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借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借代 (1)概念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①以部分代整体。例如: a.咱们既然在此驻扎,就不许他们动这一带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a借“一草一木”代替包括“一草一木”在内的所有东西。例b“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借“鳞”代替包括“鱼鳞”在内的整体的鱼。 ②以特征代本体。例如: a.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鲁迅《故乡》) b.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③具体代抽象。例如: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例句中“丝”和“竹”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④专名代泛称。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 ④以事代情。 (4)借喻和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c.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一口/一门/一鞭/一瓣香/二辟/十族/丁时/儿店/刀头/九老图/三宗/三惑/三鉴/于喁/土风/下地/下界/万类/千指/千界/亿度/门户/小逡巡/千里草/丸赤白/天骄/区寰/卉服/世态/世味/世程/世法/世缘/可汗/左带/左语/四座/四筵/代越/白日/冯妇/兰烬/发难/龙山会/天开图画/长绳系日/尻轮神马/过卯/过客/吏隐/西成/压线/尘世/尘物/尘域/当家/伛偻/舟壑/汤盘/负郭相君/寻壑经丘/更衣/伸腰/含生/肘腋/冷齿/初度/肘后医方/束之高阁/弃智遗身/虎拜/钓缗/刮目/侏离/独茧/枭卢/沸耳/沸唇/沸渭/炉薰/鱼龙舞/鱼游濠上/狐鸣鱼书/姑苏麋鹿/荆凡/胡颜/贱子/毡乡/秋眼/便娟/促促/秦坑/逋负/称猫/透脱/途说/奚儿/留年/恋阙/高眠/衮斧/黄雀/雪白/雪霜/偷闲/阏氏/淘水/淄渑/落帽/椎埋/喷饭/蛮貊/寒砧/猪奴戏/鼓腹/摊饭/蜃阁/群有/鼻观/鼻息/麈谈/漫语/察眉/鹤口/燕支/藕丝/榆瞑豆重/碧眼胡儿 ☚ 三十、其他 一口 ☛ 借代;借贷◉ 借代jièdài 名 一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事物名称,而用与它相关的另一事物名称代替。〈例〉用“红领巾”~少先队员/ 用“花白胡子”~茶馆里喝茶的五六十岁的老头。 借代又称换名、伴名、代替、替代、换喻、代称、代用。修辞格之一。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如“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借袁世凯”来代替印有袁世凯头象的旧式银元。运用借代,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语言精炼,形象,而且富于幽默感。一般可分为“旁借”和“对代”两种。 借代 借代也叫“代称”。修辞方式(辞格)之一。甲事物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利用这种关系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就叫借代。由于甲乙事物关系的不同,借代也可以分为许多类。有以部分代全体的,如“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沈约《谢灵运传论》),“风骚”代《诗经》和《楚辞》;有以特征代事物的,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黄”代犬,“苍”代鹰;有以具体代抽象的,如“车服不维,刀锯不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代做官,“刀锯”代刑罚;有以地代人的,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勃《滕王阁序》),“彭泽”代陶渊明,“临川”代谢灵运;有以人代物的,如“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代酒。借代是古汉语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辞格。 ☚ 拟物 代称 ☛ 借代辞格之一。亦称“代称”、“代替”、“替代”。不直接说出事物本身,而借相关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常见的方式有:以职业、官名、地名代人,以人名、地名代事物,以事物的职能、状态、属性、数量代事物,以部分代全体,以原料代成品,以结果代原因,以特殊代一般,以具体代抽象,以实数代虚数。如《世所新语·自新》: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陆机曾为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此分别以两地代两人。《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言其多,此为以实数代虚数。 借代 086 借代辞格的一种,对称代替、代称、换喻或提喻。不直说要表述的某人或事物的本名,而借用与该人或事物有密切关联的人或事物去代替。有旁借与对代两种。前者通常借事物本身所呈现的某一形象或某一关系来表现。如“……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晁错《论贵粟疏》)。后者则借事物间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相代。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 比拟 婉曲 ☛ 借代 借代jiedai修辞学术语。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叫作借代。 ☚ 比喻 排比 ☛ 借代 借代Jiedai修辞学术语。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称说的修辞格,叫做借代。客观事物间的种种关系是借代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依据借代所涉及的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借代分为对代和旁代两大类:1.对代,即借代所涉及的两个事物之间有对应的关系。其中又有若干小类。其一,部分和全体相代。例如: ☚ 比拟 映衬 ☛ 借代 借代Jiedai修辞格之一。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只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关的方法来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原来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不出现。借代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 ☚ 拟物 反问 ☛ 借代 借代辞格之一,也称“代替”“代称”“换名”。借用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修辞效果,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显得富于变化。如:“胖子说:‘我是保温瓶厂的,你就叫我胖子吧,从年轻时人们就这么叫我,一直叫到如今。长胡须是工商银行的,轮椅是益民食品六厂的,就是生产鲜桃汁夹心糖的那个厂。’”(李云良《牌友》)这里所说的“胖子”“长胡须”、“轮椅”都是作品中主人公的“牌友”:“胖子”是由于长得胖,“长胡须”是因为留着长胡须,而“轮椅”则是因工伤失去了双腿而坐上了轮椅。这些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在文中都已作过交代,这里直呼借体,既简洁、形象,又富有生活气息。运用借代,除了注意在上下文中对本体有明确交代外,还要求借体和本体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如果两者不相关,就不能构成借代。借代还要求借体必须具有代表性如借特征代本体,特征必须是突出的;借工具代本体,工具必须是主要的;借材料代本体,材料必须是典型的。辨认借代时,应注意:它与借喻有相同之处——本体都不出现。但是,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点,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实在的联系。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本体和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密切关系,如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伴随物和主体的关系等。在结构形式上,借喻是“以乙喻甲”,一般可以转换成“甲像乙”的明喻形式;借代是“以乙代甲”,不能转换成明喻的形式。 ☚ 讽喻 映衬 ☛ 借代修辞格的一种。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本名,而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借“旌旗”代军队。 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跟它有直接关系的事物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它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引起人们的联想,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使语言更加具体形象,丰富多彩。方式很多,较常见的有: ☚ 借喻 讽喻 ☛ 借代 借代又称“代称”、“代用、。这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指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例如不说“过了三年(或三岁)”,而说“过了三冬(或三秋、三春等)”。借代的方式极多,主要有五种。 ☚ 举隅 换字 ☛ 借代metonym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