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楚材晋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楚材晋用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对曰:‘晋卿不知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故事】:春秋时楚国的大夫伍举,因为他的岳父王子牟因犯了罪逃跑了,有人就说是伍举报的信,送他走了。这样,伍举也害怕起来,便逃到郑国去,并准备逃往晋国。这时,伍举的好朋友声子因公去晋国,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伍举向声子说明情况,声子很为伍举抱不平。声子在晋国办完了事回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他,并问问晋国的情况。声子说:“晋国有不少很有才能的大夫,不过不少是从楚国去的。楚国虽然有人才,可惜楚国没有用,被晋国用去了。’子木听了。立即恢复伍举的名誉和爵位,把伍举接了回去。
【意思】: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用了。比喻人才外流。
【古例】: 《周书·沈重传》: “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 且年过时制, 表请还梁。高祖优诏答之曰:‘……不忘恋本, 深足嘉尚, 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重固请,乃许焉。”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我花了钱, 救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 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 上一篇:杵臼之交
  • 下一篇:楚楚可怜

“楚材晋用”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 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楚材晋用

 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甲地的人才,自己不会使用而被乙地所用。意为要善于吸引人才,让杰出的人才为己服务。
 春秋时,蔡国大夫声子,在晋国办完事,便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 子木接见他,并向他了解晋国的一些情况,还问:“晋国大夫比起楚国来,哪一国的强?”声子答道:“晋国大夫有不少极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是从楚国去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子木说:“晋国难道没有可供选拔的人才吗?”声子说:“有也有,可是楚材还是多”。接着,声子列举了析公、雍子、子灵、贲皇等投奔晋国的人才,都得到晋国的重用,给予很高的待遇,指出楚国因为内政腐败,不善用人,所以人才多跑到晋国去。并说楚国过去被晋国打得大败,都是由这些人为晋国设谋划策的缘故。子木听后恍然大悟,立刻下令,恢复被排挤出楚国的原楚国大夫伍举的名誉和爵位,派伍举的儿子动身去晋国把他接回来。
 古今中外,国家之间的斗争实质是综合国力之争,综合国力之争又是人才之争,这在春秋时期已有所表现。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公为争霸中原而广罗人才,而且选择人才不计出身贵贱和国籍,凡有才干者,都予重用。作为政治家、企业家等,不仅要防止人才外流,而且要千方百计地引进有用人才。美国之所以有今天先进的科技、强大的生产力与强大的国防,也是长期吸引外国人才的结果。

“楚材晋用”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楚材晋用

楚、晋: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名。材: 人才。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用。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举和声子互相交好。伍举的丈人申公犯了罪,逃亡外地,楚人造谣说:“申公实际上是他女婿伍举护送出去的。”伍举不免害怕,逃奔晋国。正好声子出使晋国,两人在路上相遇,声子说:“你在晋国暂避一时也好,我一定设法让你回去。”

声子从晋国回到楚国后,楚令尹子木问及晋国的事,同时还问道:“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谁个更贤明?”声子回答道:“晋国的大夫个个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啊。比如杞木、梓木、皮革,而这些人都是从楚国逃亡去的。虽然楚国有人才,但实际上都被晋国重用了。”子木听了,不由失声道:“正是这样呀!”声子于是乘机提出伍举的事,为伍举辩白。子木当即派人到晋国接回伍举。

后人根据这段故事引申出“楚材晋用”的成语,比喻自己的人才被他人所利用。

楚材晋用

借指人才外流。《周书·沈重传》:“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梁。高祖优诏答之曰:‘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方事求贤,义乘来肃。’”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及宋向戍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 ‘晋大夫与楚孰贤? ’ 对曰: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另见《国语·楚语上》。向戍: 宋大夫。平: 调解关系。春秋时,声子出使晋国回到楚国,告诉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屈建)说: 楚不善用人,有些人才被晋国招揽重用。

楚材晋用chǔcái-jìnyòng

楚、晋: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名。材: 人才。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用。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举和声子互相交好。伍举的丈人申公犯了罪,逃亡外地,楚人造谣说:“申公实际上是他女婿伍举护送出去的。”伍举不免害怕,逃奔晋国。正好声子出使晋国,两人在路上相遇,声子说:“你在晋国暂避一时也好,我一定设法让你回去。”
声子从晋国回到楚国后,楚令尹子木问及晋国的事,同时还问道:“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谁个更贤明?”声子回答道:“晋国的大夫个个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啊。比如杞木、梓木、皮革,而这些人都是从楚国逃亡去的。虽然楚国有人才,但实际上都被晋国重用了。”子木听了,不由失声道:“正是这样呀!”声子于是乘机提出伍举的事,为伍举辩白。子木当即派人到晋国接回伍举。
后人根据这段故事引申出“楚材晋用”的成语,比喻自己的人才被他人所利用。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楚国的人材,被晋国使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用“楚材晋用”比喻人材外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回:“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楚材晋用

材:人才。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善于吸收利用外来人才;也比喻人才外流。春秋时,楚国大夫伍举因岳父犯罪受到牵连,被迫逃往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做官。伍举的好友声子出使晋国回来,楚国令尹子木问:“晋国大夫的才干如何?”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它的大夫是贤明的,都是当卿的人才。不过,许多是从楚国去的,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听了这话以后,子木赶紧让人把伍举请了回来。(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

