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游1125—1210陆游 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字务观,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后又从爱国诗人曾幾学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至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因他“喜论恢复”,又名列秦桧孙之前,受到秦桧的忌恨,在复试时将其名字除掉。秦桧死,始为宁德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隆兴元年(1163年)替张浚策划北伐,后来失败,被免去官职。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甚多,今存九千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亦工词,杨慎谓其精细秀丽处似秦观,雄健慷慨处似苏轼。他初婚舅父女儿唐琬,在母亲逼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皆真挚动人。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共1首 (词)宋· 竹里房栊一径深。 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 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 洗尘襟。 共1首 (词)宋· 独倚博山峰小。 翠雾满身飞绕。 只恐学行云,去作阳台春晓。 春晓。 春晓。 满院绿杨芳草。 共1首 (词)宋· 欹帽垂鞭送客回。 小桥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记。 谁谓。 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 携手。 与君看到十分开。 少壮相从今雪鬓。 因甚。 流年羁恨两相催。 共1首 (词)宋· 玉花骢。 晚街金辔声璁珑。 声璁珑。 闲攲乌帽,又过城东。 富春巷陌花重重。 千金沽酒酬春风。 酬春风。 笙歌围里,锦绣丛中。 共1首 (词)宋· 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 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 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共1首 (词)宋· 三年流落巴山道。 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 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共1首 (词)宋· 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 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 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 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 露冷透瑶簪。 对翠凤披云,青鸾溯月,宫阙萧森。 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 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共1首 (词)宋· 老来驹隙骎骎度。算只合、狂歌醉舞。 金杯到手君休诉。看著春光又暮。 谁为倩、柳条系住。且莫遣、城笳催去。 残红转眼无寻处。尽属蜂房燕户。 共1首 (词)宋· 江头疏雨轻烟。 寒食落花天。 翻红坠素,残霞暗锦,一段凄然。 惆怅东君堪恨处,也不念、冷落尊前。 那堪更看,漫空相趁,柳絮榆钱。 共1首 (词)宋·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共1首 (词)宋· 江头日暮痛饮。 乍雪晴犹凛。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 叹往事、不堪重省。 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共1首 (词)宋·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 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 共1首 (词)宋·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共1首 (词)宋· 倦客平生行处,坠鞭京洛,解佩潇湘。 此夕何年,来赋宋玉高唐。 绣帘开、香尘乍起,莲步稳、银烛分行。 暗端相。 燕羞莺妒,蝶绕蜂忙。 难忘。 芳樽频劝,峭寒新退,玉漏犹长。 几许幽情,只愁歌罢月侵廊。 欲归时、司空笑问,微近处、丞相嗔狂。 断人肠。 假饶相送,上马何妨。 共1首 (词)宋· 叹半纪,跨万里秦吴,顿觉衰谢。 回首鹓行,英俊并游,咫尺玉堂金马。 气凌嵩华。 负壮略、纵横王霸。 梦经洛浦梁园,觉来泪流如泻。 山林定去也。 却自恐说著,少年时话。 静院焚香,闲倚素屏,今古总成虚假。 趁时婚嫁。 幸自有、湖边茅舍。 燕归应笑,客中又还过社。 共1首 (词)宋· 澹霭空濛,轻阴清润,绮陌细尘初静。 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 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 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 羁怀易感,老伴无多,谈麈久闲犀柄。 惟有翛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 待绿荷遮岸,红蕖浮水,更乘幽兴。 共1首 (词)宋·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 闲拨沈烟。 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 弹泪花前。 愁入春风十四弦。 共1首 (词)宋·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蛟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共1首 (词)宋· 佳人多命薄,初心慕、德耀嫁梁鸿。 记绿窗睡起,静吟闲咏,句翻离合,格变玲珑。 更乘兴、素纨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蟾滴夜寒,水浮微冻,凤笺春丽,花砑轻红。 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空羡画堂鹦鹉,深闭金笼。 向宝镜鸾钗,临妆常晚,绣茵牙版,催舞还慵。 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共2首 (词)宋· 尊前凝伫漫魂迷。 犹恨负幽期。 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 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 回廊帘影昼参差。 偏共睡相宜。 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 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词)宋· 仙姝天上自无双。 玉面翠蛾长。 黄庭读罢心如水,闭朱户、愁近丝簧。 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 人间无药驻流光。 风雨又催凉。 相逢共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 何如伴我,绿蓑青箬,秋晚钓潇湘。 共2首 (词)宋·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词)宋· 早岁入皇州。 尊酒相逢尽胜流。 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 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 不待人嘲我自羞。 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 月笛烟蓑万事休。 共2首 (词)宋·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 萧条病骥。 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 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 身万里。 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清愁自醉。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 纵有楚柂吴樯,知何时东逝。 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词)宋· 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 客襟贮泪。 