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桃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桃花

 

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 将示人间造化工。


 咏桃花的诗古今不少,上古《诗经》中就有了“桃之夭夭”的佳句。但是象吴融这样将歌咏桃花与歌咏大自然神奇工力结合在一起的却不多见。
 全诗分为两层。前两句为景物描写。诗人首句就以“满树和娇烂漫红”七个字点缀出春日里桃花绽开时的繁盛娇艳景象。“满树和娇”四字就蕴含了繁盛娇艳的色彩,又配以“烂漫红”三字就更明丽照人的姿色。第二句以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赞美了盛开的桃花给春天增添了融融暖意。“万枝丹彩灼春融”中“万枝”泛指其多,“丹彩”则比喻桃花开得象红色的云霞或烈焰。“灼春融”三字以“灼”字最见工力,它使整个画面沸腾了起来,堪称点睛之笔。第三四两句是第二层。诗人没有继续渲染景物,而是以设问的方式出现:“何当结作千年实? 将示人间造化工”。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桃花谢后却又结出了让人食而延寿千年的大仙桃呢? (这里用了浪漫的夸张手法)诗人提出了疑问,诗人也作出了回答:大概是这大自然(造化——造物者)在向人世间显示它创造万物的神奇本领吧。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热情地讴歌了大自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
 不少咏桃花的诗常常㳽漫着一种忧伤哀婉的气氛,或叹桃花红颜易蓑,或忧愁风雨将至,或感喟春日苦短,有些诗还寄托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这首诗则不然,它充满了热情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读了这首诗会使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大自然的可爱,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焕发出创造的意志。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苏轼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镜,惊鱼水溅桥。


 苏轼这首咏桃花诗写得形象鲜明、清新可人。“争开不待叶”一“争”字写出了桃花先花后叶特点同时,点出了花开的态势,大有争先恐后之意。而且也颇有点拟人意味,好象桃花也有知觉,为避落后,等不及叶开便抢先绽开了。“密缀欲无条”一句写出了桃花不仅开花不待叶,来得急切,而且花朵之多也很惊人,大有缀满枝条以至使枝条隐于花中不可见之势。“欲”,即几乎的意思,当然也含有写桃花的神韵之意,同“争”字相似。如果说这两句是描写桃花开时急切且繁多景象是从桃花自身着笔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从桃花开后外在环境角度来描绘桃花之美。“傍沼人窥镜,惊鱼水溅桥。”写出了桃花依傍于水沼池边,就好象佳人含羞窥镜,娇艳自矜,脉脉多情,以至水中之鱼见桃花之美色为之一惊,跳而溅水桥上。在诸多咏桃花诗中,苏轼这首小诗写得独具特色。格外引人注目。特色之一是以拟人手法写桃花、神韵十足。那争开的桃花缀满枝条、鲜艳无比,临水而照,恰似佳人梳妆,以至鱼惊水溅。这种构思不是很新颖奇特吗?特色之二是虽然运用拟人手法,但语言形象简洁、流畅、生动、脱口而出、好象漫不经意,实则炉火纯青,已入化境。于平易中见新奇,清淡中藏韵致,堪称咏桃花的佳作。
 当然,以桃花喻佳人并非自苏轼始。唐崔护的人面桃花是脍炙人口的比喻,苏轼自然知晓。李白也曾称盛开桃花有“佳人色。”到宋代邵雍笔下,则说得更为明确“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将桃花比作佳人出嫁,自然情趣盎然,而且是七言绝句,更有语调婉转曲折多变之美。苏轼以五言写其后,相形之下则更有含蓄蕴藉之致,这不仅是于由五言诗的韵律所致,而更主要的是构思立意之故。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这首诗咏桃花,然而诗中并未精工细刻桃花的枝叶及外貌,也未点染桃花的色泽光艳,但作为报春使者的桃花,其特点神韵,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较为传神地写出了作为客观外物的桃花,更主要地是较为含蓄地寄托了诗人的情愫,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咏花诗。
 首句“桃花春色暖先开”颇富新意。诗人不去着意刻画桃花的外貌,而是写他开放的时间特点。我们知道,桃花是属于较早开放的一种花,此句中,诗人点出在春天天气刚刚转暖,春风轻拂时,桃花在众花之前抢先开放了。“先开”,不仅突出了桃花开放之早,而且把桃花的争先之态也表现出来了,这两个字真可说把桃花写活了。
 第二句“明媚谁人不看来”,紧承上句。先于众花而开放的桃花,在万木仍然萧瑟之际,其明媚光艳必然吸引了人们的眼睛,使人们争相观看,欣赏。“明媚”二字,简括地写出了桃花的神韵。“谁人不看来”,问得巧妙,正是这一问,诗人从反面肯定了桃花的明媚是当时其它花木不可比拟的,而这一问也暗示出桃花持宠而骄的神态。
 前二句,诗人极写桃花开放之早,外貌之明媚,其意在为后二句做铺垫。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苍苔”,笔锋急转,一反前意。这二句说,虽然桃花以明媚而夺人之爱,但是它生命力不强,一阵狂风就会把它吹落地下,这时,它殷红的花瓣只能和低洼潮湿之处无人问津的苍苔为伴了。“点”字,意味深长,真有力透纸背之力。苍苔所生的阴暗潮湿之处,一般是无人问津的,可是明媚鲜艳的桃花,一旦被风吹落,却只能去点缀苍苔,这是多么可悲可怜啊!这二句突出了桃花生命之短促,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虽然,诗人并未明言对桃花的态度,但读者已可了然。
 晚唐政治腐败,许多人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周朴是个很有气节的诗人,他对这种士风深恶痛绝。在这首诗中,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对这些昙花一现的人物予以抨击。全诗平淡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桃花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日本〕 大伴家持

