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槐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槐树 槐树为我国常见乔木,材质细密,可供建筑或制作器具。旧时人家的庭院、街边道旁多有种植。 《花镜》云: 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象征着三公宰辅之位。西周时,朝廷中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而三槐,为三公之位。后世常以三槐借喻三公一类的高官。 《宋史·王旦传》载,王旦的父亲任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国家重臣。“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因此后人多喜在庭中植槐,期盼子孙发达,位极人臣。 与上述槐的吉祥寓意相关,槐树自然又与书生举子联系起来。《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三辅黄图》载: 始元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雍揖让,议论树下,侃侃訚訚。 “槐市”为西汉长安书生聚会之地,因此又称为“学市”。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云:“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 到了宋代,槐市又发展为槐厅。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载: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间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间者,多至入相。 槐树直接与读书人的仕途联系起来,因此,“槐市”、“槐厅”成为书生士子扬名入仕的捷径,是他们十分向往的地方。 十分有趣的是,槐树又直接与旧时科举相关。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 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 宋钱易《南部新书》中更有详细的说明: 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噀,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设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这里是讲在唐代的京城长安,落第的举子们六月不出京城而闭门苦读,作新文章,请人出题私试。当槐花泛黄时,就将新作的文章投献给有关官员以求荐拔。宋范成大《送刘唐卿》诗有“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句。黄庭坚《次韵解文将》诗亦云:“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 另外,又因槐树长寿多荫,民间便有初生小儿寄名于槐的习俗。 《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下载: 牛市旧有槐树,千年物也。嘉道间,小儿初生,辄寄名于树,故乳名槐者居多。 这里也是望子成龙、得寿升天观念的流露。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同时亦有通天近神、长生不灭的愿望。 槐树 槐树槐树为我国常见乔木,材质细密,可供建筑或制作器具。旧时人家的庭院、街边道旁多有种植。 ☚ 兰 灵芝 ☛ 部分树名 部分树名杨树:杨(垂~) ☚ 部分树名 柳树 ☛ 槐树Japanese pagodatree槐树 中国北方夏秋季的木本蜜源植物。学名Sophora japonica L.。别名家槐、豆槐、国槐、槐花树。豆科。落叶乔木,高15~25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枚,叶片卵状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荚果肉质,串珠状。蜜腺位于花冠内子房基部。(见图) 槐树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都有栽培;中国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及辽宁、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区,以黄河中下游各省栽培最多。喜光,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土中生长,常栽培在庭院、宅旁、村边、公园等处,也常作行道树。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常有数百年的古树。北方7~8月开花,花蜜和花粉都比较丰富,一群蜂可产蜜10~15千克。蜜呈浅琥珀色,具芳香,为上等蜜。槐树泌蜜受气候的影响较大,阴雨或低温时泌蜜很少,不稳产。 槐树Japanese pagodatreeSophora japonica L.,又称槐櫰、细叶槐、豆槐、白槐、国槐、家槐、守宫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1.5m。树皮灰黑色,粗糙纵裂。叶柄下芽。小枝绿色,淡黄色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卵形、长圆形或披针状卵圆形,长2.5~7.5 cm,下面有白粉及平伏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白色。荚果念珠状,长2.5~8cm,肉质不裂,终冬不落。种子1~6,肾形,深棕色。中国北自东北南部、华北、陕甘南部,西南至四川、云南、南至广东、广西,广泛栽培;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生长快,寿命长,耐干旱。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及烟尘等抗性较强。为北方地区重要“四旁”绿化和行道树种。木材质坚重,有弹性,耐水湿,供车船、农具、家具等用材。槐花及蕾入药。花期较长,为优良蜜源树。 槐树 槐树Chinese scholar tree Japanese pagoda tre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