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木河灌区
位于武威城东南约20公里处。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邻黄羊河灌区,西与金塔河灌区接壤,北面和清源、金羊井泉灌区毗邻。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控制面积540余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0毫米, 年蒸发量2 000毫米。杂木河水源于祁连山东端冷龙岭北坡一带,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 57亿立方米,山区流域面积851平方公里,山区干流长约60公里, 出山后河床逐步扩展,为宽浅河床,至磨咀子处宽约500米,此以下河道明显分为3支,主河流为大七坝河,经磨咀子马儿坝、五里墩至陈家桥堡(现大柳乡桥坡村)汇入白塔河,于下双乡归入石羊河。地下水埋藏深度由南转北逐渐变浅, 埋深为5~70米,适宜灌溉和人畜饮水。灌区辖武南镇、古城、校尉、东河、河东、六坝、高坝、新华、大柳、羊下坝乡的93个村和黄羊河农场、甘农大农场,总人口15. 3万人。耕地面积28.2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其次有谷子、玉米、洋芋、胡麻、蔬菜等。有效灌溉面积由50年代的22.5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26.4万亩,净增3.9万亩,粮食亩产由50年代的150斤提高到1989年的710斤, 总产由1 800万斤提高到1. 52亿斤,净增7.4倍。从1971年到1981年,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粮2 200万斤。到1989年,灌区中上游3.84万人和4. 5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