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宫肌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宫肌瘤病名。由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腺体组成的实质性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肌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不同,临床常伴有月经过多,痛经,带下,腹部肿块,不孕,贫血等症状。此病属带下,崩漏,癥瘕,石瘕范畴。临床多用行气破血,软坚消积之法,攻补兼施,辨证治疗。如用《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加减。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系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有子宫出血,其中以月经(周期性)过多为常见,非周期性出血较少见;腹部肿块,下腹居中逐渐增大而坚硬之肿块;疼痛,部分有下腹疼痛和腰背酸痛;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痛等,压迫直肠可有排便困难、便秘等;白带增多,继发感染或坏死可为粘液脓性并有臭味之白带;不孕,由于子宫腔内有肿物则阻碍受孕;久病尚伴有贫血及其他表现。B超检查有诊断意义。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本。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组织形成。大多为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位于肌壁内称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为粘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为浆膜下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不孕或流产。肌瘤过大时,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并有膀胱及直肠压迫症状。治疗:小的子宫肌瘤暂可观察,大的应手术切除。 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长期过度的卵巢雌激素刺激有关。绝经后肌瘤常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主要症状是子宫出血和下腹部肿块,发生不孕者较一般妇女高3~4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它是女性生殖器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由平滑肌和纤维组织组成,多见于中年妇女。一般认为长期大量的雌激素的刺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因素。 子宫肌瘤发生部位 镜下可见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织,成为旋涡状,其间参有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越多,肌瘤质地越坚硬。肌瘤细胞多呈卵圆状或杆状,核染色较深。 肌瘤的血供来自假包膜,其血管壁缺乏外膜。故当肿瘤生长过快、包膜受压时可发生中央性血供不足,而发生各种变性: ❶玻璃样变性。变性区域水肿、软化,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玻璃样物质;镜下呈一片均匀粉红色无结构的区域,有时隐约见到肌细胞的阴影。 ❷囊性变性。玻璃样变性后进一步液化形成囊腔。肉眼可见肿瘤如破棉絮状,有液体流出;镜下见肌束间形成不规则的空隙,极度液化时,整个肌瘤可成为单个性囊腔。囊性变的子宫肌瘤易与卵巢囊肿相混淆。 ❸红色变性。常见于妊娠期或产后,患者有腹痛、发热、肌瘤迅速增大等症状。肉眼可见切面为红色,如生牛肉状,无光泽,质软;镜下隐约可见肌纤维。细胞浆为淡红色,细胞核消失,周围血管有血栓形成并有溶血现象。 ❹脂肪变性。少见,发生在玻璃样变性后,可藉特殊染色法辨认,如有广泛性脂肪变性应考虑混合性的肿瘤。 ❺钙化。少见,多发生在老年妇女。因钙盐沉着于肌瘤中而坚硬如石,称为子宫石。 ❻肉瘤变。子宫肌瘤的肉瘤变发生率约为0.5%。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妇女。肿瘤常在短期内增大,伴有阴道流血。肿瘤切面呈灰黄色,质软,如生鱼肉,无包膜。镜下为梭形细胞瘤(见“子宫肉瘤”)。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生长部位有关、粘膜下肌瘤症状出现早,单纯的浆膜下肌瘤可无症状。常见的症状: ❶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可因内膜血循环障碍、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并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原因而出血。肌壁间肌瘤可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粘膜下肌瘤如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则有持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❷块物。如肌瘤达3~4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时,患者可于清晨膀胱充盈时扪及块物而就诊。 ❸压迫症状。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而致肾盂积水,盆腔静脉受压时可有下肢水肿。 ❹疼痛。较大的肌瘤可有下腹部或腰背疼痛,有时有坠胀感。如肌瘤发生蒂部扭转或红色变性时则出现剧烈疼痛、呕吐及发热等症状。 ❺不孕症。