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之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之藻明代科学家。浙江仁和人。1565年生。1598年进士及第。1601年受学于利玛窦,1603年任福建学政,1605年赴山东治黄河,1608年知开州。1610年加入天主教。1613年任南京太仆寺少卿。1615年治南河,有政绩。1621年上疏仿制两洋武器,1623年罢官,从事著述,1629年参加修历法。1630年卒。其著作有《天学初函》52卷。 李之藻 065 李之藻明科学家。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并加入天主教。晚年退居杭州,专事著译,介绍西方天文学、几何学、物理学、逻辑学等。认为西方逻辑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套完整的推理系统,由局部可推至全体,由简单可推至复杂,也可由细微推出宏大,由具体推论抽象。故称西方逻辑学为“爱知学”,说它是穷理诸学之总名,可以“引人开通明悟,辩是与非;辟诸迷谬,以归一真之路”。与波兰传教士傅汛际合译《亚里斯多德辩证法概论》,为传入中国的第一部西方逻辑学著作。译名多能达意,有些译名现仍沿用。译著还有《浑盖通宪图说》、《天学初函》等。 ☚ 李贽 方以智 ☛ 李之藻 200 李之藻1569—1630天主教徒,科学家。字我存、振之。浙江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从利玛窦(1552—1610)学西方科学,接受天主教义,于三十八年(1610)领洗入教。翌年奔父丧回乡。邀郭居静 (1560—1640) 及耶稣会士法国人金尼阁 (1577—1628)同往杭州。四十年(1613)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奏上西方历法。天启元年(1621)任光禄寺少卿,兼管工部都水清吏司部郎中事,崇祯二年(1629)明朝开设历局,与徐光启同为监督,和耶稣会士意大利人龙华民(1559—1654),德国人汤若望(1591—1666)等译书修历。译著有《乾坤体义》(与利玛窦合译),《泽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以及《名理探》(为西方逻辑学最早的汉译本)等。还编有 《天学初函》52卷。 ☚ 神甫 徐光启 ☛ 李之藻 157 李之藻1565—1630明代数学家。学习西法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字振之,号凉庵,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万历26年 (1598)进士。任南京工部员外郎、太仆寺少卿等职。精通历法与算学。1613年奏议西方天文学说14事,请求设译馆,翻译西方著作。并将当时已传入的西方著作编为《天学初函》20种。在明末流传很广,至清代仍有较大影响。1629年受诏与徐光启修新历。结识利玛窦,与其共同编译《同文算指》、《圜(圆)容较义》(一部讲述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著作)。另撰《浑盖通宪图说》。 ☚ 徐光启 梅文鼎 ☛ 李之藻 082 李之藻活动于16世纪—17世纪明代天文学家。著有《浑盖通宪图说》,介绍了黄道坐标系、星等概念、星盘的用法、晨昏蒙影及360°制等,是最早传播西方天文学知识的著作之一。 ☚ 徐光启 邢云路 ☛ 李之藻1566~?明朝后期军事技术家。字振之,又字我存,号淳庵居士,一号存园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被后金军战败后,他积极主张购买和仿制西方巨型火炮,以增强明军的战斗力。他的努力推动了明末火炮制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远射程、大威力火炮在明军中得到初步运用。 李之藻 李之藻1775—1846名道元,字春庭,号愚溪。湘潭人。为乾道间有名诸生,通六书,凡秦汉以来金石之学,多得其髓,而隶书尤工,不轻给人。与同邑吕士元同以书名,时有“二元”之誉。尝集赏心乐事16则,选坚石手镌之,摹仿古制,一石一体,各极其妙。杨翰过湘,曾手拓数百纸以去。 ☚ 怀素 吕士元 ☛ 李之藻明翻译家。字振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与徐光启最先研究介绍西方科学,并翻译些科学著作。著译有《宫礼乐疏》、《圜容较义》、《新法算书》、《浑盖通宪图说》、《天文初函》、《同文算指前编通编》、《名理探》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