap; fume cock
气qi breath; spirit;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气 air
气 spirit;moral
气 vital energy;vitality
气 qi;breath
气qì ❶ qi ❷ breath ❸ air
气 学术类名词。初意为气流,战国、秦汉时演变为用以表示物质存在的哲学范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象气流之状。据《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医和以气有“阴、阳、风、雨、晦、明”六种特性。战国时道家认为“气”属于宇宙生成的一个阶段。《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认为气是形的基础,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和万物的生长。儒家始将气引入道德修养,对人至关重要。《孟子·公孙丑上》:“气者,体之充也。”并提出“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命题,主张用充满人体之气,养人的精神、情性。阴阳家则用气说明社会现象,他们以气配“五行”,提出木气、金气、火气、水气、土气的概念,而将其特性称之为“五德”,用“五德终始”陈述历史的循环。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和《周易乾凿度》都认为,气本于虚空而虚空非气;气非无而是有;气非形而是形之本,对先秦时的“气”范畴作了总结。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凡物之生,皆因阴阳二气的相反相成,把气看作是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材料,但又赋予天意和道德属性,而与阴阳家合流。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认定气是世界的本原,奠定后世元气一元论的基础。西晋杨泉以“气”的生灭论证形神关系,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物理》),即人由气所构成,气散则人死神亡,并提出“穀气”的概念,宣称“养生之术,常使穀气少,则病不生矣”(同上)。道教徒以自身之气为原料,结合“精”、“神”修炼内丹,为修身养性之法。北宋张载认为“气”生万物,世界统一于“气”(见《正蒙·太和》、《正蒙·神化》)。南宋朱熹也承认气的物质性,但认为“理先气后”(《朱子语类》卷二),称“气”为精神性的“理”所派生。后世阐释“气”多以张载之说为据。
气
气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语。构成宇宙万物的细微物质。中医非常重视养气。气的平衡利于身体健康。
☚ 神 形气神 ☛
气qì ❶ 气 冲牛斗|气 充志骄|气 冲霄汉|气 喘汗流|气 喘如牛|气 喘吁吁|气 粗胆壮|气 定神闲|气 高胆壮|气 鼓气 胀|气 冠三军|气 贯长虹|气 急败坏|气 骄志满|气 竭形枯|气 凌霄汉|气 满志得|气 忍声吞|气 势磅礴|气 势恢弘|气 势汹汹|气 数已尽|气 吐眉扬|气 吐幽兰|气 吞山河|气 息奄奄|气 象万千|气 象一新|气 血方刚|气 咽声嘶|气 焰嚣张|气 逾霄汉|气 宇不凡|气 宇轩昂|气 壮山河 ❷ 屏气 不息|才气 过人|才气 横溢|才气 无双|朝气 蓬勃|吹气 如兰|大气 磅礴|愤气 填膺|服气 餐霞|负气 斗狠|浩气 长存|浩气 凛然|浩气 英风|和气 生财|剑气 箫心|剑气 珠光|老气 横秋|暮气 沉沉|怒气 冲天|屏气 敛息|屏气 凝神|热气 腾腾|忍气 吞声|瑞气 祥云|杀气 腾腾|煞气 腾腾|神气 活现|神气 十足|神气 自若|生气 勃勃|声气 相投|盛气 凌人|使气 骂坐|死气 沉沉|同气 连枝|同气 相求|喜气 洋洋|心气 平和|血气 方刚|一气 呵成|义气 相投|意气 飞扬|意气 风发|意气 相投|意气 相许|意气 轩昂|意气 扬扬|意气 用事|意气 自如|意气 自若|饮气 吞声|英气 逼人|有气 无力|怨气 冲天|仗气 凌人|正气 凛然|志气 凌云|紫气 东来 ❸ 不成气 候|财大气 粗|胆壮气 粗|风清气 爽|理直气 壮|理足气 壮|目指气 使|年轻气 盛|年盛气 强|秋高气 爽|神安气 