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教真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教真诠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明清之际王岱舆撰,分上下两卷。为汉文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著作之一。认为伊斯兰教是“其理真久不偏”的正教,诠理精确,故名。计四十篇,大致为前二十篇论归真明心之学,后二十篇论修道之学。介绍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功课,如真主止一,真主创造和主宰人及万物,穆罕默德阐扬至道,善恶贫富前定,念施拜戒(持)聚“五常”等。对儒、释、道各家学说也有概括的论述。版本较多。明天启二年(1622)版收有明太祖、成祖、武宗、世宗等对伊斯兰教的褒词,以及其他书籍对回回教、天方国等有关伊斯兰教知识的摘录。清光绪三十年(1904)版还收有清代有关伊斯兰教的部分奏稿、上谕、题折、札饬等。 正教真诠回族伊斯兰教古典哲学著作。由回族哲学家王岱舆著作。全书共分上下2卷,各有20篇,约成书于明代末期。 正教真诠明清之际伊斯兰教著作。王岱舆著。分上下两卷,各有二十篇。约成书于明末。初于崇祯十五年(1642)在南京刻版, 有多种刊本。前二十篇论归真明心之学,宣扬“真主止一,无有比似”,强调该教是“清真之本,乃遵明命,而认化生之真主”。后二十篇讲修道之学, 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和礼仪,内容较详尽。对儒、道、释诸家也略有叙述。书中用儒家传统思想注释伊斯兰教义,突出“三纲”、“五常”,宣传“忠孝”等思想, 带有“以儒诠经”显著特色。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史中的一部重要材料。在不同版本中收有明、清两代有关伊斯兰教的类稿、敕谕、题词等。 正教真诠 正教真诠中国伊斯兰教汉文教义著作。上、下二卷。明末清初王岱舆撰。王岱舆(生卒年不详),名涯,以字行,晚年别号真回老人。据推算约生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卒于清顺治十四、五年(1657—1658)间。回族。先世系西域人。明初,其先人随贡使到中国,因其先人长于天文学,被赐居金陵(今南京),世代在钦天监任职。幼承家学,习《古兰经》,熟悉伊斯兰教经籍,及长攻读性理、史鉴、百家诸子及佛、道之书,被誉为学通四教(指儒、道、佛及伊斯兰教)的学者。后专门研究伊斯兰教义,并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清军攻占南京后迁居京师(今北京),在正阳门外设馆讲学,并继续从事著述活动,为当时用汉文诠释伊斯兰教教义的主要倡导者。著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等。 ☚ 伊斯兰教 清真大学 ☛ 正教真诠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明末清初王岱舆撰。以汉文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著作之一。2卷,计40篇。大致前20篇论归真明心之学,后20篇述修道之学。主要介绍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基本功课。对儒、释、道学说有所吸收,许多篇名取之于上述三家,并认为“忠于真主,更忠于君父”方为正教。 正教真诠 正教真诠回族伊斯兰教古典哲学著作。由著名回族哲学家王岱舆著述。全书共分上下2卷,各有20篇,约成书于明代末期。崇德七年(1642)在南京刻版,流传有多种刊本。此书前20篇主要论述归真明心之学,弘扬“真主至一,无有比似”,强调伊斯兰教是“清真之本,乃遵明命,而认化生之真主”;后20篇讲释修道之学,并介绍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和礼仪,内容较详尽。另对儒、道、释诸家也略有叙述。本书极用儒家传统哲学思想注释伊斯兰教哲学精髓。主要突出“三纲”、“五常”,宣传“忠孝”等思想,带有显著的“以儒诠经”的特色。为回族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并在不同版本中收有明、清两代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的类稿、敕谕、题词等文献资料。 ☚ 大化总归 四典要会 ☛ 正教真诠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初刻本,清顺治、嘉庆、同治、光绪等版本。又有1922年北京清真寺刊印本,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1944年四川成都铁华锋重刊本。解放后,有此书及其另著《清真大学》、《希望正答》合印的一册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