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杌Wù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为: 杌wù同“扤”,搖動。《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揚翠葉,杌紫莖。”《漢書》、《文選》作“扤”。馬融《長笛賦》:“搖演其山,動杌其根者,歲五六而至焉。” 杌读音·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五忽切,入,没韵。 上一条: 扤 下一条: 屼 ![]() ![]() 杌wù矮小的坐凳 杌一种小方凳:~凳。 杌(一)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语出《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杌次于丕山。”(二) 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名。《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 舍之则𪺔。 傲很明德, 以乱天常, 天下之民谓之 杌。”张守节《正义》引 《神异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后用来比喻恶人。 杌wù杌子:平儿等早于炕沿下设下一~,又有一小脚踏。(十六·328)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坐卧具 > 杌 杌 wù 亦作“兀”,亦稱“杌子”。其小者稱“小杌兒”。一種没有靠背的坐具。有圓杌、方杌及長方面的牌杌。《類說·遮遺·安禄山》:“唐明皇召安禄山,用矮金裹脚杌子賜坐。”宋·王銍《默記》:“〔王安石〕與〔李〕茂直坐於路次,荆公以兀子,而茂直坐胡牀。”《宋史·丁謂傳》:“〔帝〕遂賜坐,左右欲設墩,謂顧回:‘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即入中書視事如故。”《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一回:“說着,只見王六兒也在旁邊小杌兒坐下。”明·文震亨《長物志·几榻》:“杌有二式:方者四面平等,長者亦可容二人并坐。”按:宋以前杌矮小,似今之矮凳;宋以後杌,即今之凳子。至今我國某些北方地區,仍稱方凳爲杌子。 杌wù❶ 摇,摇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翠叶,~紫茎。” 杌*wuE8BB 枝 枝枝(枝子;条枝;树枝;枿枝;短~;弱~;柔~;老~;残~) 树柯 另见:茎 枝干 叶 柳絮 下垂 茂盛 ☚ 枝 枝叶 ☛ 坐具 坐具帝王的坐具:金交椅 另见:坐垫 坐 坐姿 ☚ 桌子 坐卧具 ☛ 杌wùⅠ [书] (摇动) shake; wave; sway Ⅱ ❶ (凳子) stool 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