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诜诜(shen身),约621~713

唐代医学家。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曾任光禄大夫。少好医药,长于饮食疗法。因议论武则天赐凤麟阁侍郎刘玮之金为药金,出为台州 (今属浙江)司马。年虽晚暮,志力如壮。以《周礼》食医的意思,撰有《食疗本草》三卷,现存有敦煌莫高窟所发现的古抄本残卷。(原卷被盗存英国博物馆)。又撰《必效方》三卷、《补养方》 三卷等。《外台秘要》、《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多所引用。710年睿宗召赴京师,以衰老固辞任用。

孟诜(约621~713)

唐代医药学家。汝州(今河南临汝)人。擅长于食疗和养生术。撰有《食疗本草》、《必效方》,原书已佚,散见于《证类本草》等文献中。

孟诜

孟诜621—713

唐朝著名医药学家。汝州梁(今河南省临汝)人。年轻的时候喜好医药与炼丹,曾经跟随孙思邈学习医药。据记载685年因识破朝廷赐刘祎之的黄金为药金,引起武则天不悦,被放为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司马。长安(701—704)中任同州刺史,故又有孟同州之称。705年回到故乡,隐居于伊阳山,从事医药活动。他认为只有做到“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境界。孟氏首先记载了用白帛浸在黄疸病人的小便中,晾干并按日推列对比,来观察黄疸病的疗效。他撰有《补养方》3卷,后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3卷。其部分内容保存在《证类本草》中。该书现有辑佚本和译注本。他的饮食疗法对后世影响较大。另撰有 《家祭礼》 1卷,《丧服正要》 1卷,《锦带书》 等,均佚。

☚ 孙思邈   陈藏器 ☛
孟诜

孟诜

唐代方术家和医药专家。汝州梁(今河南省临汝县) 人。少好方术,曾在凤阁侍郎刘袆家见到武则天所赏赐的金子,就建议说,这是药金,如果火烧,当有五色气,试验果如孟诜所言。唐武后垂拱年间 (685—688),任职为中书舍人,后迁为春官侍郎。唐睿宗为相王时,召孟诜为侍读,加银青光禄大夫。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 辞官隐居,调制药物滋补之品。虽已年老,但气力如壮年,曾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唐睿宗即位后,召赴京师作官,固辞衰劳,得到赏赐和恩宠。寿至93岁、著作有 《食疗本草》 三卷、《必效方》十卷。

☚ 尚献甫   张果 ☛

孟诜621-713mèng shēn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380)。人名。唐代著名医家,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少好医学及炼丹术,曾师事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举进士,睿宗在藩,召充侍读。著有《食疗本草》等。

孟诜(约621—713)mènɡshēn

唐代医药学家。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 人。长于食疗和养生术。撰有《食疗本草》《必效方》。原书已佚, 散见于《证类本草》等文献中。

孟诜

孟诜

孟诜(621~713年),唐代大臣、医药学家。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少好方术医药。685年因识破朝廷赐刘祎之的黄金为药金,引起武则天不悦,被放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县)司马。705年回原籍,以药饵为事,睿宗即位后,被召到京师,将加任用,但固辞衰老。在他的医疗实践中,十分重视医方的收集和饮食疗法。他倡导:“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撰有《必要方》十卷、《食疗本草》三卷,均佚。部分内容在《证类本草》、《医心方》中得到保存。如他首先记载用白帛各书记日,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按日排序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他的饮食疗法对后世也颇有影响。

☚ 张文仲   韦慈藏 ☛
000134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