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动态调控与行为研究技术
将湿地生物种群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时空动态规律和调节机理、遗传组成和进化、行为适应等方面的技术。目的是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调控。
种群动态调控与行为研究技术主要有:
❶生态系统分析与区域评价技术。在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综合不同学科、不同尺度的研究和数据,采用空间建模方法耦合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开展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工作奠定科学基础。植被格局动态与水文循环过程的关系; 在斑块到景观尺度上,以生理生态学过程为基础,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水文) 模型; 探讨生态系统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温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间相互作用及网络控制。
❷种群与行为生态技术。物种濒危与爆发的过程与机制、昆虫种群空间过程与多物种集合种群动态、刺吸式昆虫对植物的选择、种间关系及害虫治理,植物、害虫、天敌的三营养级关系及其建模等; 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动态及其调节机制、配偶选择、双亲行为、生殖合作、亲缘识别、幼鼠行为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❸濒危物种保护技术。以野外生态学研究为主,结合分子生物学、无线电遥测和3S技术等现代手段,从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方面对特产动植物进行研究。研究重点为珍稀濒危动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种群动态、驯养繁殖及其保护对策等。
❹理论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技术。生境破碎化和斑块环境中集合种群动态与物种逃命共存的机制;通过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探讨资源分配、交配系统和近交衰退的联合进化、个体大小变异和表型可塑性。
❺动物种群或个体在不同生态因子影响下能量分配策略的变化,为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动物生活史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 不同条件下物种的遗传变异与分化、基因流及进化; 运用先进的分子研究手段揭示物种分化与进化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同时探索动物对环境胁迫的应激性反应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观测不良环境变化对动物适合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