春苑花红艳,桃花开满枝,

桃红花下路,出立美人姿。

(杨烈 译)

《桃花》选自《万叶集》卷19第4139首。大伴家持(717——785)是《万叶集》末期的著名歌人,他的创作生涯自732年起至759年止,长达28年之久。作为歌人,大伴家持的灵感和悟性全然仰赖女管家,即后来的岳母坂上郎女的点染启蒙。为此,他深深受到广泛的社交与文化氛围的熏染,他的整个创作活动大体可划为3期,概括其内容,或寄情于美人香草,状物咏怀;或抒发天涯断肠人孤悲清寂的乡愁;或描绘觥筹交错的宫廷盛宴,可谓众彩纷呈,各尽其妙。此外,为《万叶集》的编纂结集问世,大伴家持苦心经营,在日本和歌史上贡献昭著。《万叶集》中收录他的各类和歌凡472首,独领众歌人之先。

这首和歌吟哦的是,仲春的花园里一片艳红,云蒸霞蔚,那是灼灼染目的桃花,君不见缤纷花色辉映、疏密有致的树荫下,正亭亭玉立着一位风姿绰约、洁清纯馨的姑娘。

这是作者出任越中守(今富山县的地方官)时,在当时流行的审美意识的摇荡下,精心构建在自己青春旋律蓬勃高扬的心野上一方飘漾着青春活力的优美画图。“春苑”是指居所的后院,从字面上看,不难窥测到中国大陆文学的流韵风致。这一点从日本保存在奈良正仓院的“鸟毛立女屏风树下美人图”中即可得到有力的佐证。“树下美人图”上标记天平4年(752)6月26日,比《桃花》一歌之诞生仅迟2年余。园中的树下美人,一幅中国唐朝女子的修饰打扮,双颊丰满,玉颜蛾眉,丹唇粉腮,眉间与口唇两端分别饰有“花钿”和“靥钿”。“花钿”和“靥钿”均是唐宋时代妇女流行的一种面部化妆,用绿色的“花子”贴在眉心或唇际,以增媚姿容的风流。家持在本歌中描绘的女子,可以反映出自己与世人一样,对画中美人持有共通的理想性审美意象,印证了这一时期人们在感观上推崇注重的女性美,是怎样一种体貌风采。

大伴家持是一个受中国文学熏陶颇深的万叶歌人,在他的诗篇中不难找到《诗经》、《文选》、《楚词》乃至被称作中国软文学代表的《游仙窟》之影响痕迹。《桃花》一诗明显著流露出《诗经》中《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内涵韵致,以及《文选》中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中吟唱的深层神韵与灵性的色彩。

此外,本歌写物及人,任遐思驰荡开去,以绚澜沁香的桃花做背景,朵朵桃花绽开其中,如云似霞,散发、飘溢出强大而浓郁的艺术生命力。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的桃枝,虽艳却无一丝荡意,尤令人联想到桃花掩映下文静端庄、肌肤洁润、楚楚动人的好女子那充满青春活力的玉颈粉颊和身材匀称修丽的轮廓曲线。有着春水一样的柔情的大伴家持,在这里完全把诗中的女子幻作自己理想化的、情所独钟的秀颖恋人,对之投注、寄寓了无限的爱慕,自己于领略其风采神韵的途程上,拾回一个甜而不腻的青春之梦,继而陶醉畅游在汨汨爱河之中。而留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深至、闲淡澹雅且韵味俱长的美感享受。

在诗歌艺术的表达方法上,正如伊藤博所云:“大伴家持善于驱使自然描写手法,自然描写即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亦即自然描写。”(《万叶集相闻的世界》)宏观而论,细玩歌意,此说可谓的评。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储氏


