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景山官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小學 > 景山官学 景山官学 jǐngshānguānxué 清旗學名。招内府三旗佐領、管領以下子弟學習書禮。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於景山北上門兩旁官房設立。有清書三房,各設教習三人;漢書三房,各設教習四人。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規定三年委官考試一次,一等授筆帖式,二等以庫使、府守用,三等留學復讀,四等革退。參閱《清會典事例·内務府官學》、《嘉慶一統志·京師》。 景山官学学校名。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始设,隶内务府。因设于景山北上门两旁官房内,故名。负责教授上三旗官学生学习满、汉文。设总管三人及汉书教习、翻译教习多人,分别管理学务及教学事。学生来自上三旗子弟,及回子佐领下四名。额设三百九十二名,其中习满文者二百七十七名,习汉文者一百十五名。其要求为:凡闲散出身之学生,入学后十年之内,应取中生员;由贡生、监生挑补入学者,须在三届(每届三年)乡、会试内中式。否则咨回本旗。在学期间除供给生活及学习用品外,每人每月给银一两,每季给米二石六升。 景山官学清代学校之一种。专为八旗子弟而设。康熙二十四年(1685),于京城景山附近设官学1所,令选内务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幼童366名入学,习满汉文兼习骑射。3年学习期满,可考取笔帖式、库使、库守等官职。乾隆四十四年(1779),准回部佐领选送学生4名。嘉庆间,学额增至392名。光绪二十八年 (1902),改并为学堂。 景山官学 景山官学清代旗学之一种。始于康熙二十五年 (1686),隶内务府。设满、汉教习及稽察官。选侍卫帝室的三旗 (镶黄、正黄、正白) 幼童入学,初定名额为360名,乾隆四十四年 (1779) 添补回童4名。嘉庆年间定额,镶黄、正黄各124名,正白旗140名,回童4名。学习满书、汉书。学成之后充笔帖式、库使、库守。 ☚ 八旗觉罗学 蕉园官学 ☛ 景山官学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内务府三旗满蒙汉包衣子弟所开办的学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祖玄烨以内府竟无书、射之人,应设学房加以教导,遂命在其常见之处设立满书、汉书各3房,属内务府,委司官5人管理。于满洲佐领(包括蒙古人)下各取学生8名,※旗鼓佐领下各4名,※内管领下各6名,乾隆(1736—1795)中于※回人佐领下亦取4名,均以幼童、闲散入学,共额设392名。每人月给膏火银1两。定例3年一次考试,列一二等者以笔帖式、库使用,三等仍留学,四等则予革退;10年为限,学业无成者拨回原旗挑差。满房设教习9人,汉房12人,于新科进士、侯选举人、附贡生(乡试“附榜”中式者,以贡于朝廷)、中书、生员内选充。3年期满,以咨吏部分班铨选。 景山官学官学名。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设于景山前门左右连房,属内务府。专门培养上三旗佐领、管领下闲散子弟。设总管三人,汉书及翻译教习二十一人。额定学生为三百九十二人,入学年龄为十至十八岁,每人每月给银一两,每季给米二石六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