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态gongzhentai
在原子核散射试验中,如果入射粒子与原子核复合成为一个亚稳复合核,这个亚稳复合核又衰变为其他粒子,则亚稳复合核称为共振态。这是关于共振态的最初的观念。这些核共振态的平均寿命大干或等于10-16秒,它们其实是原子核的激发态,并不代表新的粒子。
现在物理学中的共振态已不是上述的意义,不是指亚稳复合核,而是指一类强子。它们的平均寿命非常短,小于或等于10-24秒,通过强相互作用而衰变。1952年,E.费米等人用人工产生的π介子轰击质子,发现当π介子能量升高时,它们之间的反应截面不是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而是在若干能量区域出现高峰,下图画出了总反应截面σt随π介子动能Tπ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见,在质心系能量E-1232兆电子伏处有一共振态,记为△。与亚稳复合核不同,△的平均寿命估计为6×10-24秒。在π-介子和质子碰撞时,除形成△(1 232)态外,还可以形成另外两个共振态N(1 520)和N(1 688)。这三个共振态质量都比质子大,是费米子,这样的重子共振态已发现了40多种。

此外实验上还发现30余种介子共振态,它们都是玻色子。例如,在正、反质子的湮灭反应中

ω
0是一个介子共振态。实验上还发现了奇异粒子共振态,而且预期还会发现更多的共振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