 夭桃灼灼倚窗前,春色缤纷带紫烟。
 昨日雨声来枕上,惜花人听不成眠。


 储氏,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这首咏桃花写她于雨中赏桃花见其零落之势忧不成眠的情景。前两句写桃花盛开之景。灼灼即写桃花色泽艳美,倚窗前写其姿态似有情而倚。而“春色缤纷带紫烟”一句写桃花为春增色添彩,缤纷夺目。总之是一派春光明媚景象。第三句是转折处。“昨日两声来枕上”有两点含意,一是表明上述之美景已是昨日雨之前之景,而不是现时之景,二是表明现时乃是雨后之今夜。诗人遥念春光明媚桃花盛开之景。第四句“惜花人听不成眠。”点明题旨。原来诗人即惜花人忧虑雨中桃花必定零落。痛惜不已而又无可奈何,一片惆怅若失之情竞使她不成眠。可见诗人对桃花眷恋之深,也许由桃花虽艳,难经雨打而发生对自己身世的联想,也许由此念及美好事物易逝难久而感慨万分。总之,诗人这结末一句自称惜花人不成眠,不成眠是由昨日雨声而引起,昨日雨声又同桃花命运息息相关。这逐层递进关系,明确显示了诗人心绪以及桃花形象——雨中桃花。这一形象须由读者想象补充,不是由诗人直接描绘,这就叫言外之意,含蓄之致。
 将桃花与佳人相比拟并不稀奇。储氏以女性之口,叙雨中桃花命运引起感慨就别具风韵了。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桃花行》可以说是将桃花易逝,佳人惜春的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且听其词:


 桃花帘外东风吹,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舒,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盘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惟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泪痕。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储氏自称“惜花人听不成眠”。曹氏笔下林黛玉可称是储氏知音。曹氏的《桃花行》也堪称咏桃的绝唱。

《桃花》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点缀韶华,桃为绝艳。故言春景者,辄以桃红而偶柳绿。实则桃决不能与柳并栽,二者相映,未免失诸于俗。但此祗可与一二素心人言耳。

清明时节,士女似云,相率至龙华,观野外夭桃,以饱眼福。而村童辈折枝求售,繁英重萼,满载肩头,而士女往往斥资买春,带将归去,亦一年一度之韵事也。

美人之颊,比诸桃花。时彦有诗云:烘染胭脂一朵云,似含羞态似微醺。儿家惯妒桃花色,要比桃花胜几分。色泽如此,真足令人销魂蚀魄已。

明皇爱桃成癖,一再见诸开天遗事。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花尤能助娇态也。又与贵妃日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植桃宜于溪畔,照影婷婷,别饶妍态,而落花水面,自成文章,于斯益叹造化妙手。

桃花和雪水洗面,能美容颜,此闺阃旧法,非所语于今日之摩登女子也。

北里中有芳标曰小桃者,尤物也。蝶梦生与之缱绻,赠以诗云:斑骓莫误马缨花,一树夭桃即若耶。知否天台无俗艳,得餐秀色便胡麻。又媵以联语云:小玉情怀原烂熳,桃根踪迹自清高。闻小桃落落寡合,自赏孤芳,一洗寻常卖笑娘习气,宜乎蝶梦生之颠倒也。

宋张敏叔以桃花为狂客,清俞曲园以息夫人为桃花神,其殆取汉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耶。

蜀都碎事云:梁山县有桃花洞,洞口小溪中,出鱼曰冰雪鱼。每当桃花盛开之时,其鱼头上有红骨一片,状类花瓣。桃花落尽,鱼之头骨亦无矣。是鱼艳绝,令人爱煞。

偶至愚园路,见人家篱落间桃花零落殆尽,不觉忆及某诗人句:美人消息问桃花。春事阑珊,花魂早断,美人消息,其从何处问讯耶?为之怅然者久之。

湘中名士杨南村,小品隽永,可乱六朝人楮叶,予最爱诵之。有寻花日记一种,尤属风华绝世,录其观桃一则云:邑城东北有山曰月坡乡者,桃花极盛,每届二月,灼如野烧,士女引领神飞,车马填路,蔚为一年之胜游。故俗有月坡春宴之题目,列入八景之一。自予莅世,久矣不见斯风,惟存故老之流传,资为故实。然桃为上果,乡人艺之者多,虽不及彼佳胜,要亦有足观焉。春服既成,东风已和,翱翔郊原,触目皆成图画。旷逸娟静之趣,尤有足多,因叹月坡之游,徒资豪举,尘嚣凑杂,反乱花真,安得此爱日亲风,友蜂侣蝶,独来独往,消受无言之风范邪?

