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晏殊《鹊踏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晏殊《鹊踏枝》晏殊《鹊踏枝》晏 殊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③。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竹石菊图【清】原济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②罗幕:丝罗制成的帷幕,此处指罗幕内,即室内。③谙(ān):熟悉,此处意为知道、理解。④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⑤彩笺:彩色的纸,这里代指题咏之作。尺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来长的白色生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鉴赏 此首写相思离别之情,为晏殊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情深意苦,格调高致,意境深远,强烈地感染着当时和后世的广大读者。 词人以女子的口吻来抒写伤别怀人之情。虽然男性作家模拟女性的心理和语气来写离情、闺怨、爱情等自魏晋以来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习惯,而且到宋代更是屡见不鲜,但此词与一般的闺情词有所不同。前人写闺情,一般境界不出“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的怀人之想,或是“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唐李白《玉阶怨》)的凄凉之思,至于几经雕琢润色,也无非“新贴绣罗褥,双双金鹧鸪”(唐温庭筠《菩萨蛮》)的寂寥之感,多是于华丽精致或巧妙流利上做文章,很少有辽阔旷远的意味;然而作者此词,却别有一番大气蕴涵其间。作者虽写闺情,但又不拘泥于闺情,从闺情模拟入手,最终道出了离人的伤别心声。 词的开头仍有一些雕琢痕迹:栏杆旁边稀疏的几丛菊花,在清晨的薄雾中轻轻地展开忧愁的姿态;兰叶上,滴滴露水晶莹,仿佛在低声抽泣。句中意象丰富,语意缠绵,尤其“愁”与“泣”二字,形象传神,哀婉凄美,可谓深得李商隐构词造句之家法。而接下来一句,就显得冲淡清丽一些了。淡淡的寒气中,主人公隐隐听到双燕飞过,顾视左右,却发现自己仍是形单影只,于是寂寥之情、伤怀之味渐渐萦绕心头。后来晏幾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一句大约就是受此句启发,可谓能承其父衣钵。 次两句主人公抱怨明月不近人情,情感从淡薄转向浓烈,手法也从含蓄转向直接。《古诗十九首》云:“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明月本无情,多情的只是主人公。她思绪纷纷,长夜难眠。皎洁的月光,带着惨淡与清冷,飘洒入户。月光照亮了庭院和室内,也照见了主人公的离恨忧愁,一切都显得那么澄澈,那么凄婉哀绝。 词至下阕三句,境界大开。西风所吹落者,不再是黄叶残花,而是碧树,可见已是深秋季节。而一个“凋”字,简洁明快,写出了西风的凌厉无比。主人公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显得境界阔大,气象不凡。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中有“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句,虽然也是高楼远望,但最终目光只是停留在几只乌鸦上,悲凉过此,大气不足。此时的作者,已经稍稍抛开了模拟闺阁女子的代言体风格,转向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了。 词的结尾两句有所收束。“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并不新鲜,似乎是惯用的套话。然而有了前面几句词的衬托,就显得自然平稳、气脉连贯、含蓄隽永了。作者的另一首《清平乐》词“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虽然意思与此大略相同,却显得小气多了。极目望去,女主人公看到的是不见离人也不见尽头的迢迢山水,而作者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生命中无可挽回的岁月流逝,或是生命中那遥不可及的期待吗?词中没有给出答案,有的只是空阔辽远的感觉。 全篇并不正面宣泄内心的情感,只是通过形象和人物的心理、行为的描写来寄寓绵绵无尽的愁恨,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是难得的意境朗远的佳句。诚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诗《兼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李飞跃) 集评 清《陈廷焯:“缠绵悱恻,雅近正中。”(《词则《大雅集》卷二) 刘逸生:“(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是全首的结穴,因此晏殊使用了复叠句法。‘彩笺’指诗词,‘尺素’指书信。虽不全同,都是寄情的物事。不避重复,正是为了加强欲寄无由的可悲现实。‘山长’‘水阔’,也是复叠,同样为了强调‘知何处’的怅惘。诗人在结尾有意用了重笔,使感情显得更加沉重了。”(《宋词小札》) 链接 宋代的邮局——递铺。宋代在陆路与水路交通要道上设置的邮传、运输网点,谓之递铺,也称铺驿,统称省铺。一些主要江河及渡口、港口设有水递铺,如长江“沿江水递八十九铺”。主要州县官道上设有陆递铺,如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府界内递铺凡十七”。递铺分三大类:一是为官府传送紧急公文,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三个等级,神宗时再增“金字牌急脚递”。规定步递日行200里,除官府文书外,还可邮寄私人信件。马递日行300里。急脚递日行400里。金字牌递日行500里,专用以递发皇帝御前紧急重要公文。后又有日行350里的青字牌递和日行300里的黑漆红字牌递。二是用于运输国家各类物资,有马递、车子递铺等,如送军事物资至边境、运海港市舶香药入京等;川陕茶马贸易中,还特置有专门运输茶叶的茶递铺。三是南宋建炎、绍兴年间分别设置的“斥堠铺”和“摆铺”,每十里一铺,专门侦伺、递送紧急谍报和军事情报,此类递铺随战事的平息而逐渐罢废。递铺中主要役使厢兵,时也使用诸色役人,或雇募一些人力。铺兵除完成递送任务外,还要维修驿道、排水沟,种植树木等。每铺厢兵编制为五至十余人,或按需而定,设节级一人管理铺务;一或二州设巡辖使臣一人,负责全面督查。 晏殊《鹊踏枝》《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①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③ 【注释】 ①槛(jian见):栏杆。“兰泣露”:语本白居易《杨柳枝》词:“叶含浓露如啼眼。”又刘禹锡《忆江南》词:“丛兰浥露泪沾巾。”这句是说菊花笼烟,犹如凝愁;兰草沾露,也似含泪,于自然景物中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情。罗幕:丝织品做的帷幕。②不谙:不知晓;不理解。谙(an安):熟悉:明白。朱户:朱红色的门窗。③彩笺:供题咏和写信用的精美的纸张。后称书信为笺。尺素:古人书写所用的长尺许的白色生绢。后亦用作书信的代称。 【译文】 园内的菊花笼着轻烟,仿佛含有满腹的忧郁,幽幽的兰草挂满露珠,又似洒下晶莹的泪滴。帷幕里感到阵阵的轻寒,燕儿一早就双双向南方飞去。皎洁的圆月,何曾理解人间离别的痛苦,她那如水的清辉穿过朱红的门窗,伴着我直到东方显出了第一抹晨曦。昨夜,萧瑟的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大自然顷刻间逝去了盎然的绿意。清晨,我独自登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那宽阔的道路茫无涯际。彩色的诗笺,洁白的信纸,记录下了我对你苦苦思念的心迹,然而山长水阔,路途迢迢,这封封信儿又向何处投寄? 【集评】 近代·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又:“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又:“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干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以上均《人间词话》) 【总案】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缠绵凄恻,但又表达得含蓄委婉。词人并不直接地描写相思之苦,而是将主观情感外射于客观景物,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曲曲地抒发了与情人离别后的那份愁苦、哀怨,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深挚动人。尤其“昨夜西风”三句,所表达的意义已超出了离别想思之情本身而具有了更为深厚、宽泛的内蕴,可以触发人们丰富的联想。王国维借它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历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这说明晏殊词的语言容量很大,概括力强,耐人咀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