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军职名。


职源与沿革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之官(《资治通鉴》卷108)。唐天宝末,始有“都统”之名,总诸道兵马(《新唐书·百官志》5)。五代沿设,有诸道行营都统等军职(《旧五代史》卷8《梁书·末帝纪》上),北宋不设都统。哲宗朝蕃官有以“都统制”除授者。宣和间,陕西、河北等三路用兵,武臣为副总管出师征讨,临时加以“都统制军马”之名,未为正官(《长编》卷402丙午、《朝野杂记》乙集卷13《十都统制》)。钦宗靖康元年,已正式除授“宣抚司都统制”(《靖康要录》卷2)、“陕西制置司都统制”(《宋史·钦宗纪》)。南宋建炎元年五月八日,设御营使司都统制,其后,都统制为常设之官。行营五护军,安抚使司、宣抚使司、三衙,均有都统制之设(《要录》卷5丁酉、《朝野杂记》乙集卷13《十都统制》)。绍兴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罢沿江三宣抚使司,其都统制官以下并以“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入衔(《要录》卷140乙未)。


职掌

南宋北部、西部(沿长江和川陕交界)边界诸屯驻大军的最高统兵官,统领本都统司下兵马(自一万至六万不等)训练、警备、守御、赏罚等军政(《朝野杂记》甲集卷18《乾道内外大军数》、《许国公奏议》卷3《奏乞增兵万人分屯瓜州平江诸处》、《历代制度详说》卷10《屯田》)。


品位

❶南宋前期地位高。或以太尉(正二品)、节度使(从二品),或以承宣使(正四品)充。如“太尉、定江军节度使、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提领营田田师中”(《宋会要·职官》32之37),“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侍卫步军司前军都统制戚方为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要录》卷185乙酉,参《宋会要·职官》32之38)。官阶未及升朝官以上,即与擢升至升朝官(《宋会要·职官》32之48)。其恩数似三衙管军,权位在安抚使等帅臣之上(《宋史·职官志》7《诸军都统制》)。
❷南宋宁宗开禧北伐失败后,都统制地位下降,制置使、宣抚使、都督军马起而代之,成为大军区的实际统兵官(《宋史·赵方传》、《宋史·安丙传》、《宋史·宁宗纪》)。


编制

每都统司置一员。


简称与别名

❶都统。《要录》卷185乙酉:“初置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一员。……戚方为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原注:“《遗史》方除江州都统在此日,今从之。”
❷都统制。与江上诸军设都统制同时,三衙、四川宣抚司下统兵官也省称“都统制”者。江上诸军都统制(包括绍兴十七年后四川诸都统司)之全称为“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要录》卷194辛未:“李显忠为建康府驻扎御前驻军都统制。”同前书卷丁未:“新除都统制李显忠自芜湖至。”《要录》卷194壬辰;“宁国军节度使、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充池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❸诸军都统制、御前都统制。《合璧后集》卷75《都统》:“并诏为御前都统制,田师中于鄂州、德于建康府驻扎。”《宋史·孝宗纪》1:“诏总领、帅、漕臣、诸军都统制并兼提领措置屯田。”《宋会要·职官》32之37:“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提领措置营田田师中。”
❹统帅。《周文忠公全集·奉诏录》卷1《审张绍差除》:“除统帅。……午时封入,未时奉御笔批:张绍可差充池州都统制。”
❺主将、主帅。《中兴圣政》卷46,乾道三年闰七月丙寅朔:“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一员,令兼领军事。岂惟储他日统帅,亦使主将有顾忌。”《宋史·宁宗纪》:“江上诸军主帅。”
❻大将。《水心别集》卷11《兵总论》:“大将屯兵者,悉用募士而教其精锐。”卷12《四屯驻大兵》:“朝廷以四大兵为命而困民于财,四都、副统制因之而侵刻兵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