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次元明韵寄子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元丰四年(1081)知太和县(今属江西)时所作,时年三十七。时苏辙(子由)贬官筠州(今江西高安),作者胞兄黄大临(字元明)有诗寄苏,因而和之。 首联说彼此交亲虽有半世之久,时光流逝,但有几人建立了功业呢?“逝水”出《论语》,“凌烟阁”是唐太宗为功臣画像的地方。首句起得平常,而次句说功名蹭蹬则出乎人意,丰富了已经流逝的那半世的内涵,文字自然成对,笔势兀傲宏放。 次联以健笔概写江南春景(“花经眼”语出杜诗,“水如天”语出苏诗),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与上联似衔接非衔接。黄诗笔虽健,但时入生涩瘦硬,而此联兴象华妙,有唐人“水深林茂”气象(刘熙载语),颇觉难能可贵。 三联正写相思相赠之情,本拟辞官学道,想必苏辙定能赞许。铜章墨绶指县令印信,出《汉官仪》;“问道”字面出《庄子》而指进学之道;“石友”即金石之交,出潘岳《金谷诗》;“忘年交好”出《梁书·何逊传》,以苏辙大黄六七岁故云。 末联抒慨与首联回应,谓你我各有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光流转,催生白发而已。《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故后多以“脊令”代指兄弟。全诗层层转换,无一平笔,颇具顿挫之妙。 次元明韵寄子由
此诗是神宗(赵顼)四年(1081)春,黄庭坚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令时所撰,时年三十七岁。他的大哥黄大临(字元明)寄诗给正在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盐酒税的苏辙(字子由)。诗之首联:“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即次其韵作诗寄子由。 * * * * 这首诗的结构没有上边读过的《寄黄几复》一诗层次清晰,而是有些用笔变幻莫测之处,值得大家细细体察。 首联:时光流逝,功业未成 这是说,彼此交往亲如兄弟,已历多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可是,有谁建立了功业呢?这联的两个句末缀有两个典实,一暗一明:一是逝水,是暗用了《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是明征唐代一个典实:凌烟,即指凌烟阁,它在长安太极宫内。唐初,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的勋劳,曾特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给长孙无忌、杜如晦和魏征等二十四名功臣画像,置于阁内,以垂后世。这里,借此典说明,他们兄弟,由于政争之故,而失去建功的机遇,甚感怅惘。 颔联:花开江涨,怀远念旧 此联是写春日景象。诗人蘸了重彩,用健笔描就了一幅富有生机的“春象图”:惹眼的百花,在春风带雨中竞放;拍天的春水,涨满了江南江北,浩浩荡荡。这幅图传达了一个讯息:诗人在怀远念旧。他寄话于友人故旧,望能珍惜自己,有如春天的、有活力的年华,争取一切时机为国建功,为己立业。 这联文字畅明鲜活,举象精妙玲珑,韵味特别醇郁,成为本诗的一个亮点、可喜的佳句。 颈联:进德修业,拟归问道 这里先释几个疑词: 铜章——指县令的印。据《汉官仪》载:“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欲解铜章,就是要辞掉县令。 行问道——有两种解说:一是说向子由学道,因为他有过求仙学道的经历。一是说,语出《庄子·在宥》,有云:“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但此处之“道”的涵义,已不限于《庄子》原意,而是指一切进德修业的真言妙道。后一说言之成理,比较切近原意。 石友——指志同道合的密友,其交谊坚贞如金石。 这联大意是说:自己想辞去县令官职,归家好好学习进德修业的妙道,猜想我的好兄弟子由你一定会赞许的。 尾联:欲归不得,任催白发 这里的脊令,是一种水鸟,首尾摆动相应,比喻兄弟有急难,互相援助。语出《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雷满颠,即白发满头。颠,头顶。 在此联,诗人笔锋一转,却说我们是有兄弟之谊,各有思归而不得的苦闷与怅恨,别无他途,只能让时光催生白发了。 * * * * 黄庭坚这首诗不像上篇《寄黄几复》,自开腔至煞尾,有如流水畅顺而下,一口气贯到底,没有多大曲折。而此篇则有很大不同,其用笔时有转折,有时让人难以预料。比如: 首句平平的起调,却给次句骤然升调作了铺垫;诗人借典言事,回望平生,蹉跎岁月,嗟叹功业无成。颔联,乍看只写现状——春景,似乎与上联脱节,但细嚼其中之味,为国建功之志,友朋之谊却是一脉相承的。而诗人是要借“春象图”传达自己的寄语:望友人珍惜年华,力争建业立功。颈联,才正面写相思之情和自己的企望。可怪的是在尾联,它又作了一个大转折,自高而低,自喜而忧,来个首尾相衔,从念友回复念友,从功业又返功业,但情绪却跌落千丈愁渊,数白发,度人生。诗篇就是这样地联联转折,层层变换,引人步步进入诗人所营造的诗境。 次元明韵寄子由
一涌一顿,互为交错,或者是一气涌出,尽情鼓荡,都是山谷擅长的手法。作为他名篇之一的 《登快阁》就是因为 “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 (姚鼐语,转引自方东树 《昭昧詹言》卷二十) 而得喷涌之势的。但同一喷涌,开阖、舒卷之法各有不同,因而风格的刚柔也互有区别。《登快阁》是纵目放歌的题材,正如李白登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所见者远,自然更容易引起胸襟的浩荡。“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确是豪雄壮阔的境界,但这首诗题材与登临凭眺迥异,因而气势奔涌也与登临快阁有别。这时,王安石正在当权,被目为旧党的诗人虽然在江西泰和做官,但他和苏氏昆仲友谊深厚,有着共同的怀抱未展、功业难成之感。不过,由于山谷的胸襟豁达,所以尽管诗里也描写了旧事成尘,凌烟无望,盼望解官,萦回着赋归之想和老去之嗟,但情调并不低沉、萧瑟。这主要是因为山谷其人具有硬朗风格,难怪赵瓯北说他的诗 “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了 ( 《瓯北诗话》卷十一) 。惟其峭拔,所以能气吞云梦。当然,山谷的豪放不同于陆游。陆以流走激荡出之,而黄则是惨淡经营,着力锤炼。寓豪放于紧密,诚为不易。因而,虽是以鼓荡为主,却不是没有顿挫。这该是山谷的特色。如果没有这个特色,他的拗峭的风格便无从显示了。首联用了单韵,是山谷体的擅长,大大增加了反话语气中的郁勃气势。可是颈联却又陡然荡开一笔,不紧接着写自己的想念对方,而是来了一个“空镜头”,通过苍苍茫茫的自然景象,衬映出道途悠长,友谊情深,时空辽远,世情变幻。腹联词意恳切,从沉着中见道炼。末联则出以淡逸之笔,轻轻结尾。 统观诗的全局,前四句喷涌中见壮阔,后四句沉着中见淡荡; 从议论到写景,再到面向自己倾诉。或为大言炎炎,或为放怀纵目,或为絮絮谈心,都不是一味豪放,直泻无余。直泻无余在山谷诗中不是没有,不过那只是他被人诟病的、粗率质直的失败之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