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胜牛
甘肃培育成的新品种, 因中心产地在宁县早胜塬一带,故名早胜牛。陕、甘两省边界历来有传统的牲畜交易会, 使秦川牛和当地牛不断互市杂配, 形成了不同代数的杂种牛和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秦川牛。这两类牛的群体, 经过长期混交繁殖,经当地群众的精心选种,以种植苜蓿舍饲喂牛,逐渐形成了体大力强的早胜牛。1959年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当地农牧部门进行了选育, 1971~1980年产区4个公社向外提供种牛近千头, 为改良全省小型本地黄牛发挥了作用。1993年早胜牛列入 《甘肃省畜禽品种志》。早胜牛体格高大,母牛体高平均121. 86厘米,公牛体高平均142厘米; 体质结实紧凑,肌肉丰满,成年公牛平均体重666公斤,母牛平均体重326公斤;被毛多为枣红色,小圆角;役用性能强;肉质良好,育肥性能较佳,宰屠率高。据1983年试验, 以青饲料为主, 日喂精料3公斤, 14月龄阉牛日增重 862 克, 育肥 121 天后屠宰率为66. 65%, 净肉率为50. 87%, 淘汰牛育肥后屠宰率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