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架空线防雷保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架空线防雷保护lightning protection of overhead line降低雷击线路的跳闸率,缩小雷电事故危害的综合措施。 雷击架空线路杆塔时,感应过电压为: Ug=αhd(1-K) 式中 α为雷电流陡度(千伏/微秒)。导线间没有感应过电压。 直击雷电过电压 雷击架空线路各部位产生的导线对地或导线间电压。雷击部位有: 避雷线、杆塔顶和导线。❶雷击塔顶过电压是雷电流形成的塔顶电位与耦合及感应过电压形成的导线电位之差。其幅值Uj(千伏)为: ❷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时,雷电过电压是雷电流形成的避雷线电位与耦合形成的导线电位之差, 其幅值为: ![]() ![]() ❸雷击(或绕击)导线时,雷电过电压是雷电流在导线波阻抗上形成的电击,其幅值为 ![]() 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 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雷击不同部位,耐雷水平也不同。令雷电过电压等于线路绝缘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的50%,可求得耐雷水平。❶中性点接地并有避雷线的线路,当雷击杆塔时耐雷水平I01(千安)为: ❷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时,只要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空气距离S≥0.012l+1米(l为线路档距,米),一般不会发生闪络,即线路可以耐受这样的雷击。 ❸雷击导线的耐雷水平为I02=4U50%/Z,式中符号见前。 ❹中性点绝缘且无避雷线线路,雷击上导线对杆塔闪络后,再向另一相导线(中导线)反击,其耐雷水平为: 架空线路有避雷线时,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不宜低于表1所列数值。 表1 有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千安)
雷击跳闸率 每40个雷电日,百千米线路因雷击引起跳闸的次数,与耐雷水平及建弧率有关。雷击杆塔顶部发出闪络,或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发出闪络而建立电弧,线路都将要跳闸。 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称为建弧率η,η=(4.5E0.75-14)%。式中E为平均运行电位梯度(千伏/米)。中性点接地系统 ![]() 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的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称为绕击率。平原线路 ![]() ![]() 有避雷线线路的雷击跳闸率n=0. 6hbη(gP1+PαP2)。式中n为跳闸率(次/100千米·40雷电日);hb为避雷线平均高度(米);0.6hb为100千米线路、40雷电日当中的落雷次数;η为建弧率;g为击杆率(表2);P1为雷电流超过雷击杆塔耐雷水平I01的概率, ![]() ![]() 表2 击杆率(g)
中性点接地无避雷线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n=0.6hdη〔gP1+(1-g)P2〕。式中hd为上导线平均高度(米),其余符号同前。中性点不接地无避雷线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n=0.6hdη P。式中P为雷电流超过雷击上导线耐雷水平I0的概率, ![]() 防雷原则与措施 架空绕路防雷原则: ❶防止雷击导线; ❷减少雷击杆塔造成的闪络; ❸减少冲击闪络变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 减少跳闸次数; ❹减少线路停电次数。架空线路的防雷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雷电活动强弱、土壤电阻率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参考已有运行经验决定。 线路的主要防雷措施有: ❶架设避雷线是架空线路基本防雷措施, 可防止雷击导线、降低雷击塔顶的闪络次数。110千伏线路一般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重要的60千伏线路, 雷电日数为30以上时, 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35千伏线路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一般不架设避雷线。 ❷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提高雷击杆塔耐雷水平, 减少冲击闪络次数。有避雷线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值不宜超过表3所列数值。 ❸在导线下方架设耦合地线, 增加耦合系数和分流系数, 降低雷击塔顶冲击闪络次数。 ❹同杆架设的双回路线路采用不平衡绝缘, 绝缘弱的线路在受到雷击时, 先产生闪络, 加大耦合系数, 保护绝缘水平高的线路正常运行,以不中断供电。 ❺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 防止用户停电。 ❻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消除单相雷闪接地故障, 也可提高多相闪络的耐雷水平。 ❼交叉段加装排气型避雷器防止对其他线路反击。 ❽高杆塔大跨越线路, 加强绝缘提高其防雷性能。 ❾低压架空线路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欧,防止高电位引入室内(在有利条件下,也可不接地)。 表3 有避雷线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