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富国富民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富国富民论

富国富民论

先秦对待富国与富民关系的思想。先秦法家主要强调富国而很少谈论富民。商鞅认为民固然不能太贫困,但也不应太富有。如果人民过于贫困,就会“轻其居”(《商君书·农战》),被迫离开土地,流落四方,从而不利于封建国家驱使他们进行农战,甚至会因此造成动乱,危及统治秩序。同时,“富则轻赏”,“故民富而不用”(《商君书·弱民》),认为如果百姓太富有,就会轻慢国家的奖赏,不肯为国家的奖赏去当兵打仗,甚至还会利用手中的财富行贿请托,破坏政府的法令,从而使统治阶级的刑与赏无从发挥作用。商鞅所讲的富国,是以重农为基础和主要途径来发展社会生产、增加整个国家的财富,而不是单纯考虑如何增加国库的财政收入问题。但是,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考虑,他总是力图把这些社会财富尽量集中在国家手里,实际是把富国和富民看成相互排斥的,认为要富国强兵就必须使民弱、民贫。他指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 认为只有采取“弱民”政策,重刑或重赏才能发挥作用,即“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同上),从而国家才能够通过刑赏手段使百姓专一务农,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先秦荀子以前的儒家学者则较多谈论富民而很少谈富国。如孟子即激烈抨击法家的富国主张,指责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人是“暴君污吏”,其富国政策是“富桀”,提倡农战是“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荀子综合前人的富国富民思想,将富国和富民统一起来,提出了既重视富国,又重视富民,以富民为基础的国富主张。荀子把富民看成是富国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指出:“足国之道”在于“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同上)。从儒家富民思想的传统出发,荀子强调富国的内容首先是发展生产,增加整个国家或社会的财富; 其次是藏富于民,即把增加的财富尽量保留在百姓手中以实现富民。最后是在不增加赋税或减低税率的情况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而使“上下俱富” (同上)。荀子反对统治者一味用搜刮民财的办法来增加国库收入,认为采取这种办法虽然暂时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但这种富国却缩小和破坏了富国的基础,不但不能保证富国,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百姓反抗,从而使国家政权灭亡。这样的富国是“求富而丧其国” (同上)。荀子的富国富民思想对后世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 民足君足论   什一税论 ☛
000102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