世俗有催花之法,非时蓓蕾,诚足以侔造化而通仙灵,神仙传载王琼妙于化物,方冬,以药栽桃杏数株,一夕繁英尽发,月余方谢。则可知催花之法,自古有之,今之花奴,不过师其故智耳。

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难,皆得仙。见述异记。此殆袭陶靖节桃花源记之说欤!寓言八九,不足凭信。

桃性早实,十月辄枯,故称短命花。

女子有在广座大庭,姿态平庸,了无可喜,然一旦置诸云屏绮幕间,而反耐人端详平视者,惟桃亦然。桃之在树,自远望之,一片模糊,不甚可辨。然偶折一二枝,插于素瓷胆瓶,晴窗玩赏,觉粉瓣上轻晕红脂,花须灿然,错落有致,殊可爱也。

桃宜与竹伍。李中云:灼灼偏宜间竹阴。韩愈云:临窗映竹见玲珑。二贤所见略同。

八指头陀寄禅,因见白桃花为风雨所摧,不觉失声大哭,慨然动出尘想,遂投湘阴法华寺剃度为僧。非奇隽人不能有此奇隽事。又近贤咏白桃花有句云:恰似文君新寡后,素妆犹未嫁相如。白桃花抑何感发人情乃尔。

(1934年上海中孚书局《逸梅小品》)





赏析这篇文章,不同于新文学样式的小品文字,而近似前人的诗话和掌故笔记。但在写法上,又不像诗话笔记那样分散零碎,而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题目进行构思。

本文便是围绕着《桃花》这个题目,把有关的诗词名句和雅人韵事,不论是古人的今人的,都搜罗在内,经过筛选,加以评点和增补,编织为文。看来好像很随意,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其实是有其取舍标准的,凡采入者必须符合作者的审美观点,能体现作者欣赏情趣的,方可。否则,一概不取。因而,所采入的文字已注入了作者的意趣,再加上自己添写的部分,便浑然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完整篇章。

此类文字,须写得隽永有趣,远尘绝俗,有韵味,有风致,方为上乘。最忌俗气匠气。使人读后有所会心,即其主旨,重在陶冶性灵,启人感悟。

本文写桃花,首标桃之秾艳,以为“点缀韶华,桃为绝艳”。故其中多与女子相提并论,或以花喻人之艳美,或以人喻花之风致,使名花绝色互增妍丽,写得十分纯净,没有俗心市气。

次记赏花之情,野观瓶赏各有其趣。野观则云:“灼如野烧,士女引领神飞,车马填路,蔚为一年之胜游”。寥寥数语,已将春花之繁盛,游人之陶醉,春光之旖旎,烘托殆尽。瓶赏则云:“偶折一二枝,插于素瓷胆瓶,晴窗玩赏,觉粉瓣上轻晕红脂,花须灿然,错落有致,殊可爱也。”桃花生树,野观固美,折枝瓶赏,亦有乐趣,写来各不相下,洵为妙笔。

作者爱花,纯尚自然之趣,不仅喜欢花开,还能欣赏花落,这又是异乎常人之处,一般人见落花常有一种飘零迟暮之感,多愁善感的士女,还往往见落花而悲叹洒泪,甚至连诗圣杜甫也说过:“轻薄桃花逐水流”(《漫兴》)。而本文作者却能独赏落花之趣,写出了这样一段妙文:“植桃宜于溪畔,照影婷婷,别饶妍态,而落花水面,自成文章,于斯益叹造化妙手。”此真可谓爱桃情深,善解造化,花开花落,均能领略其美。

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将爱花之情推广外延,旁及其它有关事物,其中引《蜀都碎事》云:“梁山县有桃花洞,洞口小溪中,出鱼曰冰雪鱼。每当桃花盛开之时,其鱼头上有红骨一片,状类花瓣。桃花落尽,鱼之头骨亦无矣。是鱼艳绝,令人爱煞。”这种由爱花而旁及鱼类的情怀,只有胸次纯净、性情恬淡者有之,一般人无此感悟,不能领略此种佳趣妙境。

文章结尾一段,引近贤咏白桃花诗句:“恰似文君新寡后,素妆犹未嫁相如。”此诗可谓善于比拟,人多以花比喻美人,此诗则以美人比喻花,不但使花更艳,更有精神,且赋予生动形象矣。在用典方面,又将一典分写两句之中,使文字亦流动不滞,堪称佳句。无怪作者如此激赏。

作者擅长此类文字,其表现手法多从小处着墨,侧面取势,一经点染,即跃然纸上,情酣趣足,耐人寻味。本文可谓此类文字之佳构。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白敏中


