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Háng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东平、龙口,新疆之塔城,江西之崇仁,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于 《姓苑》,称:“杭氏望出丹阳,汉有长沙太守杭徐。”据此,《姓氏考略》 云: “ 《后汉书·度尚传》 作 ‘抗徐’; 《江南通志》作 ‘杭徐’;《尚友录》抗徐、杭徐并收; 《图书集成·氏族典》承之; 《通志·氏族略》 ‘抗氏’ 下云:‘后汉泰山都尉抗徐。’; ‘杭氏’ 下云: ‘宋杭开,饶州人。’ 是杭姓殆始于宋时。考 《说文》 ‘杭’ 为‘抗’ 之重文。徐铉云: ‘俗作胡郎切’。是抗、杭本一字也。” 《尚友录》 云: “杭、馀杭商者,吴中多此姓。”则此当以地为氏。 宋代登科杭开,饶州人; 元代有杭和卿,钱塘人; 明代有杭济,宜兴人,诗人; 清代有杭世骏。 杭háng渡。通“航”。見下。 杭 杭háng渡。《卫风·河广》一章:“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毛《传》: “杭,渡也。”郑《笺》:“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 ☚ 构祸 枕 ☛ 杭读音k·ang(-),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胡郎切,平,唐韵。 ❶与“康”通。 ❷[杭庄]即康庄,宽阔平坦的大道。 上一条: 邟 下一条: 闶
杭读音h·ang(ˊ),为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胡郎切,平,唐韵。 ❶浙江省杭州的简称。如:苏杭。 ❷渡船。《诗经》:“一苇杭之。” ❸姓,宋有杭开者。 上一条: 航 下一条: 吭 杭ㄏㄤˊháng三3112①动忍受;承受。吴语。上海〖 〗。两百斤担子侬~得住哦?‖迭眼困难,~一~就过去勒。上海松江:~勿落受不了。江苏苏州〖 〗、吴县光福。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动作》:「《广雅・释诂》:『何,担也。』经传亦作荷。《左传・昭七年》:『其子弗克负荷。』歌唐同入相转,音变为~。今谓肩任重负,呼如~。」◇ 羽山《东风化雨》:「过年的辰光,老板拿不出钱发工资,我们替他抽紧裤带咬紧牙~了。」②动用火焙炙或借风吹日晒使水分尽去而干燥。粤语。广东广州〖 〗。荔枝干系用火嚟~咋荔枝干是用火来焙干的‖个堆菜畀风~到半干就落盐醃嘑那堆菜给风吹到半干就放盐腌了。③动打赌。吴语。上海松江。④动哄拍小孩睡觉。吴语。江苏苏州。⑤动用铺板搭床。粤语。广东。木鱼书《新刻仁贵征东》:「今我一都无所有,空把铺板~成床一张。」⑥名渡船。古方言。《方言》:「方舟谓之㶇。」晋郭璞注:「扬州人呼渡津舫为~。」⑦介跟。胶辽官话。山东诸城〖 〗。你~他说说。⑧连和。胶辽官话。山东诸城:我~他是同学。   杭háng❶浙江杭州的简称 △ 苏~一带|~纺。 ❷姓。 杭háng
杭指杭州:~纺。 ○~育(象声词,劳动时呼喊的声音)。 杭háng❶ 杭州的简称。 ❷ 姓。 杭(1次) 通“航”。航船(摆渡的船),此处是指航渡云汉的船。魂中道而无~《章·诵》 杭háng渡船。《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王逸注:“杭,度也。”洪兴祖补注:“杭与航同。徐慎曰:方两小船,并与共济为航。”《方言》卷九“方周舟之杭。”郭璞注:“扬州人呼渡津舫为杭;荆州人呼杭。”金开诚校注:“杭通‘航’,渡船。”《九叹· 离世》:“棹舟杭以横濿兮,𣸓湘流而南极。”棹,划船拨水的用具。状如桨,短的叫枻、楫,长的叫棹。“杭”通“航”。《九思·伤时》:“跖飞杭兮越海。”汤炳正今注:“跖,踏,此指乘船。飞杭,即‘飞航’,以飞言其速。” 杭hang杭纺 杭州 杭育1 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háng〖名词〗 杭州。即今浙江杭州(1)。