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淳(?—805)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顺宗赐名质,字伯冲,号文通。陆澄七世孙,柳宗元师。大历八年(773 年)淮南节度观察使陈少游辟为从事,后授太常寺奉礼郎,迁左拾遗、尚书郎,转太常博士。贞元四年(788 年)为刑部员外郎,累迁仓部郎中、左司郎中,坐事改国子博士。十九年为信州刺史,次年转台州刺史。顺宗即位(805年)征为给事中、太子侍读。与王叔文等为“死交”,支持永贞革新。私谥文通先生。礼佛诵《法华经》。世以儒学著名。自少师事啖助十一年,与赵匡为益友,通经学,尤精《春秋》,变专门为通学,并称三贤。著有《集注春秋》《类礼》《君臣图翼》《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辩疑》《春秋微旨》等。 陆淳?—约806唐经学家。字伯冲。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改名质。师事啖助,与赵匡同传其《春秋》学。以为《左传》长于叙事,但发明《春秋》大义,则不如《公羊传》和《梁传》; 乃掇拾《春秋》 “微旨”,阐发《春秋》义例。综合啖、赵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书今存,收入《古经解汇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