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粱施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粱施肥fertilization of sorghum根据高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的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而采取的施肥技术。 高粱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出苗至拔节 是营养生长期或生育前期,生长中心是叶和根。根的生长速度比地上部分要快。到拔节初期,植株吸收的氮、磷、钾不多,分别占全生育期总量的8.6%、3.9%和8.1%。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在拔节初期主要积累在叶中,占全株总量的82.3%、73.0%和82.7%,其余的则分配在根中。叶和根的健壮生长能为高粱拔节后的生长打好基础。生育前期是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氮素代谢产物多用于叶的生长,使之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在五叶期以前,叶中氮的积累速度大于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叶的含氮量在五叶期最高,以后随着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降低。根的含氮量只相当于叶含氮量的1/2。叶和根的含钾量与含氮量相近,但变动趋势不同,叶的含钾量随生育期的进展而明显增加,可是,根的含钾量增加较少。钾的积累和分配与氮大体上是一致的。含磷量不同于氮、钾,叶含磷量约为含氮量的1/5,含钾量的1/4,而且低于根的含磷量。生育前期是高粱磷营养的临界期。高粱根系的吸收能力较强,在拔节前能从钙镁磷肥甚至磷矿粉中吸收磷。在根中维持较高的磷、钾含量水平是根系顺利生长的必要条件。 拔节至抽穗 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属生育中期。拔节后,幼穗开始分化,茎叶的生长加快,对养分的吸收日益增多,到抽穗期,植株吸收的氮、磷、钾分别为总量的56.7%、37.1%和55.6%,出现第一次吸肥高峰。吸收的氮和钾已超过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一半,此期对磷的吸收量显然少于氮、钾,但也将近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40%。此期叶、茎、根中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5.8%、30.4%和14.2%;钾在叶、茎、根中分别为42.5%、41.8%和15.7%,也就是说,茎和根的生长所需的钾比氮要多。磷在叶、茎、根中分配比例更近似于氮,分别为52.6%、32.0%和15.4%。但是,按绝对量计算,磷与氮、钾相比仍然是少的。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对高粱的生育及产量的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生育中期,氮素的正常供应尤其重要。如果在拔节初至挑旗不供给氮素,籽粒产量及植株体内氮的积累量仅为全营养的1/2左右,这说明本阶段是高粱氮素营养的临界期。所以,在高粱生产中多在拔节时追肥。拔节期茎秆的干物重占全株总干重的23.1%,挑旗期增至38.9%,到开花期达最大值,为51.1%。抽穗前长成的叶片中,旗叶及其下部的两个叶片对籽粒的形成有较大的贡献,为了延长这几个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往往要在拔节肥的基础上施孕穗肥。在华北地区拔节肥和孕穗肥分别在6月初和7月初施用。 抽穗至成熟 开花是高粱生育过程中的转折点,植株开花后生长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即生育后期,生长中心转为籽粒。开花后茎叶的生长停止,茎叶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开始向籽粒中转输。因此,开花至成熟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茎的干物重到开花时达最大值,叶片的干物重到叶片全部展开时(开花)也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而籽粒的干物重则随灌浆的进程而直线上升。籽粒干物质从前期同化产物中得到的占23%(其中12.3%来自茎节间,8.1%来自叶片,2.6%来自叶鞘),其余的77%都是从开花后的同化产物中得来的。为了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开花后仍保持一定的强度,高粱在抽穗后仍然要吸收较多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34.7%、59.9%和36.3%,出现第二次吸肥高峰。特别是磷肥的施用对保证后期的磷营养尤为重要。在生育后期,营养器官中含磷量下降的速度低于穗部含磷量的增加速度,此时,高粱仍然继续从营养环境中吸收磷。籽粒灌浆后,茎叶中的氮、磷、钾逐渐向籽粒中转移,但是转移的数量各不相同,其中以氮的转移量最多,由茎、叶转移到籽粒中的氮占籽粒总氮量的50%以上。而磷的转移量则较少,茎叶中的磷量只有1.5%~4%到籽粒中。钾的转移量也较少,成熟时植株中的钾有45%~50%存留在茎中。增施氮、磷肥能促进植株对钾的吸收。 施肥技术 基肥 增施有机肥作基肥是高粱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能缓解高粱对地力的过度消耗。有机肥用量因产量水平而异,一般来讲,每公顷产量6.0~7.5吨时,需施有机肥45~60吨。在高寒山区,有机肥对高粱早熟、丰产有重要意义。有机肥可撒施,也可条施,依有机肥的腐熟程度而定。磷肥也用作基肥施用。磷肥对高粱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磷(P)含量有关。土壤速效磷为4~8毫克/千克时,磷肥效果明显,当大于12毫克/千克,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磷肥用量一般为每公顷75~150千克P2O5。 种肥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而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的田块,用氮肥作种肥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施75千克硫酸铵作种肥,一般可增产5%~10%。在未施磷肥作基肥的地块,应施用磷肥作种肥,用量为每公顷75~150千克粒状过磷酸钙。氮种肥与磷种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但种肥忌与种子接触。 追肥 应在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一般可分为苗肥、拔节肥、孕穗肥。各次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及植株的长势灵活掌握。土壤肥力水平高,而且又施了基肥或种肥,可不施苗肥,但对弱苗、晚发苗、补栽苗,要在苗期及时追施氮肥,使之赶上壮苗。拔节肥与孕穗肥应合理调配。如果追肥量不多(每公顷少于60千克氮),应重点放在拔节期一次施用。在计划产量为每公顷6.0~7.5吨、追肥总量为75~90千克氮的条件下,以追肥2次为宜,即重施拔节肥(60%)和轻施孕穗肥(40%)。当计划产量再高,达每公顷9.0吨,追肥总量超过每公顷120千克时,则应轻施拔节肥(占40%),重施孕穗肥(60%),从而使碳、氮代谢协调进行。拔节期(拔节初期或提前几天)施用一次追肥可增加二三级枝梗数(使小穗、小花增加),从而增加穗粒数。拔节期和孕穗期两次追肥可同时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抽穗后如果上部叶色变浅,下部黄色叶增多,可补追少量氮肥作粒肥,以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增强光合效能,防止早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