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 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 春正媚。 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 悲欢梦里。 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 何限事。 待与丁宁,行时已醉。 共2首 (词)宋·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词)宋· 春色到人间,綵幡初戴。 正好春盘细生菜。 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 雪霜从点鬓,朱颜在。 温诏鼎来,延英催对。 凤阁鸾台看除拜。 对衣裁稳,恰称毬纹新带。 个时方旋了、功名债。 共2首 (词)宋· 斜阳废苑朱门闭。 吊兴亡、遗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 折幽香、谁与寄千里。 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词)宋· 兰房绣户厌厌病。 叹春酲、和闷甚时醒。 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熏笼消歇沈烟冷。 泪痕深、展转看花影。 漫拥馀香,怎禁他、峭寒孤枕。 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 共2首 (词)宋· 闷已萦损。 那堪多病。 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 换熏笼。 新愁旧恨何时尽。 渐凋绿鬓。 小雨知花信。 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 柳阴中。 (词)宋· 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阁无人,绣帘半上。 花外姊妹相呼。 约樗蒲。 修蛾忘了章台样。 细思一饷。 感事添惆怅。 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 倩传书。 共2首 (词)宋· 锦里繁华。 环宫故邸,叠萼奇花。 俊客妖姬,争飞金勒,齐驻香车。 何须幕障帏遮。 宝杯浸、红云瑞霞。 银烛光中,清歌声里,休恨天涯。 (词)宋· 十载江湖,行歌沽酒,不到京华。 底事翩然,长亭烟草,衰鬓风沙。 凭高目断天涯。 细雨外、楼台万家。 只恐明朝,一时不见,人共梅花。 共2首 (词)宋· 摩诃池上追游客,红绿参差春晚。 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 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 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惆怅年华暗换。 黯销魂、雨收云散。 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 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 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词)宋·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共2首 (词)宋· 浪迹人间。 喜闻猿楚峡,学剑秦川。 虚舟泛然不系,万里江天。 朱颜绿鬓,作红尘、无事神仙。 何妨在、莺花海里,行歌闲送流年。 休笑放慵狂眼,看闲坊深院,多少婵娟。 燕宫海棠夜宴,花覆金船。 如椽画烛,酒阑时、百炬吹烟。 凭寄语、京华旧侣,幅巾莫换貂蝉。 (词)宋·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共2首 (词)宋· 浴罢华清第二汤。 红绵扑粉玉肌凉。 娉婷初试藕丝裳。 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 水亭幽处捧霞觞。 (词)宋·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共2首 (词)宋· 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 新结小茅茨,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 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 (词)宋· 梁空燕委巢,院静鸠催雨。 香润上朝衣,客少闲谈麈。 鬓边千缕丝,不是吴蚕吐。 孤梦泛潇湘,月落闻柔橹。 共2首 (词)宋·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 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 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词)宋·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馀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共2首 (词)宋·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词)宋· 曾散天花蕊珠宫。 一念堕尘中。 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 东游我醉骑鲸去,君驾素鸾从。 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 共2首 (词)宋· 江天淡碧云如扫。蘋花零落莼丝老。 细细晚波平。月从波面生。 渔家真个好。悔不归来早。 经岁洛阳城。鬓丝添几茎。 (词)宋· 小院蚕眠春欲老。新巢燕乳花如扫。 幽梦锦城西。海棠如旧时。 当年真草草。一棹还吴早。 题罢惜春诗。镜中添鬓丝。 共13首 (词)宋· 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 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 尊前消尽少年狂,慵著送春语。 花落燕飞庭户,叹年光如许。 (词)宋· 小倦带馀酲,澹澹数棂斜日。 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少年莫笑老人衰,风味似平昔。 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词)宋· 风露九霄寒,侍宴玉华宫阙。 亲向紫皇香案,见金芝千叶。 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 醉后却骑丹凤,看蓬莱春色。 (词)宋· 混迹寄人间,夜夜画楼银烛。 谁见五云丹灶,养黄芽初熟。 春风归从紫皇游,东海宴旸谷。 进罢碧桃花赋,赐玉尘千斛。 (词)宋· 岁晚喜东归,扫尽市朝陈迹。 拣得乱山环处,钓一潭澄碧。 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 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 (词)宋· 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 寻见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积。 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 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 (词)宋·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 (词)宋· 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 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 瘴云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 烦问剑南消息,怕还成疏索。 (词)宋· 平旦出秦关,雪色驾车双鹿。 借问此行安往,赏清伊修竹。 汉家宫殿劫灰中,春草几回绿。 君看变迁如许,况纷纷荣辱。 (词)宋· 华表又千年,谁记驾云孤鹤。 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 纷纷车马满人间,尘土污芒屩。 且访葛仙丹井,看岩花开落。 (词)宋·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词)宋· 觅个有缘人,分付玉壶灵药。 谁向市尘深处,识辽天孤鹤。 月中吹笛下巴陵,条华赴前约。 今古废兴何限,叹山川如昨。 (词)宋·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共2首 (词)宋· 泪淹妆薄。 背东风伫立,柳绵池阁。 漫细字、书满芳笺,恨钗燕筝鸿,总难凭托。 风雨无情,又颠倒、绿苔红萼。 仗香醪破闷,怎禁夜阑,酒酲萧索。 刘郎已忘故约。 奈重门静院,光景如昨。 尽做它、别有留心,便不念当时,两意初著。 京兆眉残,怎忍为、新人梳掠。 尽今生、拚了为伊,任人道错。 (词)宋· 寿非金石。 恨天教老向,水程山驿。 似梦里、来到南柯,这些子光阴,更堪轻掷。 戍火边尘,又过了、一年春色。 叹名姬骏马,尽付杜陵,苑路豪客。 