 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世界,人们谈起春花,总会提到娇艳的桃花。正如“桃红柳绿”已成为春天的代名词一般。
 上引《桃花》诗作者白敏中,是唐朝长庆年间的进士,官至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热衷于仕途,诗作很少。可是这首《桃花》诗,却颇能状物传神。诗中描绘盛开的桃花,色胜云霞,锦绣成堆,远远看去,满树重葩叠萼,仿佛要把树身都压斜了。诗的后两句是说,在怡荡的春风里,欣赏着娇艳的花色,会使你觉得明媚的春光都被桃花独占了。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咏桃花的诗篇。《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梁江淹作《桃颂》:“惟园有桃,惟山有丛。丹葩擎露,紫叶绕风。引雾如电,映烟成虹。伊春之秀,乃华之宗。”唐人咏桃花的诗甚多,如吴融“满树如娇烂熳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元稹“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霞光看不得”;白居易“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杆外两三枝”;吴、元的诗,极写桃花的娇艳;白居易则以回忆的笔法,写桃花在月夜的风姿,但不明白道出,而是给人以遐想,这正是白乐天作诗的高妙之处。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曾在御花园亲摘桃花,插在杨贵妃头上,喜形于色地赞道:“此花尤能助娇态也!”一个“娇”字,确实道出了桃花独特的魅力。
 桃花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晋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他笔下的“世外桃源”,为历代文人所神往。唐人王维曾作《桃花源行》,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之句。似有无限惆怅之感。唐人崔护的七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记述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因而,“人面桃花”也就成了失恋者的感叹词。
 桃花属蔷薇科的落叶小乔木。花艳,果可食。桃的品种繁多,全世界有三千余种。我国有三百多种。观赏的桃花有碧桃、紫叶桃、鸳鸯桃、瑞仙桃、寿星桃等。碧桃最美,宋人秦观曾咏:“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但桃花斗艳之期较短,不过十来天,就落英缤纷了。李白为此叹道:“宛转龙火风,零落早消失。”我国出产的桃子,名闻海外的有北京水蜜桃、山东肥城桃、河北六月桃、南京时桃、贵州血桃、渭南甜桃等。《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吃的蟠桃,也是颇有来历的,唐人就作过《蟠桃赋》。据《后蜀纪事》载:“孟昶十二年十二月,中书舍人刘光祚进蟠桃核酒杯。”这个桃核酒杯,雕镂想必十分精工,与《核舟记》中所记的桃核雕成的工艺品,当可媲美。蟠桃的果实很大,肉细而甜,是桃之上品,难怪孙悟空见了它要滴口水而一再偷吃了。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人类有触景生情、物我相应的天性。桃花因为开在充满生机的三月阳春,人们就把它跟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联系起来;因为它色媚质嫩,于是便成了佳人容貌姿色的比附;因为它花期短暂,且经不起风雨吹打,又令人感悟到青春易老、红颜易衰的人生哲理。还由于桃花的生态具有娇柔艳丽、婉约和顺,一时如火如荼,转瞬花落枝秃的特点,因而常常成为情男痴女浮沉爱河的内心寄托。如此等等,构成了专属桃花的心理学花谱。元稹他既具敏感颖悟的诗人气质,又有过类似《莺莺传》中张生般的切身经历。当他目睹桃花开放,也就挥毫写下了此诗。
 开篇“桃花浅深处”句中的“浅深”二字所含甚丰,写出了桃花盛开时姹紫嫣红、浓淡相宜的胜景;写出了花树重重迭迭、远近相映成趣的壮观;暗示着桃花的色泽并非一律热烈,还有其冷淡的一面;隐含着盛极即衰、好景不常的愁绪。第二句“似匀深浅妆”中的“匀”字是使动用法。此句的意蕴也重在“深浅”二字。桃花的可人丰韵宛如天工深浅得体地巧施脂粉使然。闺中的少女何尝不是浓妆淡抹地美化自己,心里若有祈盼。可是“春风”在带来生机的同时,也附着厄运的预言。想到桃花的花期将尽,怎不令人“肠断”。第三句的一个“助”字把欢愉的情致推进了凄凉的境地。那面若桃花的少女心里,也由砰然骚动变成黯然惆怅。末句“吹落白衣裳”中的“吹落”两字使感伤的色调完全地覆盖了景观。桃花纷纷飘舞,茫茫一片,犹如白色的衣裳徐徐落到地上。少女抑郁难解,日见消瘦,穿着的藕衫素裙变得不再合身,春风吹过,好象要飘落下来一般。
 此诗以实写咏桃花,以虚写言春情。诗短语浅,但含蓄隽永。尤其是若有若无、不可捉摸只可意会的少女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闺阁怀春那种莫名烦恼的情状。人称元稹为描写爱情心理的高手,在此可见一斑。

