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核桃举肢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核桃举肢蛾walnut sun moth

核桃果实害虫。学名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鳞翅目,举肢蛾科。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和贵州。为害核桃。成虫长4~7毫米,翅展12~1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腹面银白色。触角丝状,褐色被白毛。翅狭长,披针状,缘毛长; 前翅端部1/3处有一半月形白斑,后缘基部1/3处有一椭圆形白斑,有时不明显,后翅褐色。后足长,栖息时举向后上方故称“举肢蛾”(见图); 胫节白色,中与端部有黑色毛束1~3跗节被黑长毛。卵椭圆形,被产时乳白色,渐变黄白、黄和浅红色,孵化前红褐色。末龄幼虫体长7.5~9毫米,头黄褐至暗褐色,胸、腹部淡黄褐色,背面微红色,前胸背板和胸足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环,臀足单序横带。蛹长4~7毫米,黄褐至褐色。茧长椭圆形,长6~9毫米。河北和山西年生1代,北京和陕西1~2代,河南为2代。均以末龄幼虫于树冠下土中及杂草里结茧越冬,1~2厘米深处最多,少数在树干基部皮缝中。1代区越冬幼虫化蛹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蛹期约7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为害,7月中旬至9月末龄幼虫陆续脱果入土结茧越冬。2代区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上旬至9月上旬。成虫多在17时以后活动,飞行力和趋光性均弱。卵多散产于两果相接的缝隙处,其次在梗、萼洼、叶腋和叶上。每雌产卵35~40粒。成虫寿命7天左右。卵期约5天。初孵幼虫蛀果后,蛀孔流出白色半透明胶质物,经数日变琥珀色。1代区幼虫主要蛀食青皮,粪便排于蛀道中,受害处变黑,严重时全果变黑,故称“核桃黑”,常早脱落。2代区的第一代幼虫多蛀食种仁和果壳,为害状外表不明显,被害果多脱落,幼虫在果内为害30~40天,末龄后脱果入土结茧化蛹; 第二代幼虫主要于青皮内蛀食,很少落果,一果内常有数头为害。一般阴坡比阳坡发生重,山沟里比山沟外重,深山区比浅山区重,荒地比耕地重,羽化期多雨潮湿的年份重。结冻前和解冻后,深刨树盘,可消灭越冬幼虫; 羽化前可于树冠下撒敌百虫,对硫磷,乐果等粉剂毒杀成虫;产卵盛期喷杀螟硫磷和甲萘威,消灭卵和初孵幼虫。摘除虫果和及时拾落果深埋,可减少越冬虫量。


正面观



侧面观


核桃举肢蛾


核桃举肢蛾

Atrijuglans hetaohai Yang,又名核桃黑。昆虫纲,鳞翅目,举肢蛾科。中国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寄主仅为核桃。成虫翅展约13 mm,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前翅端部1/3处有一内弯的白斑带直达前缘,翅基部1/3处还有一小白斑;前后翅缘毛均较长;后足粗壮,胫节、跗节具环状毛刺,静止时,胫、跗节向侧后方上举,末龄幼虫体长7.5~9.0mm,体淡黄白色,各节有白色刚毛;腹足趾钩单序全环式,臀足趾钩为单序横带式。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内和树干基部皮缝内结茧越冬,成虫静止时后足向侧上方伸举并不时摆动,卵大部产在两果相接的缝内,其次产在萼洼、梗洼或叶柄上;幼虫蛀果为害,粪便排于蛀道中,受害处变黑,严重时全果变黑。宜采取冬前深刨树盘,消灭越冬幼虫;摘除被害果,消灭当年幼虫及在幼虫蛀果前喷洒农药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