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史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 鲁阳   宗正 ☛

太史令

官名。掌管记载史事及天文历算等。《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

太史令

官名。秦汉时设置。《周礼》载:春官之属有太史,地位较高,为掌天象历法之官,并有记载国家大事与编著史册的职责。到秦汉时则称太史令,地位已降低。至东汉据《续汉书·百官志》载:“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反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下属有二丞。此后历代皆称掌天文历法之官署为“太史署”,或称“太史局”,或称“太史监”,至元代犹有“太史院”。而修史之职,魏晋之后则归著作局掌管。后又以“史馆”专主其事。

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秦代始置。其后历代或置或废不一。掌编历书等事。《汉书·百官公卿表》: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 (公元前144年) 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6令、丞。”《后汉书·百官志二》: “太史令1人,六百石。本注曰: 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 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 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人明堂及灵台丞1人,二百石。本注曰: 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 太仓使   太史丞 ☛
太史令

太史令

官名。秦有太史令,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后汉沿置,秩六百石,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凡岁将终,奏新年历; 凡国祭祀、丧妻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 掌记瑞应、灾异。秦汉以来,太史之任、盖并周之太史、冯相、保章三职。自汉、晋、宋、齐并属太常。隋太史曹有令丞各2人,令从七品下,属秘书省,炀帝改曹为监,亦有令。唐为局置令,从五品下。龙朔二年 (662) 太史令改称秘书阁郎中,咸亨元年 (670) 复旧,久视元年 (700) 改为浑天监,不隶麟台,改令为监,置1人,其年又改为浑仪监。长安二年 (702) 复为太史令,置2人,开元二年 (714) 改令为监,改1员为少监,十四年又置令为2人。肃宗乾元元年 (758) 定名为司天监,从三品,与秘书监同品,司天台成为独立的执掌国家天文气象机构。司天监下除少监、丞、主簿外,主要有正、副正、保章正、监候、司历、灵台郎、挈壶正、司辰等,乾元元年后都分别冠以春、夏、秋、冬、中官五官。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置,为太史局长官,隶秘书省、十年一迁; 南宋因置。辽朝为司天监长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太史院,以太史令为长官,仁宗延祐三年 (1316) 升正二品,后改为院使。元末朱元璋曾置为太史监长官,吴元年 (1367) 改为太史院院使。

☚ 太祝令   陵令 ☛

太史令tài shǐ lìng

官名,夏置。《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周礼·春官》有大(太)史,掌文书起草、记载国家大事,编写史书,收藏图书典籍,掌天文历法及祭祀等,有佐官小史,助其行职事。秦汉置太史令,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上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有丞、明堂丞、灵台丞。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参看"太史"条。其后历代多沿置,但不在掌编写史书,其职事多为天文历法。

太史令

官名。秦朝置,为奉常属官。西汉沿置,掌天文、历法,并修撰史书,隶太常(奉常)。东汉时不再掌撰史书,秩六百石。魏、晋、南朝宋皆七品,或以他官兼领。梁一班,北魏九品上。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历法、卜筮及观测星象,九品上。隋初置为太史曹长官,员二人,从七品,隶秘书省。其后太史曹改称太史局、太史监,皆为其长官,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从五品。唐朝沿置为太史局长官,员二人,从五品。隶秘书省。高宗龙朔二年 (662)后名称屡变,皆复旧,肃宗乾元元年(758) 定名为司天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