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中山三次来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中山三次来津孙中山在革命一生中曾3次来津。第一次在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为递《上李鸿章书》来津,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政治主张,希望清政府效法西方列强,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使中国独立富强,遭李鸿章拒见。第二次在1912年8月,应袁世凯之邀北上,于23、24日在津逗留两天,再赴北京。袁百般曲意相从,使入其彀中。第三次在国共合作时期,是孙中山在天津的一次重要革命活动。1924年12月4日,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应冯玉祥之邀,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北上到达天津,下榻日租界张园。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以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天津市党部的名义,联络50余团体,成立“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先生筹备委员会”,组织数万人前往码头欢迎。当日,孙中山驱车前往曹家花园与张作霖会晤。返寓所即感不适。6日,马千里、邓颖超、宋则久等10人赴张园慰问。8日,孙中山在津发表宣言指出,国民革命“乃在为人民之利益而谋中国之自由而独立。”一旦革命成功,“则毒恶相等之军阀与帝国主义,必被毁灭而无疑”。天津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国民会议运动支持孙中山。31日孙中山抱病进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逝世,天津各界人民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广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新三民主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