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核果病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核果病害stone fruits diseases

已记载的桃、李、杏、梅及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病害近200种。中国有桃病害50多种,李病害30多种,杏病害30多种、梅病害20多种,樱桃病害10多种。不同的核果可以有共同的病害。最重要的病害是核果褐腐病、炭疽病、缩叶病、疮痂病、流胶病及冠瘿病。较重要的有细菌穿孔病、腐烂病、软腐病、李红点病、杏疔病及樱桃丛枝病。
细菌穿孔病 为世界性病害,中国各核果产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果与枝梢。叶片发病引起褐色小斑点,病组织干枯后脱落穿孔; 果实染病产生水渍状凹斑; 枝梢受侵染后出现溃疡斑。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明显影响树势及产量。病原物为油菜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ompestri pv.pruni (Smith) Dye〕。侵染桃、李、杏、樱桃、毛樱桃等。桃品种中以晚熟种如玉露、太仓发病重。温暖多雨重雾适宜病害发生,树势衰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树冠郁蔽的果园发病重。病原细菌主要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溢出菌脓,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自气孔或皮孔侵入,引起多次再侵染。病害控制为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枯枝、落叶和落果,集中烧毁; 春季萌动前喷施石硫合剂消除越冬病菌; 发病初期喷代森锌、锌铜石灰液、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等。

核果的其他常见病害

为害部位病害名称病 原 物
叶、枝、花、
白粉病Podosphaera fridactyla,Sphaero-
theca Pannosa
叶、枝、果紫轮病Coryneum beyerinckii
叶、果穿孔病
褐斑病
白霉病
褐锈病
灰斑病
轮纹病
桃白锈病
桃黄褐斑病
桃斑点病
杏、梅锈病
杏、梅叶肿病
樱桃褐色穿孔病
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C.degenerans
Tranzschelia pruni-spinosae
Cercospora rubro-fincta
Ascochyta prunicola
Leucotelium pruni-persicac
Guignardia pruni-persicae
Phyllosticta persicae
Caeoma makinoi
Taphrina mume
Mycosphaerella cerasella
主干、枝
膏药病Septobasidium bogoriense,
S.fanakae
桃癌肿病
桃皮腐病
桃木心腐病
樱桃枝枯病
梅赤枯病
Nectria cinnabarina
Lepfosphaeria pruni
Fomes fulvas
Fusicoccum persicac
Ganoderma applanafum
茎基或根紫纹羽病
冠瘿病
Helicobasidium mompa
Agrobacteriun fumafaciens
果或主要
为害果
灰霉病
曲霉病
实腐病
桃菌核病
桃白霉病
桃果黑斑病
李袋果病
Sclerofinia fuckeliana
Aspergillus niger, A.luckuensis
Phomopsis amygdalina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Alternaria tenuis
Taphrina pruni

腐烂病 美国、日本有记载,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的山东、西南的云南也有报道。一般零星发生,若遇冻害可以大发生。症状、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等基本同梨树腐烂病(见仁果腐烂病)。病原物主要为日本黑腐皮壳(Valsa japonica Miyabe etHemmi〕,其次是核果黑腐皮壳〔V. leucosto-ma (Pers.) Fr.〕。东北以日本黑腐皮壳为主,而华北、西北、华东、西南报道的都是核果黑腐皮壳。日本黑腐皮壳的子座大,如寄主枝条皮层薄,子座在皮层下呈馒头状鼓起,天气潮湿时,涌出的卷须状孢子角呈淡褐色至褐色,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较大,无性态分生孢子器明显分为若干小室。核果黑腐皮壳的子座小,在枝干上分布密而多,卷须状孢子角呈淡红色至红色。病害控制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枝干受伤,提高树体抗病力,同时注意防冻,及时防治枝干害虫,发现枝干病斑及时刮除,并涂波尔多浆或843康复剂等保护。
软腐病 又称黑霉病,是常见的产后病害。核果类主要出产国均有发生。为害成熟果实,病果变褐软腐,表面长出大量白或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上密生黑色霉点,烂果有酸味,后期淌水。病原物为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 ex Fr.) Vuill.〕,属接合菌,毛霉目。果皮擦伤是发病最重要的诱因。病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内或附在各种工具上,从伤口侵入,产生孢子囊后,通过接触、震动、昆虫等传播,菌丝体可蔓延至邻近健果为害。温度0℃时不烂果,5℃时只能缓慢致烂。病害控制: 防止产生机械伤,单果包装,低温贮运,产后以氯硝胺处理等。
李红点病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自南至北均有发生。为害叶与果。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叶与果上病斑圆形,橙黄色,稍隆起,边缘清晰,组织肥厚,病叶后期微卷,病果生长不良,畸形。病部出现深红色小点粒(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病原物为红疔座霉〔Polystigma rabrum(Pers.) DC〕。属子囊菌,疔座霉目,无性态为类疔座霉,属半知菌,球壳孢目。侵染各种李,美国李亦感病。病菌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开花末期散射子囊孢子,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孢子器内的钩状孢子不能萌发,病害发生靠病落叶上延续释放的子囊孢子侵染所致,李树从春季展叶盛期到秋季均能发病。病害控制: 冬季清园将地面落叶落果集中烧毁或埋入土中,开花末期及叶芽开放期喷多菌灵、代森锌或锌铜石灰液等保护。
杏疔病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及东北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花和果亦可被害,病梢生长缓慢,节间短而粗,病叶丛生,叶片黄而肥厚,质硬呈革质,后期病枝梢干枯变黑褐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子囊壳。花器受侵染后,花萼肥厚,病花不易开放。果实受侵染后生长停滞,后失水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病原物为畸形疔座霉(P.defor-mans Syd.),属子囊菌,疔座霉目。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杏树萌动时放射子囊孢子,气流传播到幼芽上发生侵染,随嫩梢新叶生长菌丝在组织内蔓延,5月间出现症状,到10月病叶变黑干枯。不发生再次侵染。病害控制: 冬季剪除病梢病叶病果并清除地面病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切断侵染来源; 春季杏树萌动展叶期喷洒多菌灵、化森锌或锌铜石灰等保护。
樱桃丛枝病 又称致死黄化病,中国山东、四川发生,有的果园严重,大量病树枯死。病树表现小叶、节间缩短、矮化、丛枝和黄化,开花推迟,挂果少,果实小而不成熟,剖视枝干可见形成层变褐。花期出现大枝枯死,发病3~4年可导致病树死亡。病原物为类菌原体(MLO)。可用四环素处理控制病害。
其他常见的核果病害见上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