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榆林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榆林市

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榆林地区中部偏北。西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南北宽124公里,东西长128公里。面积7053平方公里,仅次于神木,居全省第二位。耕地86.8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70—1405米。古长城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长城以北是风沙滩地,约占全市总面积75%,地形平缓,相对高差40—50米。长城以南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5%,相对高差120—470米。榆林城海拔1089.6米。无定河境内流长35公里,流域面积5905平方公里。榆溪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市,境内流长100公里。秃尾河流经市境东部,境内流长15公里。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阵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55天,年平均降水414毫米。地域辽阔,水源充足,动植物品类较多,矿藏资源也丰富。地表径流量年平均5.86亿立方米,地下储水量7.4亿立方米,水质好、宜灌溉,可养鱼。粮食作物19种,125个品种。蔬菜29种,57个品种。树种75个,林木蓄积量50万立方米。畜禽15种。煤炭储量150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300亿吨,属低灰低硫低磷中高热优质动力煤,开采条件好,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风沙草滩地区的14个乡镇。驰名中外的神府侏罗纪煤田的中心精华地段在榆林市金鸡滩乡——神木县大保当乡一带。镇川堡是榆林地区天然气3个富集区之一,控制储量35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好。


榆林星明楼


辖镇川、鱼河、巴拉素3个镇,榆阳、刘官寨、上盐湾、清泉、董家湾、桐条沟、余兴庄、古塔、青云、刘千河、安崖、牛家梁、孟家湾、金鸡滩、马合、可可盖、岔河则、小纪汗、耳林、小壕兔、红石桥、麻黄梁、大河塔、芹河、补浪河25个乡和上郡路、鼓楼、新明楼、青山路4个办事处。486个行政村,8.9万户,总人口35.96万,农业人口28.2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人。市人民政府驻榆林城。
明永乐元年(1403)绥德卫在今榆林城北建堡,因当地榆树丛生,茂密成林,故名榆林。古代榆林是军事要地,又是汉蒙经济交往中心,历代多有建制。秦设上郡,西汉设龟兹县,魏晋属夏,隋属夏州,唐属朔方郡,宋、金属西夏,元属绥德州。明成化七年(1471)改设榆林卫。清初改为榆林道。雍正八年(1730)设榆林府,次年设榆林县。后设过陕北道,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以后一直是地区专署、行署所在地。榆林城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秦、明古长城,镇北台、红石峡、凌霄塔、万佛楼、星明楼、钟楼、戴兴寺、青云寺、香宏寺、悬空寺、万佛洞等。
土地广阔,水源丰富,开发沙区农业潜力较大。造林保存面积390万亩,种草121万亩。流域治理面积409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8%。有水库59座,抽水站180处,水井4933眼,淤地坝1282座,堤防26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13.7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43.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3%,年化肥使用量3.14万吨。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稻谷为主。粮食总产10.52万吨,油料总产1152吨。大牲畜4.44万头,猪9.57万头,羊32.3万只,肉类总产量5402吨。小麦面积11.8万亩,产量2.46万吨,占全区产量的54%;水稻面积2.68万亩,亩产447公斤,总产1.2万吨,占全区产量的43%。水产品养殖面积2.4万亩,产量380吨。有 “塞上江南”和“鱼米之乡”之称。工业企业109个,从业人员6538人,产值7836万元,乡镇企业1074个,从业人员6646人,产值2657万元。市办企业主要有毛纺、地毯、制革、机械、采煤、电力、建材等。皮、毛产品,老陈醋,榆林豆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交通便利。西(安)包(头)、榆(林)府 (谷)、榆 (林)定(边)、榆(林)佳(县) 四条公路连接本区11县及蒙、宁、晋和延安地区。各乡镇和90%的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1859公里。榆(林)神(木)铁路1992年开始修建。有中型飞机场一个,每天有西安至榆林的往返班机。全市有邮电局、所27个,邮路里程1132公里,邮电业务量262万元。21个乡镇311个行政村通了电。商业网点2259个,从业人员5321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亿元,财政收入1682.6万元。
中等学校34所,教师1061人,在校学生1.28万人。职业中学3所,教职工113人,在校学生984人。小学609所,教师2368人,在校学生4.5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科技人员3605人,有技术职称的3575人。文化机构83个,从业人员299人,有线广播村通率92%。医疗卫生机构112个,病床728张,医护人员1816人。农村医疗点465个,卫生人员569人。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0.7元,职工年人均工资1663元,城乡人均存款282元。
榆林市

榆林市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无定河中游,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长城脚下,与晋、蒙、宁、甘四省交界。
榆林,又称驼城,也叫榆阳镇,是著名的沙漠古城,该地地貌独特,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一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市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黄帝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夏朝伊始,榆林地在雍州界内,秦时属上郡地,成为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此后,汉、魏、晋、隋、唐、宋、元等朝代都在本市境内建制,明初在榆林庄的基础上建立榆林寨,1437年(明正统二年)建榆林城,1471年(明成化七年)改设榆林卫,成化九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移驻榆林,始称榆林镇,自此而为九边重镇之一,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林县,设立榆林市。
榆林古城中的明清一条街也是历代的商业中心,沿街的很多店面还保留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高大的四合院,五脊六兽,穿廊虎抱,高门大院,古朴庄重,与北京的四合院颇有些相似,所以榆林也被称作“小北京”。
榆林西沙机场在市区西南部,距市区大约2公里左右,每周有航班到西安和包头两地。从西安、银川、太原等地有大客车可直达榆林。榆林每日有客车开往西安、银川、包头和太原等外地城市以及地区内各县、镇。
榆林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绝对最高气温为39℃,绝对最低气温为-33℃,干旱少雨,春季多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秋季气候最佳,如想感受朔风凛冽之气,可冬季前往。榆林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
每年的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在青云寺、白云山、无量殿都要举行传统的庙会活动。
榆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主要特色餐饮有羊杂碎、羊肉烩面、黄米糕、炸豆奶、香哪。
大枣是陕北第一特产,尤以清涧、佳县、吴堡等县沿黄河一带的枣儿个大,肉厚,甜润可口。小米是黄土高坡上的健康食品,以米脂产的为上。小米粥加红枣,是冬季进补的食品。粉条原料为精制洋芋淀粉,粉条白净、透明,并且韧性较好,吃起来口感细腻。其中尤其是清涧产的“冬粉”为粉中佳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古老而淳朴的陕北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剪有窗花、窑顶花、炕围花等。剪纸的表现内容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地毯是传统名牌工艺品,用当地盛产的个种羊毛制成,地毯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组织严密,风格清雅庄重,驰名中外。
榆林市住宿方便,环境幽雅,旅馆价格合理,可选择如榆林宾馆、定边宾馆、神木宾馆等不同档次的宾馆入住。

☚ 咸阳市   潼关市 ☛
000151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