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
约翰·梅杰 (1947— ),出生在英国伦敦的默顿,父亲是位职业生涯丰富多彩的人,少年的梅杰非常厌烦学校生活,他学习成绩平平,很小他便走上社会谋生。60年代后期,他被派到尼日利亚工作,成为派往非洲最年轻的银行经理之一,对自己从没有上过大学,梅杰丝毫不感到遗憾。
从1968年到1974年,梅杰一直担任兰贝思地方议会保守党议员,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梅杰为人务实,谦虚好学,与人为善,很快就赢得选民的好感。他平易近人,广开言路,遇事镇定自若,这些特点后来被人们誉为 “梅杰风格”。他与英国不少政客的傲慢和专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974年两次竞选下院议员受挫。1979年,终于在大选中取胜,成为享廷顿选区的保守党议员。虽然他在自己的选民中深受欢迎,但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才被保守党的上层所接受。
1983年至1984年,梅杰出任政府议院督导员,这个职务使他得以了解保守党一般后座议员对保守党领袖的期望和要求。1987年梅杰成为财政部的首席大臣和财政大臣奈杰尔·劳森的助理。这无疑是个重要的升迁。1989年7月,从未做过外交工作的梅杰,被撒切尔夫人任命为外交大臣,这次任命,所有人包括梅杰自己都未料到,后又被任命为财政部首席大臣。1990年11月,保守党内部 “宫廷政变” 后,43岁的梅杰被推上了首相宝座。1990年11月28日,梅杰刚刚上任便为海湾战争忙了起来,他继承了撒切尔夫人在海湾危机爆发之初制定的 “亲美反伊” 强硬路线,并率先卷入战火之中。
梅杰继续推行撒切夫人奉行的降低通货膨胀和国营企业私有化的政策,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在外交事务上,他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同时更加注意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密切配合。梅杰出任首相后多次表示,英国应在欧洲未来的建设中 “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原先反对欧共体国家实施单一货币,梅杰上任后遂改变了态度。
他重视同美国的关系,上任后,首先出访美国,反复强调英美的共同利益,他力图巩固和发展英美多年来的密切的 “特殊关系”。梅杰认为,美国是冷战后新的世界领袖,主张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发挥美国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较重视发展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关系,以便从政治、经济上支持、推动它们进行西方式改革。此外也注意改善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提出削减贫困国家的债务,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1991年9月,他又亲自访华并签署了 《香港新机场备忘录》,使中英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2年4月9日,英国大选揭晓,梅杰再次出任首相。这次大选正值英国出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形势对梅杰极为不利。但他及时调整政策,以过人的领袖才能领导保守党取得了胜利,创造了自1822年以来英国一党连续执政四届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