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匈奴农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匈奴农业agriculture of the Hun nationa-lity匈奴是公元前3世纪崛起于蒙古草原的骑马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间事农作。匈奴族的发祥地是内蒙古河套和阴山一带,这里早有人类栖息,有多处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遗址。目前发现的匈奴墓葬最早的时代为战国初年,而文献记载表明,战国时期的匈奴已成为对中原华夏诸国的重要威胁。公元前3世纪匈奴首领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建立奴隶制国家。以后,相继击灭或降服北方草原诸游牧民族,势力范围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匈奴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实行“随畜牧转移”的游牧方式。匈奴人食畜肉、饮湩酪、衣皮革、被旃裘、住穹庐,以牲畜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主要来源。畜群规模很大,汉朝在对匈奴战争中,往往一次俘获牲畜数10万~100万。畜群中多羊、马、牛,还有中原人称为奇畜的骆驼、驴、骡等。马在畜群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匈奴人擅长骑术。反映匈奴生产生活的内蒙古狼山岩画中有不少骑马的形象。匈奴人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冒顿以40万骑围刘邦于白登,以马的颜色分类编队,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马骊马,南方尽骍马。骑马,是匈奴人区别于此前的游牧族(如西戎牧羊人)的重要特征。畜牧之外,兼事狩猎。史称:“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匈奴很早就有种植业,随着大量汉族人民的流入,种植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现的匈奴方形古墓中出土过石臼,其他匈奴古墓群出土过谷物、种子、铁农具等。秦汉时,在叶尼塞河、色楞格河、图瓦河、鄂尔浑河和克鲁伦河流域等地,还相继建立过定居城镇,有从事农业的定居居民。《史记》记载,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卫青出击匈奴,至寘颜山赵信城(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南面支脉),得其积粟食军。匈奴人不但在本土从事耕作,昭帝时还遣骑兵4000屯田车师(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一带),直至宣帝时,由于汉军的攻击始离去。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呼韩邪军于投奔汉朝,徙居漠南,进一步加强与汉朝的政治、经济联系。尔后不久,其属裔又相继入塞,散居于北地,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谷等地,与汉族人民错处杂居。在汉族先进耕作技术影响下,从此,经营农业的人便越来越多,或从事半农半牧,或完全从事农业。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南匈奴内乱,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合右贤王兵进攻西河郡美稷,后又引乌桓、羌、胡侵掠并、凉、幽、冀四州。汉朝为避其侵扰,将原分布于西河、上郡、朔方等地匈奴人迁至汾河流域一带。曹魏时,因统治阶级实施“勤劝农桑”政策,令其接受地方官管理。将其编入户籍,又给予“不输贡赋”的优待。故其众后也多被改造为农业生产者。太原一带世家大族,多以其为“田客”。有的甚至多达数千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