咏花诗词之《桃花》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桃花

 

薛能


 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
 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
 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
 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
 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
 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
 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
 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
 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古人咏花,大致有两种用意:一是规讽他人,二是托物自寄,薛能这首诗属于后者。这首诗大约成于唐懿宗咸通中年,薛能解任嘉州刺史回到长安之前。诗人晚年崇尚浮屠,在此期间,“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往来僧”(《过象耳山二首》)“闲思胜事多遗恨,即悔公心是漫忙”(《雨霁北归留题三学山》),身闲情逸,寻芳恋景,自然会抚今追昔,产生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感慨了。
 全诗二十四句,从五个方面描写桃花。
 诗的开头六句,如画家写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桃花园内繁花锦簇的绚丽景色。那一簇簇,一片片破蕊怒放的桃花色彩秀丽,天生丽姿,绰约可人。“千年岂易逢”,诗人不正面描写桃花盛景,而以观赏者的评语烘托而出,给读者以无穷回味的余地,读者可以借助于诗人的赞誉之辞,想象出那满园桃树,灼灼其华,也就会深感这桃花实属人也罕见,千载难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每棵树上花朵繁缛,挨挨挤挤,重重叠叠,竟相开放,放眼望去,竟是一片花的海洋,粉红的世界。一般诗人写桃花,只注重写花色不同,“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却着重写出了桃花随着早午的更换,色泽也浓淡殊异,富于变换的特点。清晨,空气湿润凉爽,桃花显得色泽清新雅淡,晴午,空气燥热,花色就变得浓重,光彩炫目。这几句诗,语意舒缓而多变,既写出了桃花初绽时的绚丽景色,又表达出诗人偶遇桃林时的喜悦之情。
 诗的第二层共四句,摄物的镜头对准了桃林外的旖旎风光。那刚从南方飞来的春燕,在花木间翩翩翻飞,呢喃而语,似诉说久别归来的兴奋和喜悦;农事大忙季节,仍有农人忙中偷闲,久立于桃园之外,指指点点,一睹桃花盛开的奇观。桃林四周的篱笆,有的脱落,有的倾斜;篱笆外边,苍松修竹,亭台楼宇,交互掩映,更显出这人间仙境的幽僻恬澹,典雅明丽,令人神往之至了。
 以上两个层次,写诗人遥望桃林内外的迷人风光。接下去四句诗,诗人步入园内用特写镜头,由远及近,摄取了蚂蚁缘树,蜜蜂吮蕊的细节,烘托了桃花的迷人,桃花芬芳馨香吸引得蚂蚁在树干上爬上爬下,蜜蜂儿则钻进花蕊中间,吸吮那甜甜的花蜜。微风袭来,树影婆娑,使人暖意盈怀,恬然自乐;那满树桃花脉脉不语,更显得容貌妖冶,妩媚动人。“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离蜀赴京时,已年逾五十,病身白发,还要“南征又北征”(《初发嘉州寓题》)因此他“只愁还作总戎身”(《晚春》)。戎马倥偬,满腹愁怅之余,看到这轻松自如的蜜蜂和蚂蚁当然会羡慕、嫉妒,甚至自惭弗如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由闲逸生活的追求,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的第四层,借助于丰富想象,接连两处用典,给这世外桃林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诗人把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和刘晨、阮肇天台山巧遇仙女的典故揉和在一起,意思是说:在这桃林深处,是不是还有神仙居住的清平世界?以下四句诗,诗人的想象就象天边的一朵清云,一抹彩霞,更加遥远,神奇。“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这二句用的是汉代东方朔三盗王母蟠桃的神奇传说。据《汉武故事》《博物志》记载:西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结果,食之可以长生不老。在王母娘娘七月七日蟠桃盛会上,汉武帝有幸尝到四枚,而东方朔却神力通天,曾先后三次盗食仙桃,被玉皇大帝封为木帝岁星。诗人用此典故,形象地表明了不仅桃花娇妍迷人,桃林幽静宜人,而且桃子鲜美可口,更令人垂涎三尺。从这两处用典中,我们仿佛可以揣摩到诗人思想的博动,他多么希望能象武陵渔人和东方朔一样蹑仙踪,入天庭,享受几天安乐清静的仙人生活!
 最后一层,诗人把思绪从神仙世界拖回到眼前的现实生活中来。仙踪无处寻觅,俗也难以超脱,唯一可以寄托自己情怀的,只有“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了。历代爱花成僻之人不胜枚举:宋代林逋以梅为妻,终身不娶;明代王衡东在桃花盛开之日,携酒枪蒲席,流连于桃园,席暖则更移,酒尽则复买。这些传闻,看似荒诞,不可思议,但细想开来,这恰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思想长期受到压抑,抱负难以施展时的变态心理。“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这二句诗紧收全诗,诗人聊以自慰地说:这里的桃花值得我们流连观赏,何必要象司马相如那样到四川临邛去呢?诗人拈用司马相如在临邛当垆卖酒的故事,表示自己很想远离吵闹芜杂的官场,寄身于佛门净土。
 薛能这首诗,采用立体式,多层次写法,笔锋落处,广阔悠远;忽而花间树下,忽而林内园外,忽而仙境人间,光怪闪烁,变化多端。诗人正是通过对艳丽迷人的桃花和恬静宜人的桃林的生动描绘,来表示他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安静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薛能从青年时代起,就梦寐以求那种“无战复无和”“处处是欢声”(《升平词十首》)的理想社会。而今虽已年过半百,看到的却是井邑多难,疮痍未平,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理想的破灭、现实的残酷,使诗人心灰意懒,悲观厌世,必然会如陶渊明那样在世外桃园,神仙境界里寻求精神寄托。薛能一生颇自负,声言“李白终无取,陶潜终无刊”(《论诗》)。话虽这么说,然而这首桃花诗的主题终究没有脱离《桃花源记》的范畴,诗中也把武陵渔人发现的仙洞桃源,当作自己追求的理想社会。当然,这首桃花诗的内容、意境、写法以至于语言风格又不同于《桃花源记》,陶文侧重于记事写人,作者直接描绘那和乐融融的乌托邦社会中的人情语态,芳草修竹,而这首诗却着笔于花木虫鸟以及和桃花有关的神话传说,运用诗歌特有的凝炼含蓄的语言,造成一种神妙幽静的意境,牵动作者的想象力,同诗人一道去领略那圣洁土地上的风情,陶醉于芬芳馨香的美的享受中,更显出诗歌特有的艺术魅力。
桃花

