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凤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朱凤美
朱凤美朱凤美(1895—1970)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503页 朱凤美1895~1970植物病理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江苏省宜兴县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回国后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省第二农业学校教员,河北大学农专部、武昌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1927年再次去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浙江省昆虫局技师、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植物病虫害系主任等职。1949年以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 曾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在麦、稻病害防治研究和实践上成绩显著。30年代开发生药硫磺、红砒拌种,制订出安全有效的麦种处理规范化技术。40年代,发明小麦线虫汰除器,获发明奖。50年代,利用石灰水浸种法,防治稻、麦种子的多种深层病害,同时,发现从油粕中分离培养出的抗生菌霉,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秆黑穗病,开创了生物防治的新途径,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60年代中期,他通过大量调查与实践,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常发地区的传病途径,提出了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措施,1987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曾主持全国与华东地区稻瘟病和病毒病协作研究,分别拟定出这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他的主要著作有《植病诊断》、《真菌分类学提纲》、《真菌分类图册》,并撰写了《中国水稻栽培学》中的水稻病害防治部分。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朱凤美1895~1970植物病理学家。1895年11月29日生于江苏宜兴。1921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回国后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省第二农业学校教员,河北大学、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等院校教授。1927年再次去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主任等。1949年后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毕生从事麦、稻病害防治研究。40年代,发明小麦线虫汰除器,首创应用机械防治小麦线虫病,1950年获农业部发明奖。50年代发明石灰水浸种法,可防治稻、麦种子的多种深层病害,如麦类散黑穗病害等,1955年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60年代中期提出了“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措施。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重要的论著有《中国植物病害病菌》、《中国的小麦线虫病及其防治》和《麦类黑穗病防治方法研究》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