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毒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毒力toxicity

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毒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是药剂对有害生物所具有的内在致死能力。药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杀能力通常称为毒性(见农药毒性)。其大小常用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有效中量(ED50)、有效中浓度(EC50)、击倒中量(KD50)和击倒中时(KT50)等来表示,单位分别为微克/头、微克/克、毫升/升、毫克/千克和分(或小时)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可用致死80%、90%(LD80、LD90)等致死率来表示。测定药剂毒力同药效试验不同,必须在室内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采用精确的器具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标准化培养或饲养出的供试生物群体进行测定,所得出的毒力大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相对毒力比较。通过各药剂对同一种供试生物对象的等效剂量(如LD50、LC50)计算其相对毒力指数,明确各药剂相对毒力的大小。在多种药剂毒力测定时,可以其中某一药剂作为标准,设定其相对毒力指数为100,来计算其他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


毒力virulence

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程度。以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发生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小微生物量为单位。如半数致死量、鸡胚半数致死量或鸡胚半数感染量,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等。每g(或ml)材料所含的毒力单位称为毒价。
为衡量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常需进行毒价滴定,将该材料原液10倍递进稀释,选择4~6个稀释倍数接种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每一稀释倍数接种3~6只(管),接种后观察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数或感染数(出现细胞病变或血凝、血吸附),计算半数剂量,即可得出该检样的毒价。
毒力是一种易变的生物学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毒)株之间。毒力强弱差异很大,可分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等。强毒株也可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使其毒力减弱,此类弱毒或无毒株在生产上常用来制备弱毒疫苗。
选育免疫原性良好,而毒力已显著减弱的毒(菌)株是弱毒苗生产的关键,这些毒(菌)株有的是从天然弱毒中筛选的。但大多数是用人工方法培育的。常用的方法有:❶在不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下继代培养;
❷通过非易感动物体内长期传代;
❸用射线、紫外线等照射后,通过筛选,找出弱毒株。如著名的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230代,经13年之久才育成的减毒菌株,用以免疫不仅能产生长期的抗结核病免疫力,还可加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中国株(C株)猪瘟兔化弱毒是将猪瘟病毒经兔化继代培养370代后获得成功的。因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极低的残余毒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毒力1virulence

又称毒性。病原物在特定基因型的寄主上引起病害的能力。毒力的强弱可用病害发生的程度衡量,需通过几个菌株的相互比较才能确定。范德普朗克(J.Van derPlank)认为在病原物小种与寄主品种间有垂直的专化性关系时,病原物小种间存在着毒力的差异。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质量性状,是专化的致病性。按病原物毒力差异划分的类群,称为生理小种或致病小种。


毒力2toxicity

药剂对害虫、病菌及杂草的毒杀能力。一般是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温度、湿度、光周期及饲料),用相同的测定方法和测试对象,比较不同药剂的相对毒力,最后以致死中量(LD50值)或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标准,排出各个药剂毒力大小的次序。LD50值(或LC50值)愈大,毒力愈小。

毒力virulence

系指同种微生物内,某个具体菌株的致病力的大小而言。毒力是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同种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可以不同,有强有弱(分强毒株和弱毒株)。依据细菌毒力的大小及其变异的特性,用人工方法改变其毒力,在预防疾病上十分重要。

毒力

药剂的有效成分对有害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指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的结果。

毒力virulence

指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以毒力来表示。各种病原菌的毒力常不一致,环境条件的改变也可改变其毒力。毒力的表示单位常以半数致死量(LD50)计算。细菌的毒力主要表现为侵袭力和毒素的强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