长绳漫劳系日。 看人间俯仰,俱是陈迹。 纵自倚、英气凌云,奈回尽鹏程,铩残鸾翮。 终日凭高,悄不见、江东消息。 算沙边、也有断鸿,倩谁问得。 共2首 (词)宋· 春风楼上柳腰肢。 初试花前金缕衣。 袅袅娉娉不自持。 晓妆迟。 画得蛾眉胜旧时。 (词)宋· 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共2首 (词)宋· 骑鲸云路倒景。 醉面风吹醒。 笑把浮丘袂,寥然非复尘境。 震泽秋万顷。 烟霏散,水面飞金镜。 露华冷。 湘妃睡起,鬟倾钗坠慵整。 临江舞处,零乱塞鸿清影。 河汉横斜夜漏永。 人静。 吹箫同过缑岭。 (词)宋· 飞花如趁燕子。 直度帘栊里。 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 凝恨慵梳洗。 妆台畔,蘸粉纤纤指。 宝钗坠。 才醒又困,厌厌中酒滋味。 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 罨画高楼怕独倚。 千里。 孤舟何处烟水。 共2首 (词)宋·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 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 天工妙手。 放轻绿萱牙,淡黄杨柳。 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 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 征尘暗袖。 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 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词)宋· 角残钟晚关山路,行人乍依孤店。 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藏鸦柳暗。 叹轻负莺花,谩劳书剑。 事往关情,悄然频动壮游念。 孤怀谁与强遣。 市垆沽酒,酒薄怎当愁酽。 倚瑟妍词,调铅妙笔,那写柔情芳艳。 征途自厌。 况烟敛芜痕,雨稀萍点。 最是眠时,枕寒门半掩。 共3首 (词)宋· 怕歌愁舞懒逢迎。 妆晚托春酲。 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 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词)宋· 鼕鼕傩鼓饯流年。 烛焰动金船。 綵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 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词)宋·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共3首 (词)宋·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词)宋· 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 似天山、凄凉病骥。 铜驼荆棘,洒临风清泪。 甚情怀、伴人儿戏。 如今何幸,作个故溪归计。 鹤飞来、晴岚暖翠。 玉壶春酒,约群仙同醉。 洞天寒、露桃开未。 (词)宋· 贺监湖边,初系放翁归棹。 小园林、时时醉倒。 春眠惊起,听啼莺催晓。 叹功名、误人堪笑。 朱桥翠径,不许京尘飞到。 挂朝衣、东归欠早。 连宵风雨,卷残红如扫。 恨樽前、送春人老。 共3首 (词)宋·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词)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词)宋·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共2首 (词)宋· 穷山孤垒,腊尽春初破。 寂寞掩空斋,好一个、无聊底我。 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 三杯径醉,不觉纱巾堕。 画角唤人归,落梅村、篮舆夜过。 城门渐近,几点妓衣红,官驿外,酒垆前,也有闲灯火。 (词)宋· 元戎十乘,出次高唐馆。 归去旧鹓行,更何人、齐飞霄汉。 瞿唐水落,惟是泪波深,催叠鼓,起牙樯,难锁长江断。 春深鳌禁,红日宫砖暖。 何处望音尘,黯消魂、层城飞观。 人情见惯,不敢恨相忘,梅驿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 共5首 (词)宋· 湘湖烟雨长莼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词)宋· 长安拜免几公卿。 渔父横眠醉未醒。 烟艇小,钓车腥。 遥指梅山一点青。 (词)宋· 镜湖俯仰两青天。 万顷玻瓈一叶船。 拈棹舞,拥蓑眠。 不作天仙作水仙。 (词)宋· 晴山滴翠水挼蓝。 聚散渔舟两复三。 横埭北,断桥南。 侧起船篷便作帆。 (词)宋· 石帆山下雨空濛。 三扇香新翠箬篷。 蘋叶绿,蓼花红。 回首功名一梦中。 共5首 (词)宋· 暮山青。暮霞明。 梦笔桥头艇子横。蘋风吹酒醒。 看潮生。看潮平。 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 (词)宋· 云千重。水千重。 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 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词)宋· 桥如虹。 水如空。 一叶飘然烟雨中。 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 蟹舍参差渔市东。 到时闻暮钟。 (词)宋· 悟浮生。厌浮名。 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爱泉声。 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词)宋· 面苍然。 鬓皤然。 满腹诗书不直钱。 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上甘泉。 自古功名属少年。 知心惟杜鹃。 共2首 (词)宋· 识破浮生虚妄。 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 一壶春酿。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词)宋· 满路游丝飞絮。 韶光将暮。 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俯仰人间今古。 神仙何处。 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共8首 (词)宋· 素意幽栖物外,尘缘浪走天涯。 归来犹幸身强健,随分作山家。 已趁馀寒泥酒,还乘小雨移花。 柴门尽日无人到,一径傍溪斜。 (词)宋·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词)宋· 世事从来惯见,吾生更欲何之。 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 一枕蘋风午醉,二升菰米晨炊。 故人莫讶音书绝,钓侣是新知。 (词)宋· 金鸭馀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词)宋· 园馆青林翠樾,衣巾细葛轻纨。 好风吹散霏微雨,沙路喜新乾。 小燕双飞水际,流莺百啭林端。 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 (词)宋· 从宦元知漫浪,还家更觉清真。 兰亭道上多修竹,随处岸纶巾。 泉冽偏宜雪茗,粳香雅称丝莼。 翛然一饱西窗下,天地有闲人。 (词)宋· 我校丹台玉字,君书蕊殿云篇。 锦官城里重相遇,心事两依然。 携酒何妨处处,寻梅共约年年。 细思上界多官府,且作地行仙。 (词)宋·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共1首 (词)宋· 江头绿暗红稀。 燕交飞。 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 洒清泪。 叹人事。 与心违。 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共1首 (词)宋·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 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共1首 (词)宋· 异县相逢晚,中年作别难。 暮秋风雨客衣寒。 又向朝天门外、话悲欢。 瘦马行霜栈,轻舟下雪滩。 乌奴山下一林丹。 为说三年常寄、梦魂间。 共5首 (词)宋·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 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 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词)宋· 序: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 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 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词)宋·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 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 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 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 (词)宋· 栏干几曲高斋路。