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楚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楚歌

宋词典故·楚歌

【出典】 见“四面为楚”条。

【释义】 楚歌,指楚人之歌,或楚地的曲调。

【例句】 ①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601)此词为旅居荆州时作,故用“楚歌”点缀居住环境,并烘托羁留异乡的愁绪。②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黄大舆《虞美人》[世间离恨何时了]1033)这里感叹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走向失败。③问讯南楼,劳还西戍,君为楚歌侬越吟。(李曾伯《沁园春·乔宾王有和,再用韵》2822)作者为浙江嘉兴人,乔宾王为湖北黄州人,故这里说“君为楚歌侬越吟”。④褫衣推枕惜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顾卞《虞美人》[帐前草草军情变]3021)这里因咏虞美人草,遂运用虞姬典故,描写项王与虞姬诀别时听到四面楚歌的凄惨情景。


乐府诗《楚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楚歌

 

[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

 本诗属于乐府的《杂歌谣辞》。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后的儿子孝惠太子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性格不象他自己,因此常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他认为如意的性格很与自己相似。戚姬常常跟从高祖左右,也想让高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但因吕后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姬,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此歌把孝惠太子比作羽翼丰满的大雁,展翅高飞在广阔的天空,它搧动一下翅膀,就能飞出千里之外,一直横度四海。面对这样一只高高飞翔于天外的大雁,高祖深感对它无计可施,因此不由发出无可奈何的概叹。他告诉戚姬,虽然自己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但由于太子大势已成,又有四皓辅佐,再想换掉他,已是无从下手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他对于既成事实无力更改却又很不甘心就此作罢的心情。面对引泣不止的爱姬,运用比喻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表白了自己的心迹。
 此歌采用暗喻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逼真的画面,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能为力的猎人,手中拿着弋鸟的工具,眼巴巴地望着空中展翅飞翔的大雁,那大雁纵翘高飞,直度四海,而那猎人却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他在这一望无边的广阔天空之间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能为力。这样就使人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无力更易太子了,因此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就显得很有说服力。
楚歌

楚歌chǔɡē

┃━ 楚人之歌。《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元·萨都剌《木兰花慢》词:“楚歌八千兵散,粹梦魂,应不到江东。”另见1004页“楚歌”条。

☚ 楚雅   虞殡 ☛

楚歌

楚歌chǔɡē

┃━ 楚人之歌。引申为悲歌,指陷入困境。语出《汉书·高帝纪下》。刘邦围项羽于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清·方文《宋遗民咏·谢翱》:“击石为楚歌,竹石俱损伤。”另见767页“楚歌”条。

☚ 幕燕   腥风 ☛
楚歌

楚歌

古楚国民歌。春秋战国时,楚为南方大国,拥有江淮、沅湘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它虽与中原诸国在政治、文化上有所交往,但又保持着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歌舞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诗经·国风》就收录了《汉广》、《江有汜》等楚地民歌。其它文献也保存了一些楚歌,如《孺子歌》(《孟子·离娄》)、《徐人歌》(《新序·节士》)、《越人歌》(《说苑·善说》)、《接舆歌》(《论语·微子》)。这些歌谣已非四言体,并隔句末尾用语助词“兮”或“思”,与北方民歌之风貌呈现明显差异。后来屈原的“楚辞体”采用的主要是这类形式。

☚ 献赋   楚辞体 ☛

楚歌

❶借指项羽兵败垓下,四面受敌的困境。元萨都刺《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
❷比喻逆境。梁启超 《壮别》诗: “第一快心事,东来识此雄。学空秦火后,功就楚歌中。”
❸比喻令人伤怀的歌声。北周庾信《拟咏怀》诗:“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又《哀江南赋序》: “楚歌非取乐之才,鲁酒无忘忧之用。”
○ 四面楚歌

楚歌

242 楚歌

古代的楚地民歌。《诗经》的“周南”、“召南”中就包含了一些楚歌,如《汉广》、《螽斯》、《摽有梅》等,隔句用一“思”字,“兮”字缀在句末,很有规律,在形式上很有特色,其他流传下来的楚歌如《接舆歌》、《孺子歌》、《越人歌》、《徐人歌》等都保持了楚地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当时四言为主的中原地区民歌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不同。

☚ 楚辞   赋 ☛
楚歌

楚歌

古代楚地民歌。《诗经》 中的 《汉广》、《螽斯》、《摽有梅》 等篇,其它古籍中保存的 《接舆歌》、《孺子歌》、《超人歌》 等,都是楚歌。隔句末尾有规律地运用 “思” 字、“兮” 字作语助词; 受楚地“巫歌” 影响,地域色彩浓郁,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民歌。屈原在此基础上创立楚辞体诗。

☚ 赋   五言诗 ☛
楚歌

楚歌

西汉时期传入长安并且相当流行的地方音乐。汉王朝的开国者多为楚人,喜好楚声,随着长安立都,楚歌也传入长安,由宫廷至民间成为时尚。楚歌多慷慨激昂,奔放浪漫,阮籍将楚歌称为“踏水赴火之歌”。汉代流行的《大风歌》、《安世乐》、《瓠子之歌》、《太一之歌》、《天马歌》等,基调都是楚歌。

☚ 秦声   郑声 ☛

《楚歌》chu ge

Song of Chu Dynasty→萧贡 (Xiao Gong)

楚歌

流行于秦末的楚地民歌。楚汉相争,刘邦在垓下包围项羽。为涣散项羽将士的斗志,刘邦曾指使士兵高唱楚歌。据说楚歌特指楚人拂晓前唱的《鸡鸣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裴骃《集解》:“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张守节《正义》:“颜师古云:‘楚人之歌也,犹言吴讴越吟。若鸡鸣为歌之名,于理则可,不得云鸡鸣时也。’按颜说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