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粱叶斑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粱叶斑病sorghum leaf spot

主要由半知菌引起为害高粱叶部的一类真菌病害。
种类和分布 高粱叶片上发生的叶斑类病害种类很多,如大斑病、炭疽病、紫斑病、煤纹病等,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国,也是中国高粱上常发病害。植株受害后,致使叶片早枯,导致减产。
高粱大斑病 其症状与玉米大斑病相似,长梭形,中央褐色,边缘紫色。病原物为大斑刚毛座腔菌[Setasphaeria turcica (Luttr.)& Suggs]属子囊菌,座囊菌目; 无性态为大斑病凸脐蠕孢[Exserohilum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属半知菌,丝孢目。本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为同一个种,但属于两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而玉米专化型则能侵染高粱。病菌主要随病株残体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大斑病为流行性病害,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高粱品种间发病轻重差异明显。发病早为害较重,尤以常温多雨年份是引起大片高粱植株早死,发生翻秸的主要原因。
炭疽病 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但也能侵染幼苗根部,引起折倒枯死。病斑梭形,密生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盘)。病原物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um (Ces.) Wils.),属半知菌,黑盘孢目。除侵染高粱外,尚能侵染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约翰逊草(Sorghum halepense)和玉米。7月至8月份是发病适期,个别年份和地块有时发病较重。
紫斑病 侵染叶片和叶鞘,病斑圆形或矩圆形,多限于叶脉之间,无明显边缘,紫红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为高粱尾孢(Cercospora sorghi Ell. et Ev.),属半知菌,丝孢目。7月份开始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累累,但很少见到引起叶片大量枯死。
北方炭疽病 侵染叶片和叶鞘,形成紫红色小斑,后期中央微变灰白色。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变火红色,迅速干枯死亡。病原物为玉蜀黍球梗孢(Kabatiella zeae Narita et Hirats.),属半知菌,丝孢目。本病是东北中部地区高粱上的重要病害,7月至8月份遇低温多雨年份迅速蔓延,引起植株早枯,导致高粱翻秸,严重影响产量。
煤纹病 发生普遍。侵染叶片,病斑梭形或长椭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有时周围有黄色晕环,上生大量黑色小颗粒状菌核。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或发展为长条纹,使叶片早枯。病原物为高粱座枝孢[Ramulispora sorghi (Ell. et Ev.) L. S.Olive & Lef ebvre],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发病盛期是8月份,一般为害不严重,但在个别年份或地块有时发病较重,使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死。
紫轮病 侵染叶片和叶鞘,病斑矩圆形、短椭圆形,多限于叶脉之间,中央淡紫色,边缘紫红色,后期在病斑背面产生黑色小颗粒状菌核。严重时病斑汇合成云形,叶片枯死。病原物为高粱生座枝孢(Ramuli-spora sorghicola Harris),属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病害7月发生,分布普遍,个别地块为害严重,引起叶片枯死。
豹纹病 侵染叶片,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有2~8个极为明显的轮纹。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似豹纹状,致使叶片枯死。病原物为高粱胶尾孢(Gloeocercospora sorghi D. Bain & Edg.),属半知菌,瘤座孢目。本病7月发生,多雨时扩展迅速,分布普遍,个别地块发生较重。除高粱外尚能侵染玉米和甘蔗。
纹枯病 主要侵染叶鞘,也可侵染叶片。病斑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常汇合包围整个叶鞘,后期在叶鞘组织内或叶鞘和茎秆之间长出褐色颗粒状菌核。病原物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 Donk],属担子菌,胶膜菌目; 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属半知菌,无孢目。本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散落于土壤内越冬,第二年侵染幼苗和成株叶鞘。
细菌条纹病 受侵叶片初期呈水浸状斑点,以后病斑受叶脉所限呈紫红色条纹状,表面有菌脓溢出。病原物为高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dropogonis(Smith) Stapp〕。本病一般仅在个别年份或个别地块发生,以种子带菌和病残体越冬传播发病。
病害控制 高粱叶斑病是藉气流传播的病害,因此常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及时秋翻土壤将病残体深埋入土,实行3年轮作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