定|神清气 朗|神清气 爽|神清气 正|天高气 爽|天朗气 清|天清气 朗|头垂气 丧|心醇气 和|心粗气 浮|心浮气 躁|心高气 傲|心和气 平|心平气 和|颐指气 使|英雄气 短|趾昂气 粗|趾高气 扬|志高气 扬|志满气 得|足高气 扬 ❹ 唉声叹气 |串通一气 |垂头丧气 |粗心浮气 |大声武气 |低头丧气 |低心下气 |飞扬意气 |负才任气 |沆瀣一气 |好声好气 |灰心丧气 |回肠荡气 |江湖义气 |娇声娇气 |矜才使气 |静心平气 |酒色财气 |浪声浪气 |连枝同气 |敛容屏气 |敛声屏气 |林下风气 |凛然正气 |奶声奶气 |平心和气 |平心静气 |屏声息气 |任侠尚气 |傻里傻气 |尸居馀(余)气 |吞声饮气 |歪风邪气 |瓮声瓮气 |乌烟瘴气 |息心静气 |祥云瑞气 |虚骄恃气 |扬眉吐气 |一鼓作气 |一堂和气 |一团和气 |颐精养气 |阴阳怪气 |占风望气 |珠光宝气
气 气(氣),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金文初形作三横,後世爲避與 “三” 字混同,或上横左上折,或下横右下折。依 《説文》是象形。本義是雲氣,隸定作 “气”,後世作 “氣”。卜辭或讀 “訖”,或通 “既”,義爲最終、終究。銘文或用同 “乞”。或讀 “祈”,義爲祈求、給予。或用同 “訖”,止也。一般認爲,“乞” 由 “气” 分化。提示: “气” 與“氣”本非一字。“氣” 的本義是向别人饋贈糧食,後來假借爲雲氣之 “气”,復造 “餼” (xì)字表示本義,於是 “餼” “氣”行而“气”廢,漢字簡化後 “气”與 “氣”合併作 “气”。 楚簡帛文 “气”作 ,或作 ,增 “火”作意符。“氣”作 ,从火,既聲。秦簡牘文“气”作 ,“氣”作 ,皆爲古隸典型。
气·乞qì·qǐ (篆) 古乞、气同字,像山岚水雾飘浮游弋。“气”作意符生成的字很多,各种气体的名称都有“气”,如氧、氯、氮等。“气”(qì)隶书省去一横作“乞”,假借为乞丐的“乞”,谐“祈”之音,求也。乞求。有乞,就有给予,“乞”与“给”、“丐”义可逆转。杜甫诗:“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乞”就是“给”,故有gěi(给)之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qì 迄(迄今) 讫(收讫) 汽(蒸汽) 氣(简化为“气”) 汔(水干也) chī 吃(吃喝风) gē 仡(仡佬) 疙(疙瘩) 纥(同“疙”) 圪(圪垯,小土块) hé 纥(回纥) 龅(咬也) kū 矻(矻矻,辛苦劳作的样子。《集韵》又读为“劼”,同“硈”,石坚貌。)相关链接 “吃”也读为“qià”,至今尚保留在某些方言中。
155.趣談“气”字 气,象形,像天上的雲氣,因聲借爲討乞,再加一橫成氣返還,已經足够區别的了。後又添“米”成氣,似乎没有這個必要了。
气(qì) “ ,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去既切) 甲骨文“气”作 ,上下两横长,中间横画较短。金文或作 ,与甲骨文相同。金文亦作 、 ,或上下均曲,或曲其上。这是为了避免和“三”相混。包山楚简或作 ,上博简或作 。卜辞中有用本义的句子,如:“贞:今日其[雨]?王占曰:疑兹气雨。之日允雨。三月。”(《合》12532)大意是,问今日会下雨吗?商王察看卜兆后作出判断说,怀疑这云团将会带来雨水。“之日允雨”是事后追记的验辞,说该日果然下了雨。[1] 将上述句中“气”解为“云气”是杨树达的意见。于省吾释为“乞”,这里是乞雨,则“气”非用本义。[2] 《广韵·未韵》:“气,与人物也。今作乞。”齐侯壶:“洹子孟姜用气嘉命。”[3] 《说文》中没有乞字,乞是气的省简写法。古气、乞本为一字。王筠说:“此云气之正字,经典作乞而训为求,本是假借,借用遂久,遂以氣代气,氣乃鎎古字。”“氣”的本义是馈赠。《说文·七上·米部》:“氣,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春秋传》曰:齐人来氣诸侯。 ,氣,或从既。 ,氣,或从食。”当“氣”被借用表示云气的意思时,就又造“鎎”字。如《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又鎎之粟。” 乞与祈有同源关系。“乞”由小篆“气”隶变而来,后与“氣”字有职能互换的情况。乞有了“给予”义。如《汉书·朱买臣传》:“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匄之。”又“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给予叫乞,要求也叫乞,这叫施受同词。[4] 气部只收录一个属字“氛”,云:“祥气也。”即吉凶先见之气。现代辞书中,凡由“气”组成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如“氤、氲、氢、氧”等。