约有25~30%肌瘤患者因肌瘤合并感染、肌瘤压迫输卵管或并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而不孕。 ❻白带增多。因子宫面积增大,腺体分泌增加而白带增多。粘膜下肌瘤如有溃疡、感染,白带亦多,有时可呈血性。 ❼贫血。肌瘤特别是粘膜下肌瘤患者可有严重贫血。 ❽高血压。肌瘤患者常伴发高血压,原因不明。肌瘤切除后血压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典型的子宫肌瘤,根据病史及妇科检查不难诊断。但子宫肌瘤有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❶妊娠子宫:患者有停经史,子宫质软,辅以妊娠试验多可确诊。对子宫肌瘤合并先兆流产者,应考虑到其可能性,避免误诊。 ❷卵巢肿瘤:无月经变化史,多为囊性而偏于子宫一侧,轮廓清楚,活动度大,探针检查子宫腔大小正常、如卵巢肿瘤为实质性者应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相鉴别,作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❸盆腔炎性块物:多有感染发热及不孕史,块物轮廓不清,与子宫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压痛。抗炎治疗后,块物可缩小。 ❹子宫腺肌病:常有较剧烈的渐进性痛经,子宫一般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不活动,常伴不孕症。 ❺子宫畸形: 可将双子宫之一角或残角子宫误诊为肌瘤,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其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年龄、要否保留生育功能、肌瘤大小、有无症状及全身情况等全面考虑后确定。 (1) 由于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故年龄近绝经期而肌瘤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无症状、患者又不愿手术者,可严密随访(每3~6月随访一次),暂不予治疗。 (2) 如肌瘤不大,但有不规则出血及经量过多者,可先做诊断性刮宫,刮出物作病理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癌。 (3) 如内膜无明显异常或仅为轻度或中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考虑用雄激素治疗,以对抗雌激素并促进血管收缩。常用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口服一次,每月用药20天。出血多时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三天,以后每4~5天肌注25mg,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 (4) 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者,应手术治疗。 ❶如系子宫粘膜下肌瘤已脱出于宫颈口外,可用弯血管钳经阴道将蒂夹住,切除肌瘤,断端用肠线缝扎; 如缝扎困难,则将弯血管钳留置24~48小时以后取出。 ❷对年青的未婚、已婚不育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患者,肌瘤虽大但为单个或数目较少的,可考虑仅作肌瘤剜出术而保留子宫。方法是在子宫上作一直的或楔形的切口并切开部分肌瘤,暴露出肌瘤和宫壁分界,用钳夹住肌瘤,以手指或刀柄钝性剥离,取出肌瘤后,仔细缝合余下的腔隙,剪去多余宫壁,肠线间断缝合肌层;术后应避孕半年,防止妊娠时子宫破裂。 ❸凡子宫较大、症状显著、已无生育要求或疑有变性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这是治疗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方法。但如患者情况差、技术条件受限制,亦可作次全子宫切除。年龄在50岁以下者,如卵巢外观正常可予保留、如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峡部、阔韧带内或子宫颈部而阻碍手术视野者可先作肌瘤剜出,然后再切除子宫。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输尿管的走向,避免损伤之。 ❹凡粘膜下肌瘤已脱落于阴道内仍需切除子宫者,可先自阴道切除粘膜下肌瘤,然后切除子宫,以免已脱落于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自腹部取出,污染腹部切口。并减少输尿管损伤的机会。如有困难,可以先用弯钳夹住粘膜下肌瘤,在腹部手术夹住子宫动脉后,切开子宫前壁切断瘤蒂,肌瘤可自阴道取出,继续经腹部进行子宫切除术。切下的子宫标本上的肌瘤都应切开检查有无恶变可能。 ❺如肌瘤大小在妊娠三个月以内,已排除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而患者又有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如严重心血管疾病,不宜手术者可用深部X线或60Co照射以导致人工绝经,但要警惕致癌的可能。此法现已极少应用,已基本废弃。 (5)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者,子宫肌瘤与妊娠可以相互影响,粘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卵着床,即使能着床亦可因子宫经常收缩而引起流产。妊娠时肌瘤迅速增大可发生变性,尤以红色变性常见。妊娠晚期,子宫峡部、子宫颈或阔韧带肌瘤可引起胎位不正或可阻碍胎头下降,造成难产。在产后子宫肌瘤的存在影响子宫收缩而发生产后出血。妊娠合并一般大小的子宫肌瘤者,多数均能自然分娩,不需急于干预但要预防产后出血。如有先兆流产或早产者可住院观察。如子宫肌瘤阻碍胎儿经阴道分娩可作剖宫产,术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肌瘤剜出术或子宫切除术。如在妊娠中发生红色变性,可先保守治疗,经对症处理后大多能自行缓解。 ☚ 宫体良性肿瘤 宫颈肌瘤 ☛ 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