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陆淞《瑞鹤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陆淞《瑞鹤仙》

《瑞鹤仙》·陆淞

陆淞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思念远方情人的情词。上片从睡觉写起。“屏间”句是环境描写,“冷”字烘托出冷清的氛围,“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两句,具体描写人物愁眉垂泪之状,形象真切。“堂深昼永”,既写空间,又写时间。“永”说明时间过得很慢,主人公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燕交飞、风帘露井”一句,是她起床后眼中所见,她看到燕子双双飞舞着、嬉闹追逐着穿过“风帘”飞到庭院,更触动了她的心事。

下片由回忆往昔旧景旧情写起,进一步诉说衷肠,抒写相思之苦。“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三句,追忆两相欢聚的“风景”。“残灯”、“淡月”在这里给人的感受是静谧、和谐,“朱幌”是说红色的灯头轻轻摇晃。“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阳台”,旧指男女交合之处;迥,远。“待归来”以下,是设想她的情人回来以后的情景。“花梢”,借代容颜;“心期”,心思,仍然指的相思之情。“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结尾三句说,如果这样下去,把青春耽误了,心里怎么能平静呢?结尾设问灵慧,哀怨欲绝。


唐宋词之陆淞《瑞鹤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陆淞《瑞鹤仙》

《瑞鹤仙》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11)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12)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13)

【注释】 ①脸霞红印枕: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南渡初,南斑宗子寓居会稽,为近属,士子最盛,园亭甲于浙江。一时座客,皆骚人墨士,陆子逸尝与焉。士有侍姬盼盼者,色气殊绝,公每属意焉。一日宴客,偶睡,不预捧觞之别。陆因问之。士即呼至,其枕痕犹在脸。公为赋《瑞鹤仙》,有‘脸霞红印枕’之句,一时盛传之,逮今为雅唱。”霞,指脸上的红晕。②睡觉(jue决):睡醒。这里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 ③屏:屏风。麝煤:墨的别名,此指图画。本句意思是:出现在屏风前的美人恰如一幅图画,只是表情显得凄冷。④眉峰压翠:眉头不舒展,象横卧的两道青山。泪珠弹粉:泪珠滴落,冲洗掉脸上的脂粉。⑤堂深昼永:厅堂深邃,白昼漫长。⑥交飞:并飞。风帘:风中的帘幕。露井:露天的井。《宋书·乐志》三《古辞·鸡鸣高树颠》:“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故露井隐含桃李相依之意。⑦带围宽尽:憔翠消瘦到了极点。带,衣带;围,腰围。宽,松。⑧重省(xing醒):“重新回忆起来。” ⑨朱幌:红色帷幔。风景:情景。⑩阳台路迥:通往阳台的道路遥远。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宋玉《高唐赋》谓楚王梦与神女相会。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11)云雨梦:男女欢好的梦想。参见注⑩。(12)心期:心中所同意的日期。(13)因循:消磨岁月。意稳:心安。

【译文】 满面红霞留枕印,衣冠零乱春睡醒。她亭亭玉立屏风前,象一幅美人图画但神情太冷。眉峰紧锁露愁颜,泪痕犹在脂粉残。厅堂幽深白昼长,燕子双飞风动帘。无人可诉相思苦,近来人瘦衣带宽。

重新回想当年事,红色帷帐残灯暗。淡淡月色透纱窗,当时情景非虚幻。欲见佳人路途遥,梦里何时能相见。等我回到你身边,先指花枝叫你看。花开有时人难料,你心许的日子是哪天?岁月蹉跎青春过,看你心中怎能安。

【集评】 宋·张炎:“陆雪窗《瑞鹤仙》、辛稼轩《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故其燕酣之乐,别离之愁,回文题叶之思,岘首西州之泪,一寓于词。若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是亦汉魏乐府之遗意。”(《词源》卷下)

现代·唐圭璋:“此首从睡觉写起,枕痕印脸,冠儿不整,是睡起状态。‘屏间’三句,更写人愁眉垂泪之态。‘堂深’两句,写睡起时景色。‘恨无人’两句,写睡起时心情。下片,回忆旧景旧情,宛然在目。‘阳台’两句,言别后之思念。‘待归来’以下,设问灵慧,哀怨欲绝。”(《唐宋词简释》)

【总案】 状物写人,妙在传神。然神非凭虚之物,必须有所附丽。荀子所谓“形具而神生”(《天论》),恰道出形神相依关系。故欲传神必先写情状,情状具而精神可出。然于情状又不可汗漫而写,一颦一笑皆须选择。如本词“脸霞”、“枕印”之句,写美人初醒情状,纤毫毕露,又极富特征,而娇憨神态亦因之自然流出。又如写美人愁容,不言人而言“麝煤”,不言“愁”而言“冷”。表面视之,无非喻美人愁容,细加品味,则又觉一股纯真之气自字里行间透出。盖淡于名利,懒于应酬,含泪面容,不加掩饰,此又非强颜欢笑,矫揉造作之辈可比者也。若以“形神兼备”誉本词开篇,信非溢美。


唐宋词之《陆淞《瑞鹤仙》》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陆淞《瑞鹤仙》

陆淞《瑞鹤仙》陆 淞

陆 淞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注释 ①觉(jué):睡醒。②麝煤:含有麝香的墨,亦称麝墨,后泛指名贵的香墨。③带围宽尽:形容女子消瘦的样子。④朱幌:深红色的窗帘、帷幔。⑤阳台: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常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或喻所思女子的居处。⑥云雨梦:同“高堂梦”,所典同出自宋玉《高唐赋》,指男女合欢,亦泛指梦境。⑦心期:心中期望的人和事。⑧因循:拖拉,迟滞。

