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甫《蜀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甫《蜀相》杜甫《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蜀相,指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武侯祠。武侯祠在锦官城外,距诗人所居的草堂并不遥迢,诗人敬恭这位数百年前“名垂宇宙”的贤相,免不了常去拜谒寻访,这首诗就是寻访拜谒时有感而作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追怀与景仰。 首句“丞相祠堂何处寻”,不仅以设问语气引发读者的关注与悬念,而且暗含了诗人对武侯一贯的向往、“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慨以及这样的人物千年难得的喟叹。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既是对首句的回答,也是对武侯祠总体形象的描画:武侯祠祠内祠外古柏苍苍,翠影蔽日,千百年来一直如此,诗人抓住了这一最典型的意象,一下就把读者带入他所要描绘的意境。碧草映阶,满园春色;黄鹂婉转,隔叶闻音,这是对诗的意境的继续点染。古柏冬夏常青,春色百载如新,这当然是武侯人格与精神千年不朽的象征,但这里的“自”、“空”二字我们应特别注意仔细玩味: “自春色”是说春色自是同当年一样; “空好音”是说如今空有黄鹂的好音,因此这两个字蕴含了对武侯人亡物在、物在人亡的深情怀念和世间再无这样的人物的悼惜,它把我们的思绪引得非常辽远,使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而这很多很多的思绪中最主要的是对武侯一生功业的追怀,于是紧接着就引出五六两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为律诗来说,这两句不仅对仗工稳、平仄得当,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高度的形象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如山似海数不胜数,只有三顾茅庐、开济两朝,庶几能涵盖武侯的丰功伟业,而“天下计”与“老臣心”又托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与忠肝义胆。最后两句是对武侯功业未尽而生命早逝的深深惋惜,而这惋惜的不仅是诗人自己,还包括历代志士仁人。世间多少英雄不都是功业未尽而身先死吗?这岂不就是武侯千百年来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令人怀念的原因么? 杜甫《蜀相》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 【注释】 1.蜀相: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汉,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这里故称“蜀相”。 2.丞相祠堂:今名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公园内。祠为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所建。“丞”一作“蜀”。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森森:茂盛的样子,相传祠堂前的柏树是诸葛亮生前所植。 3.自春色:枉自作春色。空好音:徒作动听的鸣叫。两句说碧草黄莺不懂人事代谢,贤相已去,不解怀念古人。 4.“三顾”句:追思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而出山相助的事。诸葛亮《出师表》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社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频烦:亦作频繁,指反复谘询,商量。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中所规划的占据蜀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待机进攻曹操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句:概述诸葛亮辅助刘备创业,又辅佐刘禅守成的业绩和秉秉忠心。开济:创业和济成。 5.“出师”句:写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得成功,建兴十二年(235)出兵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百余日,秋,病死于军中。 今译 哪里是诸葛丞相的祠堂? 成都城外松柏苍苍。 碧草映阶,空自春意盎盎, 隔叶黄鹂,徒然送来婉转的歌唱。 当年先帝三顾茅庐, 方有您著名的隆中对章, 两朝创守,鞠躬尽瘁,吐血疆场。 呀!出师未捷,壮志未酬,身已先死, 徒令后世英雄泪浸襟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