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任用。指任用他国人才。也比喻本国人才被别国使用。

☚ 称德度功   黜陟幽明 ☛
人才

人才

人(人材;~物;才~;用~;树~) 才(~人;鸿才) 材(鸿材;奇~) 器(器用;成~)
治理边疆的人才:边才 边料
英俊的人才:骥子
处处都有人才:十步芳草 十步香草
众多人才:杞梓之林
人才众多,成批出现:人才辈出 人材辈出龙飞凤翔 龙飞凤起 龙行凤举
人才多而集中:人才荟萃 人材荟萃
人才之出众:擢秀
人材流失,为他人所用:楚才晋用 楚材晋用 晋得楚材
很有价值的人才或事物尚未被人发现:养在深闺
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青黄不接 青黄不交 青黄未接
人才很多的样子:彬彬济济
(有才学的人:人才)

☚ 人才   各种人才 ☛

不用

不用

人才不得其用:魏王大瓠
有才而无所用:掷鹊
不用贤人:塞贤 贤才不用
有才德而不为国用:怀宝迷邦 怀道迷邦韫道迷邦 迷邦怀宝 藏宝迷国
有才能的人被弃置不用:驹留空谷 黄钟毁弃
贤才被长期弃置不用:黄钟长弃
被排斥不用:摈迹
遗弃人才不用:遗焦
才能卓越的人被闲置不用:骏马伏枥 骅骝伏枥 骅骝伏皂 龙媒伏枥 逸足伏枥
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委弃泥涂
遗弃不取:遗录
人才被他人使用:楚材晋用
免职不用:贬弃 退废
选用德才兼备的人,不用无能、糊涂的人:进贤退愚

☚ 不用   埋没1 ☛

楚材晋用

成语。出自《国语》。楚大夫声子与令尹子木对话时提出。声子认为,楚国拥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但却不善于利用。他列举王孙启、析公、雍子等从楚国逃走,被晋国重用,从而给楚国屡屡造成威胁、损失的种种事实,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人概括为此。

楚材晋用

语出《国语》。一次,楚大夫声子与令尹子木对话时,声子认为,楚国拥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但却不善于利用并列举王孙启、析公、雍子等从楚国逃走,被晋国重用,从而给楚国屡屡造成威胁、损失的种种事实,说:“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后人概括为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a great person is given important post by another country; talented people of one country are employed by other countries
❍ 我化了钱,教出了人,却叫外国人去用,这才是~呢。(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23) What’s the sense of spending money on the training of our men for the service of foreigners? This is a typical case of our talented people being employed by other countries.

楚材晋用chǔ cài jìn yònɡ

楚国的人才晋国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employ talented people of other nations, the brain drain

楚材晋用

春秋时人对楚国人才外流现象的批评。楚康王时,蔡大夫声子通使于晋后至楚。楚令尹子木接见声子,问及晋国政事及晋楚两国大夫相比孰贤等问题。蔡声子告子木,晋卿不如楚贤,晋大夫则贤于楚,但晋之贤大夫多非晋人,实自楚往。楚因刑罚过严而滥,大夫多逃死于国外,如楚之析公、雍子、屈巫、苗贲皇等人,皆自楚奔晋,被晋任为大夫,成为晋之重要谋士,转害楚国,故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事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语·晋语上》。“楚材晋用”的譬喻,还反映出楚国盛产各种木材和皮革,并远销到了晋国。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楚国的人材被晋国所用。比喻人才外流。《左传·襄二十六年》:“如杞、梓、皮革, 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周书·沈重传》:“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楚材晋用

春秋时,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他和蔡国大夫声子是世交好友。
伍举的妻子是王子牟的女儿。有一次,王子牟因为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王子牟畏罪潜逃,是他女婿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谣言传开以后,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心中感到很害怕,便带着家小逃到邻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很不保险,便准备再逃往晋国。这时,蔡国大夫声子正巧出使去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问:“您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自己出逃的前因后果和准备再逃往晋国的打算一一对声子说了。声子听了,很为伍举抱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躲避一段时间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伍举听了,立即回家整顿行装,带了家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出使晋国,办完了事后,特地来到了楚国。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说:“你说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大夫比起来,哪一国的大夫才能更强一些?”
“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是楚国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不少楚国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拉走了,如杞梓、皮革等等,他们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声子回答说。
接着,声子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在晋楚交锋中,好几次被晋国打败,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
子木听后,不由恍然大悟,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诬陷,又出走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所用,这对楚国来说,又是一个损失啊!”
“你说得对!我马上派人把他接回来!”子木说。
于是,子木马上下令,恢复伍举大夫的职位,并派人把伍举接回了楚国。
后来,“楚材晋用”这一成语,用来指使用别国的人才,或者指人才外流。

楚材晋用chǔcái-jìnyòng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以楚地出产之材为比喻,说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后以“楚材晋用”指一方的人才被另一方所利用。特指本国人才为他国所用。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ɡ

楚国的人材为晋国所用。
❶ 指引用别国或外地的人材,也指本地的人材流失到别国或外地。
❷ 有时也比喻用才不当。也作“楚才晋用”、“晋用楚材”。

楚材晋用chu cai jin yong

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人材外流。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也作】晋用楚材

MM13【楚材晋用】chū cái jìn yòng

楚国的人才却被晋国任用。指引用他国的人才。也比喻本国人才被别国使用。

楚材晋用chǔcái-jìnyòng

〔并列〕 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为他人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雇募洋师。”
△ 用于人才方面。

楚材晋用chǔ cái jìn yòng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楚、晋: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名。即楚国的人材被晋国使用。比喻人材外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