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侯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侯祠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成都市著名游览景点。在成都市武侯祠大街。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6世纪始建,最初与汉昭烈庙 (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 相邻而分立。明初,并入昭烈庙,形成现在所见的君臣合庙的规模。大门门额书有 “汉昭烈庙” 四字。原有殿宇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年) 重建。主体建筑坐北向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殿宇高大宽敞,布局严整。刘备殿与东、西两廊和二门,诸葛亮殿与两侧书房、客室及过厅,各自形成一组严整的四合院,中有花木山石陪衬。殿宇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祠内塑有蜀汉历史人物像47尊,碑碣53块,其中称为三绝碑的唐碑最为著名,还有匾额楹联61件,鼎、炉、钟、鼓10余件。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中国古建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外,是中国三国时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祀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昭烈庙,于刘备殿后建专殿崇祀诸葛亮,因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并封过武乡侯,人们习惯称之为武侯祠。前后殿有刘备、诸葛亮的塑像,祠内右边的碑亭有1块唐碑,高3.7 m,宽1.4 m,厚0.25 m,唐元和四年(809)所立,碑文歌颂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 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川陕公路之南,汉江之北。勉县武侯祠,是全国所有武侯祠中最早修建的一个,较四川成都武侯祠尚早50年左右。《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263)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容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即指旧武侯祠。明正德八年(1513)迁建此地。延至清康熙、雍正、嘉庆、同治、光绪等时代,均相继修葺,规模宏大。祠内有殿庙、廊房等建筑。它背临汉水,西对川陕公路,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呈长方形。周围青砖砌墙,占地30亩,共有7院54间房舍,亭台楼阁,布局适宜。 武侯祠 武侯祠是合祀刘备和诸葛亮的古祠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占地面积56亩,始建于公元六世纪。现存建筑系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刘备殿与东西两廊、二门,诸葛亮殿与两侧书房、客堂及过厅又各自形成一组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在大门门额上书有“汉昭烈庙”(因祠初与汉昭烈庙相临,明初并入昭烈庙)四个大字。门内耸立六通古碑,其中最大的一通:《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裴度撰,柳公绰书,鲁建刻。因其文章、书法、刻技均精故被誉为“三绝碑”。又一说为裴、柳的文章和书法为“双绝”,堪与诸葛亮的功绩共垂不朽。碑的背部中下方,刻有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裴度、柳公绰及同游者20余人题名。除此外,碑上还遍布唐以来各代的题名、跋语和题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二门内为刘备殿,以石作柱,殿内正中为三米高的刘备贴金泥塑像,东、西偏殿有关羽、张飞父子的塑像,东、西两廊有蜀汉文臣武将28人塑像。诸葛亮殿为单檐歇山顶的清代风格建筑,其前左右耸立着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钟楼和鼓楼。殿内正中为头戴纶巾、手执羽扇、长髯飘拂的诸葛亮贴金泥塑像,两旁为诸葛瞻和诸葛尚(诸葛亮的子与孙)塑像。殿内重要文物还有三面铜鼓,其中最大的一面是汉、晋时期遗留下来的,鼓面上铸有六只蹲蛙,纹饰古朴,铸造精致。殿内外还存十余件赞美诸葛亮学识功绩的对联和匾额等。刘备的惠陵位于此殿西,正面墓墙嵌的“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是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立的。武侯祠内现存蜀汉人物塑像40余尊,碑、碣40余块,匾联30余件。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秦会馆 燊海井 ☛ 武侯祠 209 武侯祠三国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祠庙。位于成都南郊。西晋末年建。原与刘备汉昭烈庙相邻,明初并为一处。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诸葛亮殿等。刘备殿中有刘备塑像,两侧有关羽、张飞、刘备之孙刘湛塑像,东西廊分列文官武将塑像各14尊。诸葛亮殿内有诸葛亮,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像。殿前有诸葛鼓三面。祠内还藏有大量历史文物。 ☚ 四川省 杜甫草堂 ☛ 武侯祠 278 武侯祠见07209条。 ☚ 丸都城址 汉魏洛阳都城遗址 ☛ 武侯祠 武侯祠❶在四川成都南郊,面积三万七千平方米。成(汉)李雄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祠庙园林。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祠并于庙,故大门横额为 “汉昭烈庙”。现存殿宇为清康熙年重建。祠内古柏葱郁、环境幽雅,青瓦红墙,殿宇宏伟。 武侯祠过厅 ☚ 蔡侯祠 解州关帝庙 ☛ 武侯祠 武侯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卧龙岗。相传三国时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唐宋时建祠纪念。元初毁于兵火,大德年间重修。