正在重云深处。 丹碧未乾人去。高栋空留句。 离离芳草长亭暮。无奈征车不住。 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 (词)宋· 城南载酒行歌路。冶叶倡条无数。 一朵鞓红凝露。最是关心处。 莺声无赖催春去。那更兼旬风雨。 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代即深受爱国思想熏陶。绍兴年间就试礼部,因触怒秦桧被黜。后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乾道年间参佐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积极参与筹划北伐。以后历任福建、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严州知州、礼部郎中等职,曾屡次被劾罢官。虽一直受投降派势力压制,累遭打击,但主张北伐、杀敌报国的雄心与热情终生不渝。现存诗近万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无不具备,而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激动诗人并不断得到表现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诗风以悲壮雄浑为基调,但也有其它风格的作品。体裁上各体皆工,尤长于七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词亦有相当成就,明人杨慎谓为“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部分诗词表现与表妹唐琬的婚姻悲剧,真挚感人,流传甚广。为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大诗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 洪迈 范成大 ☛ 陆游 陆游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喜论恢复”,被黜落。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枢密院编修、镇江、隆兴、夔州通判等职。还被主将王炎聘任为川陕宣抚公署干办事,与王炎共谋收复大计。范成大帅蜀,为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年),自蜀东归,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官。后任地方官又被劾去职,归故乡山阴,20余年后因病辞世。 ☚ 咏石僧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以荫补登仕郎。十八岁从曾幾游,始以一诗得名。三十岁,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仕福州宁德县主簿,次年,调福州决曹。三十年,除敕令所删定官,迁大理司直。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二年,言官论其“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幹办公事。途中成《入蜀记》六卷。陆游在南郑前线,登大散关,望长安,其军旅生活使诗风为之一变。王炎还朝,陆游改除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历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事。淳熙二年(1175),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淳熙五年出蜀东归,寻除提举福建常平茶事,改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七年,奉祠归。十三年,起知严州,历除军器少监,迁礼部郎中。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秘书监。次年,两朝实录成,奉祠归。此后,一直居于山阴。嘉定二年(1219)除夕(1210年1月26日)卒,年八十六。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中原。陆游一生以恢复为己任,百屈而不挠其志。其爱国思想之炽烈,百世之下,读者均为之感奋。《宋史》有传。清人赵翼、钱大昕,今人朱东润、于北山等撰有年谱、传记十馀种。其中于谱广征博引,内容详赡,考证精核,对其事迹、著作、交游等逐一编系年月,足资参考。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而陆游允推首选,为中兴之冠,人呼为小太白。篇什逾万,今古无双。有《剑南诗稿》八十七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词二卷,载于《渭南文集》,后又别出单行,盖出于陆游手定。《钗头凤》一词,《耆旧续闻》卷一○谓作于辛未(1150)三月,周密《齐东野语》卷一谓作于绍兴乙亥(1155),为集中年代可考最早之词。淳熙十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此后未尝绝笔,至嘉泰三年(1203),犹因人索词有作。陆游论词,颇推崇苏轼,庆元元年《跋东坡七夕词后》谓苏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学诗者当以是求之”。于《花间集》之流宕不返,甚为不满。其再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盖亦有所取而不偏废。故刘克庄《后村诗话续编》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毛晋《放翁词跋》云:“杨用修云:‘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刘熙载《艺概》卷四:“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谭献《复堂词话》:“放翁秾纤得中,精粹不少,南宋善学少游者唯陆。” ☚ 吴儆 王嵎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荫补登仕郎。绍兴十二年,始从曾幾游。绍兴二十四年,试礼部,以得罪秦桧,黜落。绍兴二十八年,为宁德主簿。绍兴二十九年,为福州决曹。绍兴三十年,为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三十一年,为大理司直。绍兴三十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孝宗隆兴二年(1164),通判镇江。乾道元年(1165),通判隆兴。乾道六年,通判夔州。乾道八年,入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参预军机活动,旋改成都安抚司参议官。乾道九年,通判蜀州,摄嘉州。淳熙元年(1174),摄荣州。淳熙二年,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次年,解职。淳熙五年,别蜀东归,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淳熙七年,罢官,归山阴。淳熙十三年,知严州。淳熙十五年,除军器少监。次年,除礼部郎中,旋兼实录院检讨官,复罢归山阴。宁宗嘉泰二年(1202),奉召入都,为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嘉泰三年,除宝谟阁待制,致仕,回山阴。嘉定二年除夕(已入1210年),卒。陆游有《剑南诗稿》行世,现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从初步入诗坛的《夜读兵书》、《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到临终的《示儿》,爱国之情,贯串了他的全部作品。“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而且要“从戎”,要“上马击贼”,“手枭逆贼清旧京”,把这种情绪发挥得淋漓酣畅,以此“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钱锺书《宋诗选注》)。这是他同包括杜甫在内的前辈诗人同类诗篇不同的地方。他寓悲愤于咏画马(《龙眠画马》)、牡丹(《赏山园牡丹有感》)、雁唳(《冬夜闻雁有感》等)、酒(《长歌行》等)、草书(《醉中作行草数纸》等)之中,流露悲愤于梦中(《枕上述梦》、《纪梦》、《异梦》等),触景兴怀,题材广泛,表达深入,亦为他集所无。写农村的诗,在其集中亦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岁暮感怀》、《记老农语》、《书叹》、《秋获歌》写农民疾苦;《农家》、《农家叹》、《春晚即事》写农家劳动。他的《沈园》诗,是宋代爱情诗中的佳作。除此以外,他有很多留连光景的闲居遣兴诗,如“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等;清李慈铭从陆诗中摘出很多类似联句作为楹联(《越缦堂诗话》)。清潘德舆认为这一类诗对于他的爱国诗篇来说,是次要的,其爱国诗篇,才是“诗之大主脑”、“真力量”(《养一斋诗话》卷五)。他的近体多于古体。