《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 杭*hangBABC ❶指杭州:~纺/京~大运河。 ❷〈文〉渡船(见《史记》)。 ❸姓。 航行 航行航(~路;~线;通~) 杭 船开始航行:开头 开航 开江 开帆 开锚 开船 行船 放船 起船 解船 驶船 启船 启航 启轮 启舷 启驶 启碇 启锚 船行 行舟 放舟 运舟 载舟 进舟 操舟 放棹 发棹 引棹 理棹 整棹 举楫 扬楫 扬帆 扬枻 捩舵 解帆 解维 解缆 收缆 发缆 发碇 起碇 起驶 起航 起舵 起锚 拔锚 鸣棹 鸣桡 鸣橹 升起帆航行:扬帆 张帆 挂帆 挂席 船只行进中冲开波浪:劈波斩浪 劈风斩浪 乘船航行:浮桴 乘桴航行:桴 在海洋上航行:航海 棹海 蹈海 走海架海 驾海 帆海 船只出海航行:放洋 走洋 巡逻航行:巡航 两地间直达的航行:直航 驾船返回:回船 回棹 回舮 回樯 回舟 返回的航行:回航 远距离航行:远航 潜艇在水下航行:潜航 用舰、机等护卫在水、空中航行:护航 连续航行:续航 舟行疾速:迅檝 船舶进入水浅处无法航行:搁浅 胶浅 着浅 阻浅 靠阁 船行的样子:飞浮 船损坏不能航行:樯倾楫摧 (船在水里或飞机在空中行驶:航行) ☚ 行驶 飞行1 ☛ 杭háng❶杭州市的简称。 ❷(古)又同“航”。 ❸姓。 杭hánɡⅠ ❶ (杭州的简称) short for Hangzhou: 上有天堂,下有苏 ~。 There is Paradise above and Suzhou and Hangzhou below. ❷ [书] (渡船) ferryboat;ferry ❸ (姓氏) a surname: ~ 明 Hang Ming Ⅱ [书] (渡) cross (a river,the sea,etc.) 另见 see also kānɡ;kànɡ。 ◆杭白芷 {中药}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杭纺 [中] Hangzhou silk plain; 杭育 heave ho;yo-ho;yo-heave- ho; 杭州 Hangzhou 71.趣談“杭”字杭,遙想古代,没有船,要想到達彼岸,怎麼辦?有辦法,抱住一根木頭或一捆蘆葦(一葦杭之),就這麼淌過去了,後來再造獨木舟,所以“杭”從木亢聲。由此可見,杭是“航”本字。今日之航空母艦,未嘗不是從獨木舟發展而來。
杭 金文; 篆háng[木(意符)+亢(聲符)→杭(《説文》:“杭,抗或從木”,段玉裁:“地名余杭者,乃秦政舟渡處也,”古“航”字,古人“以木爲舟”,作爲渡河工具。借爲地名,今指杭州,民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有西湖名景甲天下,有名校浙江大學樹人才。竺可楨、馬寅初、談家楨、蘇步青、陳建功、束星北、王淦昌、貝時璋、王開基、蔣天鶴、蔡邦華、吴耕民等都是浙江大學的知名教授,他們爲我國的科學發展和人才的培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號子聲(杭育)。)]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説黄河寬廣?一捆蘆葦彼岸航。)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那晴雯只穿著蔥緑杭綢小襖。”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却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 杭*háng(8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 *杭háng8画 木部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háng古代形声字。《说文》杭为抗的或体。从木,亢(kàng)声。读kàng。抗御,捍卫义。后因航的古字从方从亢,方字讹木旁,就写杭字,用为航水或“方舟”(相并两船)义,实误。现主要用作地名,杭州市,在浙江省。 杭★常◎常
hánɡ形声,从木,亢声,地名用字。杭州,地名,在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