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契券 > 木契1
木契1  mùqì

木製符信、憑證,宫廷出入則用之,法式同魚符。《說文·大部》:“契,大約也。”《玉篇·大部》:“契,券也。”《新唐書·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銅魚、木契,然後入。”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木契》:“猺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執其一,守之甚信。”《遼史·儀衛志三》:“木契,正面爲陽,背面爲陰,閤門唤仗則用之。”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雜俗部 > 交往 > 木契
木契  mùqì

一種木刻的符信。古時瑶、苗等族習俗,多以此記事或作爲契據憑證。宋·朱輔《溪蠻叢笑·木契》:“刻木爲符,長短大小不等,穴其傍,多至十數,各志其事,持以出驗,名木契。”清·陸次雲《峒谿纖志·木契》:“木契者,刻木爲符以志事也。苗人雖有文字,不能皆習,故每有事,刻木記之,以爲約信之驗。”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信函 > 木夾 > 木契
木契  mùqì

即木夾。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符 > 木契符 > 木契
木契  mùqì

“木契符”之省稱。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契券 > 木契2
木契2  mùqì

宋代兵符。各道總管等主將發兵用。木質,長方形,縱七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由中分爲上下兩半。《宋史·兵志十》:“其木契上下題‘某處契’,中剖之。上三枚,中爲魚形,題一、二、三;下一枚,中刻空魚。令可勘合,左旁題云“左魚合”,右旁題云“右魚合”。上三枚總管、鈐轄官高者掌之,下一枚付諸州軍城砦主掌之。總管、鈐轄發兵馬,百人已上,先發上契第一枚,貯以韋囊,緘印之,遣指揮齎牒同往。所在驗下契與上契合,即發兵,復缄上契以還,仍報總管、鈐轄。其發第二、第三契亦如之”。參閱《武經總要前集·符契》。

木契

宋兵符。仁宗康定元年(1041年)制作的发兵凭信。用于各路总管、钤辖令诸州、军、城、寨发兵百人以上,三百人以下。其上下题有:“某处契”的字样。以鱼形图案作为两个半契的勘合,尚须有文件“相副”,方有发兵效用。

木契

古代瑶族刻木记事和卖买、信贷及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当时瑶族无文字,遇借贷等事,以二板合而刻之,然后各执其一,作为契约,故称。赴官府告状,亦用木契,如在长约一尺多的木板上,左上刻一大痕表示原告人,左下刻一大痕表示被告人,右上刻一大痕表示官府,以火烧为痕表示要求火速施行等。其意难辨,不熟情况者不易解释。

木契

木契

信物的一种。用以传令发兵。《宋史·兵志十》:“康定元年 (公元1040年) 颁铜符、木契、传信牌。……其木契上下题 ‘某处契’,中剖之,上3枚中为鱼形,题 ‘一、二、三’,下1枚中刻空鱼,令可勘合; 左旁题云 ‘左鱼合’,右旁题云 ‘右鱼合’。上3枚留总管、钤辖官高者掌之,下1枚付诸州军城砦主掌之。总管、钤辖发兵马,百人已上,先发上契第1枚,貯以韦囊,缄印之,遣指挥赍牒同往。所在验下契与上契合,即发兵,复缄上契以还,仍报总管、钤辖。其发第2、第3契亦如之。掌契官籍发契资次日月及兵数以为验。”

☚ 命德之宝   木箭 ☛

木契

宋代兵符。仁宗康定元年(1041年)制作。用于各路总管、钤辖令诸州、军、城、寨发兵百人以上,300人以下的凭信。其上下题有:“某处契”的字样。以鱼形图案作为两个半契的勘合,尚须有文件“相副”,方有发兵效用。

木契

契丹宫廷符契。为閤门使唤仗时用之。以阴、阳两面为一组。国行大礼,閤门使受阳面木契,勘契官执阴面,互相勘合,奉敕唤仗。

木契

(1)唐代授予留守大员行使节制地方权力的凭信。《旧唐书·职官二》述其制说:“太子监国,则王畿之内左右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镇守,则左右各十。”(2)唐代太府寺发放物资的凭信。库官是凭府官的木契发放物资的,《唐六典·太府寺》“主簿”条说:“太府寺管木契七十只,十只与左藏东库合,十只与左藏西库合,十只与右藏内库合,十只与右藏外库合,又十只与东都左藏库合,十只与东都右藏库合,各九雄一雌,九雄太府主簿掌,一雌库官掌。又五只与左藏朝堂库合,五只与东都左藏朝堂库合,各四雄一雌,其契以次行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