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兵制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也是古代兵制初步形成并逐步发展的时期。当时,周室衰落,征伐战事主要由诸侯国承担。诸侯军队主要由公室军队和世族军队组成。公室军队属诸侯,世族军队属卿大夫。从军人员由以习武打仗为职业的甲士和平日务农、战时充任步卒的农人组成。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车兵是主要兵种,战车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军力的强弱。每辆战车由4马驾驭,编甲士12人,步卒20人。周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鲁、宋等国联军“败郑步兵”,是中原地区使用步兵的最早历史记载。南方吴、楚等国已经有了水军,名曰舟师,用于江湖作战。春秋时期的军队组织结构有了较稳定的制度,如齐国、晋国都建立了伍、两、卒、旅、师、军的编制系统。春秋后期,车兵地位下降,步兵地位上升,军权开始集中,文武开始分职,逐渐演变出郡县征兵制,按地区与人丁征发军赋的制度也相继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