赵翼谓其律诗“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瓯北诗话》)。潘德舆谓其七绝为“诗之正声”,“虽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养一斋诗话》)。赵翼谓其古体“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自有其特色。尤袤评其诗曰“俊逸”(姜夔《白石道人诗集自序》引),杨万里谓曰“敷腴”(《诚斋集·千岩摘稿序》),方回谓曰“豪荡丰腴”(《南湖集》序)。清查慎行《得树楼杂钞》谓陆诗“明白如话”,“言简易深”。刘克庄《题放翁像》谓陆游“自过江后一人”(《后村集》卷三六),实乃定评。清朱彝尊说陆诗“句法稠叠”(《曝书亭集》卷五二《书剑南集后》),不过其小疵。《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 李流谦 萧德藻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笠泽翁、笠泽渔隐、龟堂老子、龟堂病叟、九曲老樵。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豪放词派”代表作家之一。生当北宋灭亡、金人南侵之际。二十九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次年礼部复试,因“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等。孝宗淳熙五年离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战,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此后二十余年,居故乡山阴。宁宗嘉泰二年,一度出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后以韩侂胄北伐失败罢归。著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老学庵笔记》十卷及《南唐书》等。 陆游 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官僚世家。祖父陆佃是北宋名臣,官至尚书右丞 (部长级)。父亲陆宰也官至转运副使。陆游却没有这么幸运,他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就攻陷汴京,北宋亡国。他随父亲逃到江南,回到山阴老家。陆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江西诗派注重学养,讲究用典,力求 “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这非常投合传统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故在南宋风行一时。陆游后来作诗,虽然并非江西诗派的路数,但早年的熏陶,对他后来在诗艺上的追求,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十岁时,陆游与表妹唐琬结婚,两情甚笃,但因母亲不喜欢唐琬,这对恩爱的少年夫妻便只好分手。但是,这段为时只有一二年的感情经历却深深铭刻在陆游心中。十年后,陆游与唐琬偶然相遇,他百感交集,写下了那首感动过无数少男少女的名词 《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四十多年后,七十五岁的陆游回忆起这次与唐琬的相遇,还情不能已,写下了两首题为 《沈园》 的怀旧诗。二十九岁时,陆游以荫恩被任为登仕郎 (试衔),赴南宋首都临安 (今杭州) 参加锁厅试 (专门为现任官员举行的科举考试),权相秦桧之孙秦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主考官将陆游荐为第一,秦埙第二,秦桧非常生气。次年的礼部复试,陆游又在秦埙之前,秦桧便亲自出面干预,将陆游黜落。直到秦桧死后,宋孝宗即位,才赐予陆游进士出身。此后十年,陆游先后在数州作过地方官,但他的愿望却是投笔从戎,为国驰骋沙场。直到四十五岁时,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他先被四川宣抚使 (军事长官) 王炎聘为参谋官,后被四川制置使 (军政长官)范成大聘为参谋官,参与川陕军务,并参加过渭水的强渡和大散关的遭遇战。陆游不是军事天才,既不能运筹帷幄,也不能统兵打仗,但他在川陕十年的军旅生涯,却成就了一位大诗人。陆游写过许多清新隽永的名句,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但如果没有川陕十年军旅生涯,没有那些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怀的激越豪放的诗篇,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代大家。而这一切,陆游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他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 《剑南诗稿》 (“剑南” 指蜀中),文集命名为《渭南文集》 ( “渭南” 指陕西)。范成大离蜀后,他也应召回到临安,先后做过几任知州,最后做了朝官。宋宁宗时以秘书监(秘书长) 身份参与编修国史,八十三岁时晋封伯爵。从个人的遭遇来说,陆游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没有位极人臣,但不能算是“位卑”,他的诗名满天下,甚至受到皇帝的激赏,晚年的荣宠也足以抵消早年的挫折。但是,陆游的平生愿望是恢复中原,洗雪国耻,他在 《诉衷情》 一词中感叹: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又作《示儿》一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陆游 《陆游》传记。齐治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本书是通俗读物,评述陆游的爱国思想与抗战活动,介绍了他一生的坎坷遭遇,诸如童年的逃难生活、青年的婚姻悲剧、用世初的考试被黜等;并评论了陆游诗歌创作的基础、发展与成就。叙述简明,文字浅易。对陆词也稍有涉及。 ☚ 陆游研究 陆游年谱 ☛ 陆游 《陆游》传记。曹济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历代名人传丛书》之一。此书分14节,以陆游行踪先后为序,简要地评述了陆游的生活经历、人格思想,特别突出地介绍了陆游的爱国情操。最后一节简介了陆游诗集的版本及其创作特点。 ☚ 陆游传 陆游 ☛ 陆游 《陆游》传记。喻朝刚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古典作家丛书》之一。作者运用广泛搜集的资料,对作为爱国诗人、爱国词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作了中肯的评介,专章评述了陆游词“激昂感慨,飘逸高妙”的特色,全面介始了他的爱国诗歌的高度成就以及他对诗文创作及文学批评方面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此书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 陆游 陆游传论 ☛ 陆游 《陆游》迈克尔·杜克著,美国波士顿特韦恩出版公司于1977年出版。作者杜克教授称,本书旨在向英语国家的读者介绍中国南宋大诗人陆游其人及其作品,希望读者阅读本书后会逐渐转变陆游长期以来只是或主要是“爱国主义诗人”的片面印象。作者花了三年时间详细阅读了陆游诗万卷,力图对陆游作出公正的评价。 ☚ 岳飞《满江红》词真伪辨 《诗人与词——白居易与陆游的场合》 ☛ 陆游 陆游1125—1210宋代人。陆游论词对花间词人的流宕无聊采取批评态度,其《渭南文集》卷三十,有《跋花间集》两篇,一说唐自大中后,诗衰而倚声作, “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对花间词人不念国家安危而纵情声色深致感慨:“《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这种批评,在北宋承平时代是不曾听到的。陆游并且肯定苏词的革新,赞扬骏发踔厉的词风,其《跋东坡七夕词后》认为东坡词格调之高,足以使学词者得到启发:“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疏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学诗者当以是求之。”(参见“唐宋词人”分部“陆游”条) ☚ 王灼 王炎 ☛ 陆游 陆游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念奴娇(洞庭青草) 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前列,桧显黜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通判建康府,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范成大帅蜀,为参议官,以文字交而不拘礼法,嘉泰初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致仕。