桃花táohuā

━━ 喻女子美丽的容颜。唐·温庭筠《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 莲步   晓发 ☛

桃花

〈隐〉宋代市语指脸。见《绮谈市语·身体门》。语本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taohua

桃树开的花:红艳艳的~开满了枝头。

桃花táo huā

❶桃树的花: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底下坐着。(二三·522)
❷指画着桃花的花名签: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题着“武陵别景”四字。(六三·1497)
❸比喻血迹:(尤三姐)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六六·1608)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桃花
桃花  táohuā

蔷薇科,落葉小喬木。幼枝褐緑色,或紅褐色。葉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锯齒緣。花單生,五瓣,粉紅色。變種多爲復瓣與重瓣,有深紅、緋紅、純白與紅白混雜諸色。花期四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具茸毛。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逾千,分食用觀賞兩類。廣植庭園,亦可盆栽,切花。《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桃始華。”《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桃花》:“桃花種最多,若金桃、蜜桃、灰桃之類。”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桃花
桃花  táohuā

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之花。粉紅色,徑寸許,具短柄,萼片五。花瓣五,倒卵形。主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跌打損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桃核仁》:“桃花,殺注惡鬼,令人好顏色。”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桃花》:“主除水氣,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悦澤人面。”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果部·桃核人》:“《聖惠方》:酒漬桃花飲之,除百病,好容色。”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江河 > 桃花水1 > 桃花
桃花  táohuā

即桃花水。

桃花táo huā

❶宋代市语谓脸。《绮谈市语·身体门》:“脸: 桃花。”
❷旧时赌行谓只赔不吃。《切口·牌九赌》:“桃花: 只赔不吃也。”

果树花

果树花

桃树花:桃花 绯桃 夭彩 春红 千叶桃
桃树、桃花:露桃
红桃花:红桃
白桃花:粉团儿
杏花:杏腮 杏靥 及第花
白色的杏花:雪杏
梨花:梨英 梨云 梨雪 梨霜 梨蕊
石榴花:榴花 榴火 榴锦 榴靥 鸳鸯花

☚ 草木花   木本花 ☛

各种人的容貌

各种人的容貌

帝王的容貌:龙颜 天颜 龙凤之姿
帝王的容貌和气色:圣颜 圣容
帝王非凡的身姿容貌:龙颜凤姿
修道者的容貌:道貌
仙风道貌:云貌
男子的容貌:男貌
美男子的容貌:掷果之容
诗人的容貌:诗貌
女子的容貌:桃花 眉靥
美称女子的容貌:玉容
俊美的玉容:玉山
美人的容貌:桃花面
丑女的容貌:青唇
人死的容貌:遗容

