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柽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柽麻sun hemp
学名Crotplaria juncea L. ,为豆科野百合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见图1、图2)。又称太阳麻、印度麻、菽麻。原产印度、巴基斯坦。现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及大洋洲、非洲等地都有种植。中国最早栽培于福建、台湾等省,以后逐渐引入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 成分 养分丰富、含量高。生长40~50天,地上部鲜物含氮(N)量约0.53%,磷(P2O5)0.08%,钾(K2O)0.31%。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亦不一样。其根、茎、叶的含氮量(以干物质计)分别为1.26%、1.18%和 3.96%; P2O5 含量为 0.23%、0.25%、0.66%,K2O的含量分别为1.34%、1.57%和1.10%。叶的氮磷含量较高,而茎钾的含量较高。氮、磷、钾养分含量随生长的进展而下降。其干物质积累随生长期延长而增加,养分总含量亦随干物质的增加而增加。盛花期养分积累量最高(见表)。其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生长30天时,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18.5%和3.0%,生长50天后,分别降至10.9%和1.63%。纤维含量、无氮浸出物却随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苗期30天粗纤维为28%,无氮浸出物为29.3%,50天以后,分别增加至29%和37.2%。作饲料用以初花期刈割营养成分最高。粗蛋白质含量以叶部最高,茎最少,粗脂肪含量叶最高,根最少。 不同生育期干物质中养分含量与积累量
栽培技术 原为热带、亚热带植物,性喜温暖、湿润,适应性广,气温在12~42℃都能生长,耐旱、耐瘠、耐酸,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良好,适宜pH值为4.5~9,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时,能正常生长。柽麻耐湿性不强,不宜在粘重土壤上种植。水分充足时,温度在20℃左右时播种,出苗快,再生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柽麻茎秆直立,植株高大,为直根型植物,速生早发,可以利用边隙地单种,也可在麦收前后复种或利用麦、稻之间短期间歇时间播种,以及在夏玉米地、棉田间种。根据柽麻的利用目的不同,其栽培方式有刈青栽培,作短期绿肥栽培及留种栽培。各种方式的栽培略有差异。 刈割栽培多利用各种荒地隙地,在耕地整地后播种。因种子硬籽率较高,播前须进行种子处理。刈青留茬高度为20~30厘米左右。播种量45~60千克/公顷。生育期间要防治蚜虫、豆荚螟害虫等的危害。 短期绿肥栽培可与夏、秋作物间作套作。如柽麻用作当季作物的追肥或下季作物的基肥时,在稻麦两熟制中,应利用换茬间歇,抓紧时间抢墒整地,及早播种。在棉田套种柽麻时,它可作棉花追肥。为了防止二者共生期间争光、争肥的矛盾,适期播种是关键措施。在棉花出苗后到第一片真叶出现时播种,当柽麻株高为60~70厘米时掩青作追肥可防止棉花早衰。 柽麻留种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豆荚螟危害和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柽麻开花后,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间长,水分、养分供应不协调,故落花落荚严重,结荚率降低。因此,栽培时应注意:❶适当迟播,以便躲过2~3代豆荚螟的危害; ❷适当稀植。掌握播种量,每公顷30千克种子; ❸在主茎顶花序刚现蕾时进行打顶,控制田间营养体生长,协调水分、养分的矛盾; 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虫害,排水防渍,增施磷钾肥; ❺适时收种。当种荚60%以上成熟时,即行收种。 利用方式 柽麻一般用作肥料和饲料。留种可充分利用荒坡、河坡、路旁、渠边等空闲地种植,既收种又剥麻皮发展副业。❶柽麻作肥料用。其利用方法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异。柽麻单作的可直接耕翻作为下茬作物的基肥;与大田作物间作的柽麻,当其具有一定生物量时,适时压青作本田作物的追肥。柽麻茎根粗壮,分解速度比较缓慢,叶片和嫩枝叶翻压10天后,腐解率为30%~70%,植株翻压30天后,约有80%~85%的氮、磷化合物逐渐分解并释放出铵和磷酸。柽麻翻压的时期,应以不影响作物生长为准,并以获得最高鲜草产量及其养分的释放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相吻合为原则。压青量单作田以15吨/公顷为宜;间作用于追肥的压青量为7500~11 200千克/公顷。棉田翻压柽麻可提高棉花叶柄中的硝态氮含量,防止棉花早衰;柽麻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平均增产10%~20%,并能提高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 ❷用作饲料。一般4月至5月份播种,一年内可刈割2~3次,收获鲜草约3000~45 000千克/公顷。生长40天的柽麻其营养成分与草木樨、紫花苜蓿相似。其茎叶是猪、羊及大牲畜的良好饲草。 ❸用作编织物原料。柽麻茎秆可以剥麻,青体出麻率为3.5%~5%,麻皮可用作编织物材料。剥去麻皮后的秸秆可作支架物及燃料等。 柽麻sun humpCrotalaria juncea L.,又称太阳麻、印度麻、菽麻。豆科,猪屎豆属。一年生草本。绿肥作物。原产印度,中国台湾引种最早,现已扩种到全国各地。主根肥大,侧根多,茎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冠黄色。荚果椭圆形,每荚有种子6~15粒,千粒重一般30~32 g。喜温暖湿润,耐酸、耐旱、耐瘠性强,但耐盐、耐涝不如田菁。苗期生长快,一般出苗后生长50~70天,每公顷产鲜草22.5~30 t,是一种便于安排茬口的短期绿肥。鲜草含N0.50%~0.55%,P2O5 0.05%~0.11%,K2O 0.22%~0.45%。亦可作饲草,茎秆可以剥麻。 柽麻 1. 叶片 2. 茎 3. 花蕾 4. 花 5.幼荚 柽麻豆科野百合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3 m。根系分布于15 cm的土层内。单叶互生,总状花序顶生,着花12~20朵。荚果长2~4 cm,每荚含种子6~15粒。最适生长温度25~30℃。播种约50天便可利用。鲜草含水分约80%,氮0.32%~0.65%,磷酸约0.15%,氧化钾约0.3%。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