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压宋制,详定百官上朝时的班位次序,凡各种官职,无论是担任实际职务或贴职寄禄官、环卫官、散官等,均依品级高低排定,称为杂压,或称合班。参见“班位”。 杂压又称班位。系条令规定的立班仪制。所谓“杂”,即不论文官、武官、内侍官、宗室官,亦不分职事官、寄禄官、职名、伎术官,均依位之高下混同编排先后次序;所谓“压”,某官位在某官之上称“压”,如“宰相压亲王、亲王压使相”等等(《石林燕语》卷9)。定杂压仪制,其意义在于,确定各色官品秩之高下、排定朝班列位之次序。杂压不固定,常有变动,有建隆三年《合班仪》、景祐五年《合班杂压仪》(《宋会要·仪制》3之1、16),《元丰以后合班之制》(《宋史·职官志》8)、《庆元杂压》(《庆元条法》卷4),等等。且每朝所定杂压之制,临时听旨仍有更动。如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八月升两省侍郎在左、右散骑常侍之上(《长编》卷69丁未)。杂压仪制由閤门司拟奏审定。凡未列入杂压之官名、职名等,即不能入班位序列(《朝野类要》卷2《称谓》、《宋会要·仪制》3之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