工诗,著名于世;亦能词,有《放翁词》,或名《渭南词》,为南宋名家,兼具清远旷逸、悲慨沉挚数长,而神州陆沉、飘零不偶的家国身世之痛则贯注字句中,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八《诗话续集》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刘熙载《艺概》卷四云:“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然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剑南屏除纤艳,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是也,至谓‘游欲驿骑东坡淮海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则或非放翁之本意欤?” ☚ 吴儆 姜特立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有大志,绍兴中应进士试第一,为秦桧所黜,桧死后始为宁德主簿。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范成大帅蜀,被邀为参议。离蜀后在福建、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金而被废黜。晚年居故乡山阴,后曾一度出修国史,以韩侂胄北伐失败而罢归。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辞赋家。《宋史》有传。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锁厅试获第一,明年礼部试又居前列,因名在秦桧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遂被权臣秦桧黜落。孝宗即位后,始得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州、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终老故乡。其诗初学江西,终脱蹊经,自成刚健清新、苍凉沉郁风格,有诗九千余首,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为文“遣词命意,尚有北宋典型”,“较南渡末流,以鄙俚为真切,以庸沓为详尽者,有云泥之别”(《四库全书总目》)。其赋与文相类,多以简洁胜,不矜才任气,颇有风骨。著有《渭南文集》50卷、《剑南诗稿》85卷,均传世。其《渭南文集》不收赋作,后人辑《渭南逸稿》收录赋7篇。 ☚ 陆贽 陆瑰 ☛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夔州(今四川奉节县)通判,后官至宝章阁待制。他力主抗金,屡受排挤。一生写诗近万首,题材广阔,多清新之作;其政治诗抒发爱国义愤,关心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迈,为南宋一大家。词与散文成就亦高。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等。宋史有传。他不但是个爱国诗人,也是个古代气功实践者。如他的《好事近词》:“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另一首七绝《咏睡》:“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须臾客去主人睡,一枕西窗半夕阳”。这些都是练功入静后的体会。为了便于练功,他专辟练功室。如《夏日》:“新辟虚堂痛扫除,萧然终日屏僮奴,此间恐是维摩室,除却藜床一物无”。他坚持练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故在《戏遣老怀》中说:“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 李成 苏轼 ☛ 陆游【同义】总目录 陆游笠泽翁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赵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金人南侵之际,少有大志,好学不倦,29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在复试时被除名。桧死后三年(1158),始为福州宁德主簿。孝宗继位初,赐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兼类圣政所检讨。后又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劾落职。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八年,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干办公事。不久,王炎调离,范成大帅蜀,被邀为参议。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故被同僚讥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孝宗淳熙五年(1178),离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金复国,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此后20余年,居故乡山阴。宁宗嘉泰二年(1202),一度出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岁余,又以韩侂胄北伐失败罢归。还乡后,80岁高龄犹赋诗作文不辍,85岁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 王十朋 范成大 ☛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兼通医学,著有《陆氏续集验方》2卷。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属浙江)人。自幼好学,早负诗名,有忧国忧民、抗金复土之志。绍兴中应试礼部第一,为秦桧黜落。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镇江通判等职,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生在山河破碎、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其伦理思想以爱国爱民为基本主题。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并赞颂他们勤劳、善良和不屈的品格。在一些作品中,还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的思想和精神,通过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1125年11月13日生。他怀有抗金复国壮志,曾投身军旅,也曾因力主抗战而被免职。1170年入蜀,54岁离蜀东归,任地方官,66岁(1190)后在家乡度过。85岁(1210年1月26日)时写下《示儿》诗辞世。他的诗不仅数量多,今存约9300余首,而且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也很高。许多传世佳句,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等至今脍炙人口。他的词作今存约130余首,同样不乏寓意深刻的佳作,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等。 陆游 099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秦桧死后始被起用,曾任镇江府、隆兴府通判。适逢抗金战事失利,又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劾罢职,还归山阴。乾道五年(1169)被任夔州 (今四川奉节)通判。迫于生计,他不得不远行入蜀。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其为干办公事,襄理军务,过起了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后王炎罢职,又入范成大幕府为幕僚。前后在川陕生活了9年,是其生平最得志的时期。后又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屡次被劾去职,终于归老故乡,满怀悲愤地与世长辞。陆游是一位创作特丰的诗人,存诗近万首。他的诗,既有悲愤激昂之作,欲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以慷慨悲壮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也有闲适细腻之作,善于咀嚼日常生活深永的滋味,描摹出自然景物的曲折情状。其诗各体兼备,均有佳作,尤擅长七律,是杜甫、李商隐之后的又一大家。其诗风在现实主义基调中不乏浪漫情韵,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格律工稳,流走生动,不落纤巧。其词同样既有满怀报国热情的超爽雄健之作,又有对曲折深挚恋情的清丽缠绵之作。散文也颇有造诣,或记铭序跋,或小品随笔,多有佳作,如《书巢记》、《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等。另外,在史学上也颇有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陆游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尤以诗名著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著有《陆游文集》,今人有 《剑南诗稿校注》。 ☚ 朱淑真 范成大 ☛ 陆游 陆游1125—1210Lu You宋代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应进士试,名列第一,因触忤秦桧,被黜落。后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孝宗继位初,被召见,赐同进士出身。曾积极赞助张浚北伐。北伐失利后,以“鼓唱是非”罪名罢黜还乡。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以后曾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任事,转徙于川陕。淳熙五年(1178)被召,后任职于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淳熙十五年(1188),又以“嘲咏风月”罪名被罢,退居山阴。宁宗嘉泰二年(1202),奉召入朝修撰孝宗、光宗两朝实录。次年修毕,辞官还乡。 ☚ 岳飞 朱熹 ☛ 陆游 陆游1125—1210Luyou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幼年时历经逃难生活,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绍兴二十三年(1153)至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但遭秦桧贬黜。秦桧死,始任福州宁德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隆兴通判。隆兴元年(1163),因和大将张浚策划北伐,恢复中原,被诬告免职。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曾向王炎提出抗金大计。不久,朝廷召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一生主张抗金,一直受到南宋统治集团中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隐居家乡,但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平生作品极多,诗词近万首,今存9 000多首。内容十分丰富,以渴望统一祖国,反对投降为主题,也有反映人民疾苦、批评时政之作。他的《示儿》一诗写道:“死去原知万物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成为他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之作。亦善填词,著名的《沈园》、《钗头凤》表达了他和表妹唐婉被迫离异后的相思痛苦之情,真挚动人。他的诗风格雄浑豪放,波澜壮阔,感情充沛,又精细秀丽。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兀术 朱熹 ☛ 陆游 陆游1125—1210Luyou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世宦家庭, 自幼好学不倦, “年十二能诗文”, 29岁时赴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被除名。46岁入蜀任夔州通判, 两年后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军中襄赞军务, 这是他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 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这些战斗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从而领悟到 “诗家三昧”,创作了许多宏丽悲壮的诗篇。为了纪念川陕九年这段有意义的生活,他把全部诗歌题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54岁时离蜀东归, 在江西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62岁任严州 (今浙江建德)知州,终因坚持抗金而再度被免官。后回到山阴故乡,在清贫简朴的生活中度过了晚年。陆游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诗、词、散文皆工。其中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自言 “六十年间万首诗”。爱国主义精神是他诗歌的基本主题,他始终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荣, 如 《夜读兵书》、《书愤》、《书志》等,对投降派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揭露,如 《感愤》、《关山月》,常从幻想和梦境里寄托报国理想,如《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等。作为一个爱国诗人, 他还写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如《农家叹》、《书叹》、《岁暮感怀》等。他爱祖国、爱人民,也热爱生活,有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如《过灵石三峰》、《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等。陆游的散文成就也很高,如《居室记》、《入蜀记》等。陆游的诗歌基本上是现实主义, 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南宋后期的社会全貌, 人称“史诗”, 但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特点是抒情性很强,想象丰富,富于夸张,语言晓畅平易,精炼自然。这些成就得力于他的爱国感情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他主张“工夫在诗外”;吸取前人的长处,“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重视创作实践,“诗思出门何处无”。陆游的诗作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著作收入 《陆放翁全集》。 ☚ 黄庭坚 杨万里 ☛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时,年幼时就深受社会和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少年时便立下报国大志。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击外强入主中原,充实军备,但他一直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晚年,虽退居家乡,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尤其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张孝祥 林逋 ☛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通判建康、隆兴、夔州。后入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提出抗金大计。又在蜀中任职多年,并在范成大制置使司任参议官。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他在诗、词、散文上都卓有成就。其诗今存9300余首,以收复中原、反对投降为主要内容,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激昂雄放,慷慨炽热。亦有不少描写田园、景物小诗,清新明丽。其词现存一百余首,兼有豪放与婉约风格。又善文,题跋尤为精悍。他的创作影响深远,时人称之为“小太白”,誉为一代诗史,后人多从他的爱国之篇中汲取营养。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老学庵笔记》十卷,及《南唐书》等。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壮年入川,力主抗金。晚年退居家乡。一生创作诗歌甚多,今存九千多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尤以爱国诗篇最著名。如《关山月》、《书愤》、《农家奴》等。此外,他的词和散文也写得很好,对历史也很有研究,写有历史著作《南唐书》。陆游幼年体弱,且一生饱经忧患,但至晚年身体却很健康,在年高70时,仍然鬓发未白,耳聪目明。八旬高龄时,还在从事撰写史书这样艰巨的脑力劳动。这和他注意养生是分不开的。陆游从少年时代就喜欢各种体育活动,如野游、骑马、渔猎、打球等。其中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舞剑,曾留下“学剑四十年”的诗句。陆游读书写字,当有倦意时,就立即释卷休息。他在一些文章中曾写道:“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意思是说,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他休息时还总要做些活动,以舒展筋骨,“取其调节血气”,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积极性休息”。