气氣qì (4画)
* 气(氣)qì4画 气部 (1)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发充满任何容器的物质: 氧~|煤~|毒~|~球。 (2) 特指空气: ~压|~流|大~层|开门透透~。 (3) 指阴晴冷暖、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 ~象|~候|天~。 (4) 呼吸时出入的气: 喘~|断~|憋~|上~不接下~。 (5) 鼻子可以闻到的味儿: 香~|腥~|臭~。 (6) 发怒;生气: ~愤|~恼|他~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7) 使生气: 别~他了|这种事真~人|你这不是故意~我吗? (8) 生气时的情绪: 怄~|消消~|~大伤身|怒~冲冲。 (9) 欺侮;欺压: 受~|咱们决不受这种窝囊~。 (10) 中医指人体内使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动力: 元~|~血不足。 (11) 中医指某种病象: 湿~|肝~。 (12) (人的)精神状态: ~概|~魄|勇~|~冲牛斗|朝~蓬勃。 (13) 人表露于外的总的个性特点或作风;~质|习~|娇~|士~|孩子~|书生~。 (14) 后缀。加在形容词后,多形容人的样子或精神状态: 秀~|俊~|傻里傻~。
气
☚ 气部 氛 ☛
气氣qì 甲骨文作三横,中一横较短(与一二三的三字不同。三字三横等长)。象云气形。假借为乞、迄和讫(都读qì)。周初仍继承此写法。春秋时最上一笔左端弯曲向上,接着有的末一横右端弯曲向下;都为了和二三的加深区别。也都用作乞求的乞字。战国时下面有时火字的,开始当作精气、元气的气来用。《说文》小篆三画中间都弯曲,不像原形。马王堆出土《老子》书的气字还和东周写法一致。气的云气义现代引申如:蒸气|煤气|气压。小篆隶楷有米旁、气声的氣,本读xì,或加食旁;是赠人的粮食或饲料义。中古当云气的气用。现以气为规范字。见《总表》。又引申指气息,呼吸。如:没气了。又指天气。组词如:节气。又指鼻子闻到的味。如:香气|臭气。又指人的精神状态。如:勇气|朝气。又指怒。如:他生气了。转为欺压。如:受气。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如:气血|元气。又指某种症象。如:湿气|脚气。
气氣★繁◎常★常◎次
气,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1象流动的气体之形,本义读qì,云气。氣,形声,从米,气声,本义读xì,把粮食赠送给别人;又读qì,假借为云气,由此引申为呼吸的气息、阴晴冷暖等自然现象、气味、气概、作风、表露在外的某种情绪、发怒、某种病象等。南北朝时期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把“氣”简作“气”,采用本字。 【辨析】 ❶“气”与“氣”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气”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ì,但声母不同。qì:汽∣xì:饩。 ❸“气(氣)”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忾(愾)、饩(餼)。 ❹气/汽 见323页“汽”。气 (qì) 此雲氣之正字。經典作“乞”而訓爲“求”,本是假借,借用既久,遂以“氣”代“气”。“氣”乃“餼”之古字,又作“既、䊠”。《論語》:“不使勝食氣。”《中庸》:“既稟稱事。”此古字古義之僅存者。
气
* 气k’jər[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雲气也。 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一篇上) 或象長條之雲形。
☚ 内 火 ☛
000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