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军职名。 职源与沿革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之官(《资治通鉴》卷108)。唐天宝末,始有“都统”之名,总诸道兵马(《新唐书·百官志》5)。五代沿设,有诸道行营都统等军职(《旧五代史》卷8《梁书·末帝纪》上),北宋不设都统。哲宗朝蕃官有以“都统制”除授者。宣和间,陕西、河北等三路用兵,武臣为副总管出师征讨,临时加以“都统制军马”之名,未为正官(《长编》卷402丙午、《朝野杂记》乙集卷13《十都统制》)。钦宗靖康元年,已正式除授“宣抚司都统制”(《靖康要录》卷2)、“陕西制置司都统制”(《宋史·钦宗纪》)。南宋建炎元年五月八日,设御营使司都统制,其后,都统制为常设之官。行营五护军,安抚使司、宣抚使司、三衙,均有都统制之设(《要录》卷5丁酉、《朝野杂记》乙集卷13《十都统制》)。绍兴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罢沿江三宣抚使司,其都统制官以下并以“某州〔府〕驻扎御前诸军”入衔(《要录》卷140乙未)。 职掌南宋北部、西部(沿长江和川陕交界)边界诸屯驻大军的最高统兵官,统领本都统司下兵马(自一万至六万不等)训练、警备、守御、赏罚等军政(《朝野杂记》甲集卷18《乾道内外大军数》、《许国公奏议》卷3《奏乞增兵万人分屯瓜州平江诸处》、《历代制度详说》卷10《屯田》)。 品位❶南宋前期地位高。或以太尉(正二品)、节度使(从二品),或以承宣使(正四品)充。如“太尉、定江军节度使、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提领营田田师中”(《宋会要·职官》32之37),“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侍卫步军司前军都统制戚方为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要录》卷185乙酉,参《宋会要·职官》32之38)。官阶未及升朝官以上,即与擢升至升朝官(《宋会要·职官》32之48)。其恩数似三衙管军,权位在安抚使等帅臣之上(《宋史·职官志》7《诸军都统制》)。 编制每都统司置一员。 简称与别名❶都统。《要录》卷185乙酉:“初置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一员。……戚方为江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原注:“《遗史》方除江州都统在此日,今从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