清康熙时,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石刻“卧龙岗十景”,曾依此在祠外重建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建筑155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历代碑刻310余块,书体真、草、隶、篆俱全。现已将西院群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 张仲景墓及祠 南阳汉画像馆 ☛ 武侯祠 武侯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门大桥外西侧。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庙。诸葛亮(181—234),汉末瑯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官至丞相,谥忠武侯。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始建,与蜀先帝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蜀献王朱椿将武侯祠并于昭烈庙内,故大门额书为“汉昭烈庙”四字。明末毁于战火,现存祠宇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古柏蓊郁,建筑宏伟,主要有刘备殿、诸葛亮殿、惠陵、听鹂苑等。刘备正殿有刘备及其孙刘湛塑像,东壁为近人沈尹默书诸葛亮《隆中对》,西壁有传为岳飞书诸葛亮《出师表》。左右偏殿有关羽、张飞等塑像,东西两廊塑蜀汉文臣、武将二十八人。诸葛亮殿正中为武侯贴金塑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祠内惠陵为刘备墓,封土高12米,有圆形汉砖墙环护。碑碣四十余块,以唐碑最著,始建于唐元和四年(809),系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镌碑,因文、书、刻均极精湛,世称“三绝碑”。有匾额楹联30多件,以清人赵藩一联最有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历代来游览并留有诗作者颇多,最著者为杜甫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1.成都市 万里桥 ☛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新城西3公里处的川陕公路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祠建于后主刘禅景耀六年(263),为全国最早修建的一座武侯祠。杜甫《夔州歌》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即指此祠。现存殿宇为明清建筑,坐南向北。汉水环绕于后,祠前耸立一巨形牌坊,高10米,宽6米,八角起翘,上覆以琉璃瓦。牌坊正面金书“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牌坊南为琴楼,楼内古榻上置石琴一张。大殿明三暗五,诸葛亮的彩色塑像端居正中,羽扇纶巾,仪态安详。上方高悬清嘉庆皇帝赐“忠贯云霄”匾额。龛下关兴、张苞侍立两旁。祠内古木参天,历代名人如桓温、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顾炎武及近人冯玉祥将军等,都在祠内留有墨迹刻石。祠内今存汉晋唐宋以来碑石40余通,及岳飞手书《出师表》石刻。附近有武侯读书台、卧龙岗、走马岭、马超墓、万寿塔等。 ☚ 武侯墓 马超墓祠 ☛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1672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高大华美,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泥塑蜀汉历史人物像40余尊,碑碣40余块,匾联30余件。其中“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世称三绝碑。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郊,始建于西晋末年(316),明代时,武侯祠和昭烈庙合并。现在的武侯祠是1672年重建的,占地37000平方米。大门横额书有“汉照烈庙”4个大字。门后为一长方形庭院,左右两道长廊,分别供奉以庞统为首的文官、以赵云为首的武将的彩色泥塑。庭院后有正殿一座,殿内为刘备塑像,左为张飞、右为关羽塑像,殿侧后面是刘备墓,苍松翠柏,茂密浓阴。大殿后面就是武侯祠,祠前多古人匾额与对联,祠有诸葛亮羽扇纶巾坐像,墙壁上挂有岳飞书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刻石等。 ☚ 杜甫草堂 都江堰 ☛ 武侯祠 武侯祠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面积3.7万平方米。西晋末年十六国成王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而建。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代并于昭烈庙,后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红墙环绕,布局严整。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高大宏伟,环境庄严幽雅。有汉蜀历史人物泥塑彩像47尊,还有众多的名人题字、碑碣石刻。其中刻于唐元和四年(809年)的一块唐碑“蜀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为著名,此碑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刻字。因其碑文、书法、刻技均精,誉称“三绝碑”。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和近代书家沈尹默分别书写,精工木刻镶嵌于东西两壁的诸葛亮名篇《出师表》、《隆中对》以及清人赵潘书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颇引参观者注目、称道。殿西侧为刘备墓,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史称“惠陵”。墓中还葬有甘、吴两位夫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杜甫草堂 文殊院 ☛ 武侯祠templ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Zhuge Liang 武侯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琴亭等,内有蜀汉人物塑像四十余尊,碑、碣四十余块,其中唐碑由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著名刻工鲁建镌刻,故历称“三绝碑”。(参考图239)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