陆游对饮食、衣着和居住卫生也很讲究。他主张饮食要定量有节,反对暴食暴饮,“稍饱则止,不必尽器”,“朝哺食粥饭汤饼之属,皆当令腹中有余地”。饭后要散步,“食罢,行五七十步,然后解衣抵枕少许睡卧”。“衣加损,视气候,或一日屡变”。就是说,要视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适应寒暖。此外,他还曾以扫地为健身术,将清洁环境与养生锻炼相结合。以上这些做法,是陆游几十年的健身经验,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 华佗 苏轼 ☛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应礼部试,名在前列。次年礼部复试,因其居于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秦桧死后三年,始赴福州宁德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历官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又赴蜀任夔州等地通判。后入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为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曾亲临抗金前线南郑,这段军旅生活,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更加激发了爱国热情。这段生活是他诗歌创作成熟的关键时期。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被邀为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离蜀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地方官。淳熙十六年(1189)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后被劾去职,归山阴故里近20年。嘉泰二年(1202),曾出修国史,官至宝章阁待制。嘉平二年(1210),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陆游生当国势衰危、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时期,力主抗金复国,虽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斥而爱国热情始终不渝。陆游才气超逸,诗、词、文皆卓有成就,尤长于诗。今存诗约9300首,内容丰富广泛。“言征伐恢复事”为主要题材。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关山月》、《书愤》、《示儿》等。大都表达收复失地的雄心,抨击投降派,或抒发壮心难酬的愤懑情绪。诗歌激昂慷慨,悲壮豪迈,唱出了时代最强音。还有部分诗是反映民间疾苦或描绘自然风光或咏史怀古的佳作。早年学诗江西诗派,后摆脱旧习,自成一家。诗风豪荡丰腴,圆转流畅,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有“小太白”之称。兼工填词,今存约140首,亦多次抒写爱国情怀。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渭南词》、《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 ☚ 岳飞 朱熹 ☛ 渭南文集/陆放翁集/陆游集/陆游选集 ☚ 文定集 渭南文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免职。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他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其散文不仅正气凛然,且详实委曲,博约精要。著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 ☚ 洪迈 范成大 ☛ 屡遭秦桧黜/作书巢自处 ☚ 熟读《唐史稿》 屡遭秦桧黜 ☛ 陆游1125-1210lù yóu《本草纲目》火部第6卷阳火、阴火(1)。人名。宋代著名文学家。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词和散文成就颇高。创作题材广博,风格多样,充满爱国热情。著有《南唐书》、《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进士试,名列前茅,又应礼部试,因喜论恢复,竟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枢密院编修等职,又以力说张浚用兵被劾罢官。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八年,任四川宣抚使幕下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襄赞军务。曾赴南郑,身临抗金前线。后又为四川制置使参议。淳熙五年,离蜀东归。先后任职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屡为免官黜职。晚年除一度出修国史、任宝章阁待制外,在故乡山阴度过了近20年。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南唐书》以及后人所辑《放翁词》等。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其诗今存9300余首,内容博大精深,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他的爱国诗篇,以高度的思想性与精湛的艺术性,把爱国主义文学推向了新高峰。名篇诸如《夜读兵书》、《书愤》、《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等,都写得雄浑奔放,情感炽热,气势磅礴,境界壮阔。其写农村生活的诗作,不仅描绘出农民所受剥削压榨的图景,而且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帝王,如《邻曲有未饭被追入郭者悯然有作》、《太息》等。其描写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及恋爱悲欢之作,韵味悠长,颇具审美价值,如《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沈园》等。其词今存140余首,有些词与诗风格相似,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但大部分作品飘逸婉丽,如《钗头凤》、《卜算子·咏梅》等。其作品的出色成就,给予当代、后世诗人以深远的影响。 ☚ 张元干 范成大 ☛ 陆游1125~1210Lu Youfamous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Fangweng.Works: Notes from the Retreat on Venerable Knowledge,Record of a Trip to Shu,Chanting at Night,Moon of Guan Mountain,Writing My Anger,etc. 陆游1125—1210南宋杰出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兴初赐进士出身。他曾为秦桧所忌。桧死,始为宁德主簿。孝宗即位,爱其才,任为枢密院编修。后知夔、严二州。与范成大有文字交,荐为参议官,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幼时正当金兵南侵,随家逃难,饱尝忧患,激起爱国之心。中年历经九年戎马生活, 企图进取中原,收复失地。晚年退居家乡,壮志未酬,报国信念始终不渝。他才气超逸,尤长于诗。一生留下九千多首,风格豪迈,多清新之作。词也有名,具有独到特色。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入蜀记》、《南唐书》、《天彭牡丹谱》、《老学庵笔记》、《放翁词》等。 陆游1125—1210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力主抗金,为秦桧所忌,屡试不第。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因上言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激怒孝宗,出判建康,改隆兴府。言官劾其“结交台谏,鼓唱是非”,通判夔州。范成大帅蜀,他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淳熙七年(1180),任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发仓赈灾,为言者劾罢。十六年,除礼部郎中,又被劾罢。仕途坎坷,闲居十年。晚年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工于诗,长于史,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南宋四大家。其诗多豪放之声,鼓吹恢复,力诋和议。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老学庵笔记》等。今汇为《陆游集》行世。 (参考图426、428)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