鉴赏 “南渡后,南班宗子有居会稽者,其园亭甲于渐东,坐客皆一时之秀,陆子逸与焉。宗子侍姬名盼盼者,色艺殊绝,陆尝顾之。一日宴客,盼盼偶未在捧觞之列。陆询之,以昼眠答,旋亦呼至。枕痕在颊,媚态愈增。陆为之赋《瑞鹤仙》云:‘脸霞红印枕……’此词一时传唱,后盼盼竟归陆氏云。”(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下)据上所云,这首词为词人陆淞为歌姬盼盼所作。但词人隐去自己的身份,通过丰富的想象,借女子的口吻,栩栩如生地自摹了惜春伤情的少女形象。

词本发端“枕痕在颊”,词人也从“脸霞红印枕”写起,憨态可掬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接下来,“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进一步描绘了少女睡眼惺忪的样子,这样懒于整装,正如李清照所说,“髻子伤春慵更梳”(《浣溪沙》),原来,少女的贪睡是因为伤春而心事重重。接下来,从少女的形态转到对周遭环境的描写。用“麝煤”代指屏上的画,词人并没有细部勾勒出画的具体内容,但是不管这幅画是明风清月下的秀丽山水,还是成双成对的鸳鸯戏水,往昔的美好回忆或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此刻只是让少女觉得意兴阑珊。“冷”字并不表明画的冷色调,很可能是暖色调的画在少女的眼中也是冷暖失色,而这些皆是由少女伤春的心境所致。对画良久,少女情不自禁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因而眉头紧皱,泪珠直流。此刻,纵使外面春光明媚,少女也无心顾及。她眼帘所及乃是心所追忆,外面乳燕交飞,风吹帘动,桃李依露井,这一切勾起的昔日回忆只会让少女更是觉得凄凉和寂寞难耐。因而,对少女来说,“堂深昼永”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延伸了少女的空虚之感。上阕最后一句“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化用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进一步点明了上阕着意表现的少女心思。

下阕依然从景入题,但与上阕不同的是,词人并没有单纯写景,而是深入揣摩少女的内心活动。“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少女之所以回忆起月光透过纱窗、屋内迷蒙美妙的“那时风景”,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少女昔日的欢愉:“阳台”和“云雨梦”。词人借用典故“阳台”“云雨梦”,真实又大胆地深入表现了少女的内心所思。只可惜,这一切都是那时的风景了,如今只是“路迥”“无准”。如果说“残灯”和前面所述美好氛围不适,则正是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意识穿梭在回忆与现实中的清醒与迷蒙,回忆当然美好,但在渗进来的现实意识里,“华灯”便变成了“残灯”。词的最后几句是少女的想象、期待和企盼。她痴望着情人归来,向他诉说花开花落,再由物及人,细细询问他的心思,希望情人能够由惜花而惜人,懂得少女的良苦用心,否则蹉跎了少女的曼妙年华,怎能忍心?在词人的想象和企盼里,一个伤春、痴怨的女子形象脱颖而出,少女希望被爱的自我意识宛然可见。

这首词上阕重在描写人物形态和周遭环境,下阕从外在的实写转入了内在的心理描写,不仅勾画了少女怀春的形象,而且别出心裁地表现了少女的追求,女性自我觉醒的意识在这首词中可窥端倪。(龚远会)

罗浮梦景图 【清】 费丹旭

江苏无锡市博物馆藏

集评 宋《张炎:“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若临乎郑卫,与缠令何异也。如陆雪溪《瑞鹤仙》云:‘脸颊红印枕……’辛稼轩《祝英台近》云:‘宝钗分……’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故其燕酣之乐,别离之愁,回文题叶之思,岘首西州之思,一寓于词。若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是亦汉魏乐府之遗意。”(《词源》卷下)

清《冯金伯:“从来文之所在,不必名之所在。如陆雪溪名不甚著,其《瑞鹤仙《春情》:‘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迷离婉妮,几在周、秦之上。”(《词苑萃编》卷五)

清《王闿运:“小说造为咏歌姬睡起之词,不顾文理,《本事》之附会,大要如此。”(《湘绮楼词选》)

链接 宋代高超的制墨工艺。墨是重要的文房用具,宋代的制墨工艺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两宋时期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均有制墨,也涌现出许多制墨的名家,其中尤以安徽黄山一带的制墨最为兴盛。自晚唐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以安徽黄山为中心的体系完整的徽墨工艺。在制墨的原料上,以桐油炼制的油烟取代了松烟,成为宋代制墨的主要色素原料。1978年,曾在安徽省祁门县的北宋墓葬中出土了一锭宋代的“文府(大府)”墨,在水中浸泡了八百多年,其质地和外形都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宋代制墨工艺之高超。

宋代文人与制墨工艺的发展。墨是“文房四宝”之一,自然深受文人的重视和雅爱,随着宋代制墨工艺的提高,许多文人也开始涉足制墨,而且先后出现了多部文人撰写的关于墨的专著,著名的墨谱有: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墨谱》、晁说之的《墨经》、李孝美的《墨谱》、何薳的《春渚纪闻《墨记》。文人对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代制墨工艺的发展和成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