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旬邑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旬邑县

咸阳市辖县。位于咸阳市区北部150公里处,北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东和黄陵县、耀县、铜川市为邻,西与彬县相望,南和淳化县相连。长69公里,宽25公里。面积18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88万亩。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并分为两个地貌单元。东部是子午岭土石山的延伸部分,峰峦重叠,海拔一般为1400~1600米,石门山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855米。西部沟壑纵横,原面破碎,由4大沟分割成5条原,形若手掌伸出的5指。原面支毛沟密布,1公里以上的沟就有287条,海拔900~1400米之间,县城海拔96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积温4308.2℃。1月均温—4.6℃,7月均温20.2℃。年日照2407小时。年降水量577.8毫米。无霜期181天,雨热同季。山区平均气温7℃,是陕西省“冷区”之一。主要灾害是霜冻和冰雹。农作物资源有12类135个品种。野生植物以药材为主,有120余种,其中柴胡、黄芪、秦艽、苍术较多,尤以黄芪、党参、猪苓为贵。山区天然乔木96.7万亩,有阔叶、针叶两类47个品种,林木总积蓄量257.5万立方米;灌木有沙棘等23个品种;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高原区主要是人工林,有13.6万亩。草地面积46.4万亩,已查清的牧草有41科108种。动物资源有牛等家养畜禽12种,野生动物30多种,其中野猪、黄羊、野兔、山鸡较多,水獭、豹、画眉、杜鹃较为珍贵。矿藏以煤为主,初步探明储量12亿吨,埋深50~190米,煤层厚1~15米。此外,还有石油、石灰石、陶土等。河流主要有三水、姜家、支党三条,均系泾河左岸一级支流。三水河自东而西,境内流程122公里,平均流量2.91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2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4%。另外两条小河,分别在县城南部和北部自东向西流过。地表水年径总流量1.25亿立方米。全县常住人口23.68万,其中农业人口22.5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以上。辖城关、土桥、职田、太村、张洪5个镇和马栏、后掌、湫坡头、底庙、郑家、赤道、原底、排厦、丈八寺、石门、清原、第界12个乡,279个村。县政府驻城关镇。该县古属豳地,周文王将其第17子姬荀封于此地为郇(郇、荀同音)侯,秦襄公时承郇侯的封地置邑,名郇邑,西汉置栒邑县(1964年国务院公布将栒邑改为旬邑),一直沿用至今。旬邑西周时属王畿。秦时属内史。西汉时属右扶风。三国时属雍州北地郡。晋时属雍州新平郡。隋时属北地郡。唐、宋、金、元、明时均属邠州。清时属直隶州。1935年冬,该县东部地区解放,在今底庙乡郭村设永红县,后掌乡杨坡头村设新正县,属关中特区领导,特区机关驻职田镇马家堡。1937年撤销永红县,划归新正县。1948年4月全县解放,撤销新正县,旬邑县归关中分区管辖。1949年改属邠县分区。1950年5月归属咸阳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改由省直辖。1958年并入彬县。1961年恢复原县建制,属咸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遂为市辖。该县名胜古迹主要有距今1200万年的上新世时代的西原古象化石,始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的七层八角楼阁式泰塔,清嘉庆年间百万富翁唐景忠后裔留下来的唐家地主庄院,还有为纪念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暴动而修建的 “旬邑革命暴动烈士纪念碑”和中央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旧址。主要历史人物有明礼部主事文在中,唐兵部尚书侯君集,北宋理财家范祥,以及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的肖之荷,旬邑革命暴动的组织领导者许才升,曾任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秘书长等职、后被敌人活埋的烈士崔廷儒。旬邑是古老的农业区,有“天府”、“海陆”之称。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就。到1990年末,修造水平埝地、梯田38.6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8%; 水库7座,总库容62.9万立方米;抽水站45处,电机井155眼,农用排灌总动力3000多千瓦,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700亩扩大到5.43万亩;人畜饮水站11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1.1平方公里。1990年粮食亩产177公斤,是1949年的3.5倍。粮食总产8.6万吨,人均产粮385公斤。主要经济作物烤烟19.64万担,甜菜3.3万吨,苹果5000多吨。大家畜存栏3.66万头,生猪3.25万头,羊2.43万只,鸡20万只。烤烟生产是该县经济作物一大支柱,1990年播种面积达到6.62万亩,亩产148公斤,总产9800多吨,产值3100多万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收1000万元以上。另外,野生黄芪家植也是该县多种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黄芪和以黄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黄芪酒行销全国10多个省市,并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6517万元。该县工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以采煤、制糖、制药、造纸、酿酒、机械、建材、制革和食品加工为主的行业格局。全县共有县属工业企业23户,完成总产值2588万元。县沙棘饮料厂生产的沙棘粉、果粉销往新加坡等国。乡镇企业从1984年起步,1990年发展到3800多户,从业人员1.63万多人,产值3155万元。境内主要公路有旬 (邑) 铜 (川)、三 (原) 旬(邑)、彬(县)旬 (邑),正 (宁)铜 (川)、旬 (邑)耀(县)等5条干线。另外,还有14条520公里长的乡村公路。乡镇全部通柏油路,645个自然村全部通汽车。1990年交通部门客运量53.6万人次。全县有邮电局(所)11个,邮路3条151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136公里;市话交换机总容量500门,市话话机177部,普及率为1.6部/百人。1990年邮电业总额23.47万元。报刊发行195万份。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963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42个; 个体户1965户,从业人员436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719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1597万元。全县有普通中学19所,教职工近600人,在校学生8700名;小学348所,教职工1560人,在校学生2.84万名; 职业中学两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巩固率99.4%,毕业率97%。全县取得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科技人员1664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284人。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医护人员393人,病床346张。另外,有村级卫生室280个,乡村医生473人。全县有剧院(场)7个,放映院、队18个,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俱乐部、体育场各1个。民间剪纸艺术在全省、全国都有一定影响。1989年10月,中国民间剪纸协会理论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旬邑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15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1元。

旬邑县

旬邑县xunyixiɑn

咸阳市辖县,在市域北部,北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县城距市区92公里。面积1787平方公里。辖10镇、4乡、275个行政村。人口27.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2万)。古豳国地。秦置栒邑县,以境内有栒原得名。西晋更名汾(音彬)邑县。北魏太延二年(436)改置三水县,以境内有玉泉、稍泉、白马泉三水得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省三水入淳化。明成化十三年(1477)复置三水县。1913年,因与广东省三水县重名,复名栒邑县。1934年冬,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县域北部设新正县;1935年10月设永红县。1937年4月废永红县。1940年后在马栏镇设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1949年5月新正县划归甘肃省管辖。1964年9月因“栒”宇生僻,改为“旬”。1983年10月起,属咸阳市管辖。县城面积4.5平方公里。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2亿吨。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40%以上,人均森林面积、活立木量均高出全国水平。野生中药材130种,野生动物30余种。工业有采煤、榨糖、制药、酿酒、造纸、建材等企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甜菜、苹果等。特产黄芪酒、小茴香。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4.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元。正宁—铜川公路过境。古迹有古象化石、秦直道遗址、北宋泰塔、清代唐家庄园。纪念地有陕北公学旧址、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旧址、旬邑革命烈士陵园。以库淑兰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享誉全国。革命烈士有许才升、崔廷儒。

旬邑县政区图

☚ 旭鹏村   旬赵公路 ☛
000021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