☚ 各种容貌   美好的容貌 ☛

桃花flowering peach;ornamental peach

Prunus persica,又称花桃、碧桃。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染色体数2n=2x=16。桃树原产中国西北山区,约在3000多年前引到黄河流域。《诗经·周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写桃树开花盛况。《尔雅》有对桃的记载。《齐民要术》对桃的性状、繁殖、栽培方法都有记述。园林中最早应用的是果桃。在栽培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以观花为主的观赏桃类。桃花小枝光滑,芽并生,中间多为叶芽,两旁为花芽;叶椭圆状披针形,花梗短,原种之花粉红或白色、单瓣,栽培品种有各色,并有复瓣至重瓣品种;萼片5或10;核果近球形或长卵形,表面密被绒毛。花期3~4月,果6~9月成熟。栽培品种达40个以上。
桃花分布中国各地,陕西、甘肃和西藏东部海拔1200m的高原,河南南部、黄河及长江分水岭,云南西部都发现有野生桃树。喜光,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怕涝,如淹水3~4天就会落叶,甚至死亡;喜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及壤土,在粘重土壤上易发生流胶病。用播种或嫁接繁殖。实生苗只能作砧木,多秋播,也可春播,春播种子要经过沙藏。栽培品种通常用嫁接繁殖。在南方用毛桃、北方用山桃(P. davidiana)作砧木,用李、梅、杏或榆叶梅作砧木可使植株矮化,但成活率较用桃砧低。用麦李(P. glandulosa)和郁李(P.japon-ica)等作矮化砧,效果好。桃花可地栽、盆栽和促成栽培。一般整剪成自然开心形、自然杯状形、自然圆头形、桩景式及悬崖式。修剪方法分细致修剪和简易修剪。细致修剪多用于重点景区,一般采用冬剪与夏剪相结合,合理的配备大、中、小枝组,将长、中、短枝精心搭配,使之形成优美的树姿。简易修剪应用在大面积的栽植和风景区,每隔2~3年回缩一次,以控制树冠。盆栽6~7月份随着新枝生长,将其枝条扎缚弯曲成栽培者所需形状。对于未整形的一年生以上的枝条,可在2~3月份用刀刻至木质部而弯成各种姿态,然后用绳子绑牢,待定形后再解除绳子。为使新枝短而花密,可在枝上芽之下部每隔6~7cm用刀刻伤或剥去部分皮层,促花芽分化。为了培育根系发达的盆桃苗,应于7月份对地栽小苗进行断根。
促成栽培:❶提早开花。桃花是春节催花的好材料,在北京每年12月上旬,将盆桃移入温室(5~10℃),两星期后将室温逐渐升高到20~30℃,经常浇水、喷水,保持良好光照。从增温至开花需1~1.5个月。
❷延迟开花。将休眠植株移入冷室,室温略高于0℃,待用花前分批移出,即可供节日用花。
桃花常见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Bacteriumpruni)、真菌性穿孔病(Cercospora circumsissa)、桃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桃炭疽病(Gloeosporiumlaeticolor)和桃流胶病(Gummosis)等;虫害有桃蚜(Myzus persicae)、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i)、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山楂叶螨(Tetranyclus viennensis)等。
桃花芳菲烂漫,妩媚动人,可植于路旁、园隅,或成丛成片植于山坡、溪畔,形成桃园、桃溪、桃花坞、桃花峰、桃花洞、桃花源等美景。桃花与柳树配植,可形成桃红柳绿的春日佳景。桃花还宜作盆栽、催花、桩景及切花等用。
同属中相近的观赏树种尚有:山桃(P. davidi-ana)、甘肃桃(P. kansuensis)、光核桃(P. mira),都是园林绿化的好材料,又是很好的砧木。

桃花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或山桃P.da-vidiana (Carr.) Franch. 的花。苦,平。利水,通便,活血。治水肿,腹水,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服,每次1.5g,每日二至三次。孕妇忌服。桃花含山柰酚及其糖苷,槲皮苷,蔷薇苷A、B,紫云英苷,矢车菊苷,香橙素等。白桃花含三叶豆苷。花蕾含柚皮素。蔷薇苷有导泻作用。

桃花

桃花taohua

桃树的花。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萼片卵圆形或长圆状三角形,被短柔毛。花瓣分离,粉红色。雄蕊多数,子房被毛。开花期在4~5月。


图24 桃花
1. 花瓣 2.雄蕊 3. 雌蕊
4. 萼筒 5. 花梗

☚ 花图式   小麦花 ☛

桃花táo huā

《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桃饮(88)。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 davidtana(Carr.) Franch.的花。
【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
【归经】
❶《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❷《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利水,活血,通便。治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
❶《别录》:“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
❷《唐本草》:“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
❸《本草纲目》:“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
❹《本草汇言》:“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
❺《岭南采药录》:“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二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桃花

peach blosso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