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富国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富国策 340 富国策书名。北宋思想家李觏论述经济问题的著作。全书十篇,其主要思想:仁义和利欲是人类本性的要求,“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为发展农业,足衣足食,必须“先行抑末之术”,驱民归农、增加农业者,然后“限人占用,各有顷数,不得过剩”,对未开垦的土地,则任人垦辟,数量不限;“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量入以为出”,“节用而爱人”,即从减轻百姓赋税入手,以增加生产的兴趣,减少社会游民;节省军费开支; 铸造“法钱”,以杜绝私铸,解决钱荒问题等。 ☚ 西域图记 诸蕃志 ☛ 富国策 富国策宋代论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著作。北宋李觏著。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出身寒微。曾创建旴江书院,故又称旴江先生。晚年经范仲淹等人的推荐任太学助教,后又任海门主簿和太学说书。三十一岁作《富国策》。 ☚ 钱神论 救荒活民书 ☛ 富国策三卷。英国法思德(生卒年不详)撰,汪凤藻译。法思德,英国著名学者,自幼失明,仍矢志勤学,终成栋材。先任英国国学教习,后提升为英国会大臣,凡英国政务涉及法思德所学范围内,无不与他商议后再作决策,故法思德将他平生所学知识撰成此书。汪凤藻是北京同文馆副教习。《富国策》三卷,卷一论生财;卷二论用财;卷三论交易。其所论内容,即为传统经济学三大纲领。此书译文颇为简洁、明了,辞足达意,便于阅读。在西方传入的经济学专著中,《富国策》为最先译成中文的,也以此书为最好,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学理论发展具有一定价值。书前有丁韪良所撰写凡例,称译文脱稿后丁氏详加核对过。有同文馆本。 富国策 富国策出现于近代的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参见“《富国策》”) ☚ 计学 生计学 ☛ 富国策 《富国策》北宋李觏所撰反映其治国富民主张的著作,10篇,载《直讲李先生文集》 卷第十六。策一批评儒家“贵义而贱利”、“言谈非道德教化则不出诸口”的传统观念,强调经济的重要地位。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礼以是举,政以是威,爱以是立,威以是行,舍是而克,为治者末之有也,是故圣贤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所谓富国者,非曰巧筹,祈毫末, 厚取于民, 以媒怨也, 在乎强本节用,下无不足而上有余也”。并对孔子“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则不孙,俭则固”提出异议。策二强调垦荒尽地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加政府租税收入。主张行抑末之术,使游民归田,“然后限人占田,各有顷数,不得过剩”,但在已是“耕者多”、“地力尽”的情况下,“于占田之外,有能垦辟者”、可“不限其数”。并主张借晁错拜爵之法,“垦田多者给以赏之”。策三认为当时流通中货币不足、物价腾贵的原因在于“用者众”及民间的尚奢之风。主张“明立制度,其用金银上下有等,多少有数,匹庶贱类,毋得僭拟”; 并使“君子小人服章有别,民非布帛毋得辄衣,工机之功,将复其本”,认为规定这样的等级差别后,国家必然“金不可胜用也”,“帛不可胜用也”。策四针对社会因“淫侈亡度,以夺相耀,以新相夸”,致使工商日多,僧尼、冗吏、巫医卜相、倡妓角觗之类日益增多的现象,认为“驱工商则莫若复朴素,而禁巧伪”,认为“朴素立而物少价,巧伪去则用有数”。策五列陈佛教十害及禁佛教十利。策六对“谷甚贱则伤农,贵则伤末,谓农常粜而末常籴”的传统看法提出异议,认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贱则利末,贵亦利末”,主张“盖农不常粜,有时而粜也; 末不常籴,有时而籴也”。为防止谷价季节性波动,使“秋粜不甚贱,春籴不甚贵”,主张健全常平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策七论述国蓄济民救荒之策,认为“有备则国之幸矣”,主张“以农末之民各分户等,每于秋成以资入粟,谓之寄留,至凶年则下户之乏食者准数给还,其上户则转资以穷民,书其转给之数,积以岁年,数登若干者拜以爵级,以宠异之”,认为实行这样的办法,将使“富人乐输,穷民受赐矣”。策八专门论述货币问题,认为货币起源系神农时日市交易“轻重之数无所主宰,故后世圣人造币以权之”。分析当时流通中钱币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奸人销之”,主张收恶钱和铜像,铜器以铸钱,认为“恶钱去则盗铸者无用,无用则盗铸自绝矣”。策九提出食盐专卖改革设想,主张借助于商业的职能行销食盐,官府收取盐税以充财用。策十指出私茶“势之所运”无法改变,主张不如一切通商,听其自为,官府只“籍茶山之租,科商人之税”。李觏《富国策》 中对经济地位的重视,对传统崇俭观念的批评,特别是他对传统平籴思想的异议以及他的重商、用商思想,都是很值得称道的。《富国策》 所表达的经济主张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富国策”一词后来还曾被用作西方经济学的中文译名,如19世纪60年代末同文馆设经济学课,以英福塞特《政治经济学》提要为教材,并用“富国策”作为该书的译名。光绪八年 (1882年) 该书并以 《富国策》出版。1886年,英杰逢斯《政治经济学入门》 中译本也冠以 《富国养民策》出版。1894年,英传教士李提摩太译 《泰西近百年来大事记》 (次年改 《泰西新史揽要》 出版),其中将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也译作 《富国策》。此后,经清学部审定,将经济学译为“富国学”。陈炽于1896年“为救中国之贫弱”,写出 《续富国策》一书,探究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参见“李觏”) ☚ 四时纂要 梦溪笔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