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近代国内公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近代国内公债

晚清1894年甲午战争后至1949年,历届政府在国内发行的债券。1894年,晚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争军需,印发面额为100两白银、无发行总额的债券,共募集到1102万两白银。后因流弊太多而停发。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内公债。1898年,清政府为偿付第四期对日赔款,发行“昭信股票”1亿两,年利率5%,实募不到2000万两,亦因流弊而停办。1912年又发行爱国公债,旋因清朝覆灭而由北洋政府承担。1912年成立的北洋政府,从一开始就靠内外债维持。它大量发行内债始于1914年,同年设国内公债局,任命英国人为经理,保管公债基金;以后逐年发行大量公债。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开始更大规模地发行公债。1927—1931年发行公债25种,总发行额10.58亿元。这些公债都以较高利率、大折扣吸引金融业进行投机,平均利率可达15%。为此,国民党政府每月需巨款偿付本息。1931年因周转不灵宣告债信破产。后经与银行界协商,减息展本,停发新债。但自1933年起,又发新债,至1935年共发行公债10种。结果债信再度破产。1936年发“统一公债”(利率6%),调换旧券,展期还本。同时发行“复兴公债”等新债。抗日战争爆发后,迁都重庆的国民党政府继续以发行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由于通货膨胀,币值下跌,除了发行国币公债外,还发行了美金公债、英金公债、关金公债和以谷、麦为担保的实物公债,名目繁多。关金公债是用关金券购买的公债。关金券是国民党政府在1930—1931年间发行的一种用于缴付海关关税的支付凭证。当时,1关金等于0.6克黄金。1942年起,关金券也作为货币而流通。1948年,通货膨胀使国民党政府发行了金圆券,关金券则退出了流通。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这些公债,除了美金、英金公债大部分为豪门官僚所购买,使他们发了一笔国难财外,其余的以法币为单位的公债,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战后100万元的币值还抵不上战前的1元,而国民党政府仍以战后1元法币抵偿战前1元的债券,这样就以相当于原值百万分之一的纸币把它以前积欠的全部债券本息都一笔勾销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