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节菖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九节菖蒲 【概况】: 异名 菊形双瓶梅(《中药志》),外菖蒲(四川、广东),京玄参(四川、陕西)。 基源 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银莲花属全世界约150种;中国约52种,分布甚广,但以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最多,药用的约有16种。 原植物 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又名穿骨七(湖北),小菖蒲(四川)。 历史 本品在古代本草上均无记载,历代本草“菖蒲”项下所记载者提到“……一寸九节者良”,多系指石菖蒲而言,但抱朴子云:“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尤善。 ”从花的颜色来看,亦可能与现在所用的阿尔泰银莲花有关。目前本品为常用中药,主产于陕西太白、洛南、华县、华阳、宝鸡、蓝田等县;山西、河南亦产,以陕西产量最大,质量亦佳。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圆柱形,黄白色,长约4cm,直径2~4mm,节间长,具多数须状细根及鳞片痕迹。基生叶1或无,3出复叶,叶柄长达13cm;叶片薄草质,宽卵形,3全裂,中全裂片又裂,边缘有缺刻状锯齿。 花茎单一、细长,高11~25cm;总苞片叶状,3出,具柄,花梗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7~10,花瓣状,白色或稍带紫色,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5~3cm,宽约5mm;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椭圆形;心皮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瘦果卵圆形或新月形,长约4mm,密被白色柔毛。种子1枚。 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213页,图16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山地谷中林下、灌丛或沟边。分布于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广布于欧洲、亚洲北部。 。【生药】:采集 小满前后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搓去细毛。 主产于陕西太白、洛南、华县、华阳、宝鸡、兰县等地。山西、河南亦产。以陕西产量最大,质量亦佳。 鉴别 性状 根茎略呈纺锤形,稍弯曲,有时具短分枝,长1~6cm,直径3~7mm。 以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断面白色者为佳。 显微 根茎(直径4mm)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增厚,黄棕色。 皮层由数十列薄壁细胞组成,近表皮的1~2列细胞形小,切向延长,余为类圆形。维管束外韧型;较小,7~12个环列,韧皮部细胞扁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髓宽广。本品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单粒呈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脐点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由2~3粒组成。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168)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抹去杂质,筛去灰屑或用水洗净,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三萜皂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药理】: ❶ 本品水煎剂7.4g/kg,3.7g/kg ip能加强小鼠硫贲妥钠催眠作用,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及苯丙胺所致运动性兴奋;对抗酒石酸锑钾扭体试验并延长热板法的痛阈[1]。 参考文献 [1]陕西新医药 1981;10(7)∶48,1984;13(7)∶57 [2]药学通报 1983;18(2)∶36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药材资料汇编》:“辛,温。” 功效 开窍,化痰,安神。 主治 热病昏迷,痰浊蒙窍,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腹胀闷,痈疽疮癣。 ❶ 《中药志》:“开窍醒神,散湿浊,开胃;外用解毒杀虫。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下痢;因湿浊阻于胃中而致呕吐不食等。外敷治痈疽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入制剂用。 外用:煎水洗或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精滑者慎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炙远志、生龙骨、牡蛎等,治小儿多动症。 ❷ 配苍术,治耳聋。 方选和验方 ❶ 龙牡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小儿多动症:九节菖蒲15g,炙远志4.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琥珀2g(研末吞)。水煎服。 若尿黄赤,大便干,舌红,易怒者可加黄连1.5g,竹叶10g,龙胆草4.5g,竹茹6g,钩藤10g,火麻仁12g;胸闷,纳少,呕恶,苔白腻,便溏者酌加陈皮4.5g,半夏10g,茯苓12g,川朴6g,焦山楂10g,神曲10g;若苔腻而舌尖红者则加黄连1.5g,竹茹6g,陈皮4.5g,半夏10g,茯苓12g;若动作欠灵,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者,当加黄芪12g,百合10g。 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痈疽癣疥:九节菖蒲适量研粉撒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