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徭 徭役的一种,是临时征发的徭役。唐朝规定,正丁(21岁成丁)服役40日免除正役,70日免租,百日以上租、正役全免;中男(16岁~20岁)服役40日以上,免地租;家中有80岁老人和有重病人,可留一人侍候、90岁老人留2人侍候、100岁的留3人侍候,称为侍丁,免杂徭;遇父母死亡,暂免杂徭,称孝假;服兵役者免杂徭。法律还规定,坑冶户、盐户、酒户、茶户、水手等免除杂徭。 杂徭又称小徭役或夫役,唐代正役之外法定的另一徭役制度。杂徭名称最早见于北魏,南北朝时是有别于“恒役”的临时性徭役。唐代法律规定杂徭由二十一岁以上的丁男和二十到十五岁的中男承担,不服正役的残疾人也要服杂徭。按《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二征役第七“充夫式”注引“户部式”的规定,杂徭无偿劳动不得超过三十九天,若超越此限,丁男充夫或中男充夫,分别各种不同役期以折免赋役。杂徭的役使名目繁杂。但有八十以上高龄老人和重病人之户,允许常年留一侍丁,免其正役和杂役,在外从军之丁男及其家属、坑治户、酒户、茶户及因罪免官者、现任官均依法免除杂徭。 杂徭唐代临时性的差科力役。 杂徭 杂徭唐代与祖庸调制并存的役法。承担庸役者为丁,系正役;承担杂徭者为夫,系杂役。夫役扩大到成丁以外的男子,一般一丁夫每年服杂徭二十日,承担正役的成丁服杂徭四十天者免庸役,服杂徭七十天者免租庸,服杂役百日者租庸调全免。 ☚ 杂调 夫役 ☛ 杂徭宋代临时性的差遣。主要从事地方建设项目,如修路、治水、挖渠、筑坝等。有时也承担修建官府私第,搬运官吏私人物品等。宋杂徭,无固定时日,亦无固定名称,如春天征调,叫调春天;应付紧急事务而征调民力,叫调急夫。这种杂徭虽有利地方建设,但征调无时,应役者常废农务,又兼富户诡避,致使民贫役重,困苦不堪。杂徭自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亦行雇役制,应役者出钱代役,此钱称“纳夫钱”或“免夫钱”。制度较灵活,应役与出钱代役均可。 杂徭 杂徭地方性或临时性徭役, 不同于正役。杂徭一词始记于《魏书·高祖纪》。唐制, 称充正役者为丁, 充杂徭者为夫。凡正丁服杂徭四十日者免正役, 七十日免租, 一百日以上课(租调)役(正役)全免。据《唐律疏义》记载, 杂徭亦称小徭役、轻徭。小徭役即指充夫及杂使,轻徭指成童之岁所挂徭役。 ☚ 资课 小徭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