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榆林地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榆林地区位于东经107°28″~110°15″、北纬36°57″~39°34″之间,在陕西省最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靠内蒙古,南接延安地区。属黄土高原北缘地带。面积4.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2%,地区行署所在地榆林城距西安市689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最高点定边县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绥德县河底乡黄河畔,海拔570米。地形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西南部为河源区。风沙区属毛乌素沙漠的一部分,地势平缓,相对高差在10—15米之间,占全区总面积的37%。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梁峁交错,水土流失严重,占全区总面积的52%。河源区地形起伏,梁大沟深,一般海拔1000—1800米,相对高差200——500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1%。全区有105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沟道。主要有四河(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四川(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均注入黄河。其中最大的无定河,境内流长489公里,平均流量每秒49.5立方米,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千亩以上的沙海子 (沙漠里的湖泊) 50个,水面16万亩,其中神木县红碱淖海子面积10万亩,为陕西省最大内陆湖泊。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00—500毫米,无霜期110—160天,年平均气温9℃。气候特点是春夏多旱,秋季易涝,无霜期短,温差较大,自然灾害频繁。土地广阔。农耕地966万亩,林地1956万亩,天然草场2400万亩,人均土地24亩。北部风沙滩区,地下水资源充足,水位高,地势平坦,60万亩水地开发工程已经开工。动、植物品种繁多。植物85科、287属、489种。野生动物189种,其中有大天鹅、鸳鸯、金雕、马鹿等珍禽异兽。荞麦、杂豆、干鲜果品、皮毛绒等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位置,还是陕西省土畜产品重要的出口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8大类4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煤、天然气、石油、高岭土、铝钒土、石灰岩、石英砂、食盐、芒硝等20多种矿藏,潜在价值4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潜在价值1亿元。煤炭储量2714亿吨,含煤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3%,集中分布在榆林、神木、府谷、横山一带,探明储量1660亿吨。其中神府侏罗纪煤田1.53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551亿吨,是世界特大优质动力和化工煤田之一。天然气以靖边为中心,远景储量为3.6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10,是世界级大气田。石油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已探明储量2500万吨。高岭土分布在石炭二迭纪地层中,仅府谷县境内探明储量就达3.59亿吨,预测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居国内之首。 粮田面积790万亩,“三田”(水地、坝地、梯田)面积3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42万千瓦,机耕面积120万亩。农业总产值11.12亿元,粮食总产6.77亿公斤。粮食作物主要有谷子、高梁、玉米、黄豆、马铃薯、小麦、水稻等。油料总产4790万公斤,生猪62万头,羊子263万只,大畜37万头,猪、牛、羊肉产量4万吨。乡镇企业2.46万个,从业人员13.5万人,总收入5.3亿元。 地方工业形成了以煤炭、轻纺、冶金、建材等为主体的一批骨干企业。工业企业741个,工业总产值6.9亿元,从业人员4.3万人。主要产品产量:原煤395万吨,出口60万吨,原盐12.5万吨,毛线788吨,毛毯18.6万条,呢绒108万米,皮革4.5万件,地毯7.47万平方米,焦炭22.6万吨,电石2.14万吨,水泥14万吨。神府煤田矿区累计投资15.8亿元,已开工建设的大中型骨干矿井11对(其中榆林地区6对),设计能力1500万吨。榆林天然气化工厂年产3万吨甲醇项目于1992年4月1日开工修建,30万吨合成氨项目已经列项,年产2万吨高岭土项目正在筹建。 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明显改善。北线包(头)神(木)铁路运力1000万吨,神(木)朔(县)铁路将于1997年建成通车,运力3000万吨,连接西(安)包(头)线的神木到子长段330公里铁路,1992年5月动工修建,计划六、七年内贯通。公路通车里程1.1万公里,包(头) 神(木)府(谷)和榆(林)神(木)两条二级公路全线开通。有中型飞机场一个,每天有西安至榆林的往返班机。发电装机容量11.59万千瓦,110千伏输电线路466公里,80%的乡镇和48.6%的行政村已通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横山火电厂正在建设,在神木建设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亚洲最大的火电厂计划于1998年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榆林、神木、靖边、佳县、清涧、米脂、绥德7县市实现了自动电话,全区邮电局所235处,邮路长度4434公里,邮电业务总量1293万元。12个县、市全部直接进入全省自动转报网。商业网点1.5万个,从业人员3.87万人,其中个体商贩1.98万人。农贸市场264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12亿元。出口产品主要是:以原煤为主的矿产品,以毛纺、皮革为主的工业品,以名贵杂豆为主的农副产品,以绒毛为主的畜产品,以编织为主的工艺品,共60多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99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4.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7亿元。 各类学校6090所,在校学生43万人,教职工2.9万人。专科学校4所,中专技校10所,职业中学17所。榆林师范、绥德师范、榆林中学、米脂中学历史悠久,培养了大批人才。文化机构693个,广播转播台2座,调频台2座,电视差转台187座,卫星地面站43座,微波站5座。农村有线广播村通播率64%。地区民间艺术团收集、整理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在西安、北京、前苏联和法国等地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医疗卫生机构507个,卫生技术人员6414人,病床4464张。地区第一、第二医院和中医院以诊治疑难病症和以中医治疗出名,晋、蒙、宁和关中地区的重、难病人常来这里就医。科技人员3.06万人,专业科研机构21个,科研人员357人,1990年取得19项科研成果。 农民人均纯收入289.7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763元。城乡人均储蓄存款284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12.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14.1平方米。 榆林地区陕西省北部行政区。辖榆林市及清涧等11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